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 08贰零零捌物流脸谱

2009-1-10 23:1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杨达卿
    2008年终于谢幕了。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立之年,也是我国首次举办奥运盛会的一年。我们本应迎来一个欢庆祥和之年,但这一年却给我们脸上涂抹太多沉痛色彩:从年初的南方大冰灾,到年中的汶川大地震,再到贯穿始终的全球金融危机寒流……在这跌宕不安的2008年,中国物流业同样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考验。

关键词:大冰灾、汶川地震、高油价、三聚氰胺
    ○悲之冰雪挡道
    2008年1月中旬~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遭受雨雪冰冻袭击,造成115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电力和交通运输设施被严重破坏,京广、沪昆铁路因断电运输受阻,京珠高速公路等 “五纵七横”干线近2万公里瘫痪,22万公里普通公路交通受阻,14个民航机场被迫关闭。这不但造成几百万旅客滞留,还造成物流梗塞,导致部分生产资料物资断供。
    因交通受阻,部分煤矿放假等因素,南方多数电厂电煤库存急剧下降。部分电厂电煤库存仅相当于7天用量,有些还不足3天。缺煤停机最多时达4200万千瓦,19个省 (区、市)不同程度拉闸限电。电力中断、交通物流受阻导致南方工业企业大面积停产,其中湖南83%的工业企业、江西90%的工业企业一度停产。
    在抗冰保供中,中远集团、南航集团、中外运集团及铁路系统的大型运输及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尤其在电煤等生产资料运输保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物流民企也投入大量人力和运力。综合运输和物流保障体系在抗冰保供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悲之地震断路
    大冰灾一波刚去,中国运输及物流业又遭遇大地震打击。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造成8.7万多人死亡或失踪。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其中,四川损失占91.3%,甘肃、陕西等周边省市也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地震重创了西南地区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铁路宝成、成昆线及相关支线多处塌方,交通设施损失615.15亿元。其中,四川损失580亿元,受损道路里程达2.2万公里 (交通运输部6月1日不完全统计数据)。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交通设施受损使西南地区运输物流企业行路更难,并使得川渝地区工商企业供应链断链。川渝地区汽车企业如四川一汽丰田、长安汽车、长安福特马自达、长安铃木、重庆力帆等都一度停产。在这场灾难中,诚通、中远、远成等众多物流企业纷纷捐献运力和人力,上演了抗震保供的生死时速。
    ○悲之油价高烧
    2008年高油价吞噬运输及物流企业生存空间几乎疯狂。2008年7月11日,纽约、伦敦两地油价首次在盘中双双突破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国内油价随之疯涨,燃油成本一度占物流总成本的40%以上,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由2000年前后的30%降到10%以下,仓储企业仅3%~5%,运输企业为2%~3%。部分运输型企业不堪重负而歇业,哀鸿遍野。
    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寒流下,高烧原油油价2008年12月回落到每桶33美元左右,跌幅达73%。但国内油价却没随行就市地降价,依然盘踞高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油价未与世界接轨。所幸,国家发改委在2008年11月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实行燃油费改税新政,实现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间接接轨。
    ○悲之三聚氰胺
    2008年9月, “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曝光,结石婴儿拖倒了奶粉巨头三鹿集团,引发了蒙牛、伊利、光明、雅士利、咯咯达、大白兔等品牌企业问题产品的骨牌效应。国内工商企业一体化供应链管控缺失问题突显。
    我们一直在关注物流服务供应市场,关注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供应商,忽视了工商企业 (需求方),在物流管理与物流需求释放等问题。这种物流供需结构的失衡,常让我们产业供应链问题 “按下葫芦,浮出瓢”。结石婴儿问题给了我们产业供应链一记清醒耳光,食品类工业企业纷纷开始加强上下游供应链管理,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供应链管控。但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市的29万 “毒奶粉”受害婴幼儿 (卫生部2008年12月1日通报数据)让我们付出太惨痛的代价。
