2020年粤港澳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大都市圈

2009-1-11 13:4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20年,粤港澳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大都市圈
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格局。

珠三角主体功能区定位示意图(制图/李勇) 

长达51页、2.8万字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以广东9城为主体的珠三角地区未来发展进行部署,它将是指导珠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编制该地区相关规划的依据。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到2020年,珠三角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战略定位
《纲要》赋予广东五大战略定位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
赋予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更大的自主权,支持率先探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国科学发展提供示范。
———深化改革先行区
继续承担全国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新鲜经验。
———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
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物流、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
———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
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建设成为带动环珠江三角洲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更为强大的引擎。
■《纲要》摘要
一、构建现代服务业◎支持广深建区域金融中心
支持珠三角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
支持广州市、深圳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尽快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创业板、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支持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
着力发展外包服务业,到2012年,培育2—3个国家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培育一批创意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珠江三角洲国家级软件和动漫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成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
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60%.
◎打造2—3家产值超千亿元的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
在核电设备、风电设备、输变电重大装备、数控机床及系统、海洋工程设备五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形成世界级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打造2—3家产值超千亿元的特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建设国际汽车制造基地。打造产能千万吨级的世界级大型修造船基地和具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以宝钢重组韶钢、广钢为契机,建设现代化的千万吨级湛江钢铁基地。集约发展石化产业,高标准建设2—3个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力争形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
◎打造3—5家销售收入达千亿元跨国企业
把广州、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科技园区。到2012年,培育形成3—5个产值规模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群,重点打造3—5家销售收入达千亿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企业。
到2012年,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其中超千亿元企业8家左右,世界名牌产品数量翻一番。到2020年,年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企业达到20家左右,世界名牌产品达到20个左右。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20年“广东制造”变成“广东创造”
率先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基地,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变。
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创新型企业,重点支持打造50家国家级和10家世界领先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三、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2012年珠三角地区轨道交通达1100公里
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
尽快建成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络,重点建设环珠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中山至深圳跨珠江口通道、港珠澳大桥、深港东部通道、广深港高速铁路、沿海铁路、贵州至广州铁路、南宁至广州铁路,以及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
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及广州、深圳、珠海等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区域公交网络。
形成与香港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珠三角港口群。
加快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扩容改造深圳宝安机场,将其发展为大型骨干机场。加强珠江三角洲民航机场与港澳机场的合作,构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场体系。
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000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10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9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4700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8000万人次;到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20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14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7200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1.5亿人次。
◎规模化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
以电力建设为中心,构建开放、多元、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保障体系,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规模化发展核电,把广东建成我国重要的核电基地和核电装备基地。优化发展火电,在沿海沿江建设一批环保型骨干电厂。合理配置广东省内电源和“西电东送”外区电源。加快油气基础设施建设及LNG接收站建设,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和大型煤炭中转基地。加强珠江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实施西江上游骨干水库和东江三大水库的联合调度。到2020年,供水水源保证率大中城市达97%以上,一般城镇达90%以上,水源水质均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的珠江三角洲信息网络。
到2012年,互联网普及率和家庭宽带普及率分别达90%和65%以上,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达60%左右。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进入全球信息化先进水平行列。
四、统筹城乡发展◎改造城中村、拆除空心村、合并小型村
提高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因地制宜改造城中村、拆除空心村、合并小型村,加快推进城乡新社区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出行公交化步伐,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方便快捷的公交客运网络。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严把农村教师准入关,建立教师退出机制,提高农村教育师资水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加强资源节约和环保◎着力解决大气灰霾问题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57吨标准煤。建立健全大气复合型污染监测和防治体系,着力解决大气灰霾问题。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引进3—5所国外大学
支持港澳名牌高校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到2020年,重点引进3—5所国外知名大学到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建成1—2所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大学。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提高住房公积金比例
落实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划拨、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增强廉租住房对低收入住房困难人口的保障作用。
建立住房货币补贴标准与住房市场价格、居民收入水平等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在工资总额中的比例。
七、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支持深圳率先实行大部制
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深化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民主法制,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全面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凡是能够由市场机制调节的事,坚决放给市场;凡是应由企业自主决策的事,一律交还企业;凡是能够由社会组织解决的事,积极移交社会组织管理;凡是应由政府承担的职责,要切实履行好。
支持深圳市等地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在政府机构设置中率先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条件成熟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及全省推行。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合理调整行政区划。
试行省直管县体制,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支持中山市开展创新审批方式改革试点。改进企业登记方式,试行告知承诺制。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减少收费项目,率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实行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
◎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支持惠州、佛山、中山等市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允许在金融改革与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投资公司。
◎推行居住证不分城里、乡下人
实行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和调整户口迁移政策,逐步将外来人口纳入本地社会管理,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全面推行居住证及“一证通”制度。完善境外在粤人员登记管理制度。
经济特区特别是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制定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有序推进改革,允许在攻克改革难题上先行先试。
八、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鼓励粤港澳共同编制合作规划
支持广东省与港澳地区人员往来便利化,优化“144小时便利免签证”。
深化落实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力度,做好对港澳的先行先试工作。支持粤港澳合作发展服务业,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物流、高增值服务中心和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地位。坚持上下游错位发展,加强与港澳金融业的合作。开展对港澳地区贸易项下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试点。规划建设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后海地区、深港边界区、珠海横琴新区、珠澳跨境合作区等合作区域,作为加强与港澳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合作的载体。鼓励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联手参与国际竞争。
共同建立绿色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优质生活圈。支持粤港澳三地扩大就合作事宜进行自主协商的范围。鼓励在协商一致的前提下,与港澳共同编制区域合作规划。
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区现有台资企业,进一步扩大对台经贸合作,拓展合作领域。
支持与东盟国家有关机构建立对话协调机制和友好省州、城市关系,加强经济、技术、园区管理、人才培训等多方面的合作。
■八大“新”目标
新战略:
整个珠三角一个大特区
新定位:
建设国际门户世界基地
新起点:
全面改革再造“新特区”
新体系:
2020年叫响“广东创造”
新格局:
“环珠”迎来“黄金时代”
新机制:
创新体制要求政府转型
新生活:
将不再分城里人乡下人
新目标:
世界级都市圈现珠江口
整理:本报记者 彭美 实习生 王学士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