    行业盘点:从天灾到人祸,2008年中国听到太多悲歌。中国地域广阔,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但比灾难更糟的是,面对灾难我们却因缺乏专业应对措施而手足无措。我国虽已在应急体系建设上取得很大突破,但至今系统的国家应急物流体系缺位。同样,在我国工商企业供应链建设中,更多是正向输出物流,普遍缺乏逆向召回物流体系。
    多难兴邦,多难兴业。当灾难荡涤早期高速粗放发展的泡沫和浮华之后,我们物流人也需要更多理性,需要愈挫愈勇的坚强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在创新发展中谋求新生。
    欢
    关键词:奥运会、 《反垄断法》、杭州湾跨海大桥、燃油税
    2008年5月1日,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正式建
    成通车,这是继三峡工程、
    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重大标
    志性工程,创造了6项世界或
    国内第一。
    大桥建成之后,打通了上海交通的南翼,打开了宁波交通的北大门,使以前从宁波到上海、苏南等地必绕道杭州的V字形走向改为A字形走向。跨海大桥将把上海港、宁波港、太仓港、舟山港密切联系起来,优化长三角港口物流资源配置,促进了分工合作,并为长三角地区港口群提供便捷的陆路通道。既利于发挥宁波港 “深水深用”优势,也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增加了新筹码,将加速长三角交通物流一体化,使长三角成为经济的 “金三角”。
    ○欢迎反垄断法
    2008年8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正式实施。对于铁路、民航、邮政、海运等国企独大领域的霸王条款,垄断定价等行为产生了有力的警示作用;对国际班轮公司肆意涨运费,挤兑中国货主企业、拖车运输企业等霸王条款,亮出法规利剑。该法利于营造规范、和谐的物流市场环境。
    《反垄断法》还对外资企业垄断性并购等行为画出红线,这对尚不成熟的民族物流产业,树立了法规襁褓。2008年,外资物流企业在我国物流领域的大规模并购比我国物流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元年 (2006年)前后明显减少。
    ○欢迎北京奥运
    2008年8月和9月,奥运会和残奥会先后在北京举行。同期的奥运物流吸引了国内物流企业参与,包括中远集团、国航集团、中邮集团、祥龙物流、中外运集团、天津港集团、中铁快运、北京二商集团等旗下企业参与了相关物流服务。长久、荣庆、大田、宅急送等民营物流企业分别在汽车物流、食品物流、器械物流等分包服务中得以锻炼。
    遗憾的是这场在家门前的奥运物流盛宴,主角却不是我们:奥运场馆物流主角是美国综合物流商UPS,奥运物流中心主角世界物流地产商普洛斯,国际货代主角是德国辛克物流。我们浩大的物流队伍多是跑龙套的配角,中外物流企业品牌与服务品质的差距值得反思。
    ○欢迎燃油税
    2008年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了燃油税费改革的问题。2008年12月22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监察部、审计署等五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政策细则。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取消公路养路费、航道养护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水路运输管理费、水运客货运附加费。
    目前,我国机动车每年要交养路费,即使不上路也要按标准交费,给运输型物流企业带来不少负担。而燃油税按车辆行驶里程收费,如果不上路就可不交费。
    行业盘点:在当今中外物流企业的竞争中,中国物流企业最迫切需要的也许就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2008年还有很多值得纪念的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如2008年元旦,首部快递服务行业标准正式实施。2008年7月2日,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携手推出的 “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系统”正式启动,这是在我国服务业中率先启动的产业损害预警系统。还有 《反垄断法》、燃油税等政策的出台,是给中国物流产业成年的最好献礼。当然,我们的物流市场环境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相关法规建设的步伐还需要坚定走下去。

   离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Ⅲ标准、新《劳动法》
 
    ○离开高速增长
    全球金融风暴从2007年就开始兴风作浪了。但2008年9月15日,美国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似乎推倒了全球经济的大骨牌,全球经济步入 “寒冬”。2008年下半年中国外贸与吸收外资增速开始放缓,尤其11月份进出口出现了入世以来首次负增长,不少企业订单数出现缩水。2008年中国CPI则经历了先高后低,从最高点8.7%急降至11月的2.4%。外贸疲软,内贸流感。物流需求不足,中国多数物流企业的好日子随之远去。
    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多次下调出口退税,央行打出降息连环拳。11月,中国政府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各地政府先后出台合计10万亿元救市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公路、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建设。但无论外贸海运,还是内贸公路运输,疲软现状短时间尚难改变。
    ○离开高度污染
    运输及物流企业一直就是污染大户。但根据国家环保总局要求,自2008年7月1日起,我国全面停止仅达到国Ⅱ排放标准轻型车的销售和注册登记,2009年1月1日起,重型车要先一步达到国Ⅲ标准。2008年3月1日起,北京市机动车将分两个阶段在全国率先执行国Ⅳ (相当于欧Ⅳ标准)排放标准,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停止销售、注册。
    国Ⅲ排放法规在全国实施,降低了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值,有效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对环保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新标准的实施,增加了汽车生产企业的成本,也增加了运输物流企业的装备成本。但从长远看,新排放标准实施利于国内物流企业发展绿色物流服务。
    ○离开非法用工
    2008年1月1日,我国新 《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对于多数还处于劳动密集型的粗放发展的各类物流企业来说,该法形成很大的冲击波。尤其关于 “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规定,将使企业与员工维持较长时间合同,规范物流行业用工。新法还专门规范了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提高了劳务中介行业门槛,利于规范物流中介市场,也减轻物流企业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把主要精力专注业务。另外,新法规定企业不得收取员工任何的抵押金或保证金,也将改变货运物流企业对货运司机的监管模式等。
    新法的实施在短期内势必造成物流企业人力成本高涨,但是从长期看利于物流产业的升级发展:利于物流企业改善用人观念,建立科学的薪酬与绩效考核机制;利于改变劳动密集型的传统物流为依靠科技、管理为生命线的现代物流企业。
    行业盘点: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就要接受规律惩罚。全球经济危机造成的负效应,我们必须客观面对。不过,对于当前国家及各地政府拿出真金白银的巨资救市,我们似乎还缺少一种救市智慧——完善市场经济环境,运用市场法则救市。
    拿真金白银扶持企业,扩大交通基建等,目的是以实补虚 (补充实体经济实力,对抗经济危机冲击),这很必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这个政治与经济体制优势,但我们也不要为这种优势得意忘形,因为我们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长远的软实力建设。
    如果说全球经济危机的负效应正如磁铁的负极吸附中国产业 (包括物流产业)经济卷进深渊。那么,要对付这快磁铁负极磁性吸附,不是拿更多的钢铁砸过去。更多的钢铁砸过去只能被磁化,被磁化就会加倍磁性负极力量。而如果我们用好磁性规律,仅需要相当能量的另一块磁铁,以正极对抗就可以了。这个正极磁性是我们需要的融汇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政策、法规、标准。我们相关政府部门当前还要注重行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软实力建设,而企业要主动适应新挑战,避免 “等救济,靠扶持”的被动适应。
   合
   关键词:交通运输部,大三通,中外运-长航、大流通   ○欢迎跨海大桥
   ○合之大交通部
    2008年3月23日,交通运输部挂牌。根据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的交通运输部整合了原交通部、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的职责以及原建设部的指导城市客运职责,并负责管理国家邮政局和新组建的国家民用航空局。
    交通运输部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公路、水路、民航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等。首先,这在打破我国物流管理领域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上迈出了一大步;其次,为发展大交通与大物流,推进多式联运等现代物流模式等营造了政策环境。
    ○合之两岸三通
    2008年11月4日,海峡两岸签署了《两岸空运协议》、《两岸海运协议》和《两岸邮政协订》,两岸间空运、海运以及邮件往来均无需再绕经第三地,可由两岸航管及邮件部门直接交接管理。
    目前,台湾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制造中心,80%都已移师大陆。台湾所谓 “九五五”或 “九七三”的说法,即95%或97%的订单要在5天或3天内交货,未直航时期给企业增加了物流成本。两岸 “大三通”不但利好台湾制造业、农业,也利于台湾港口、航运等企业发展;还利于海峡两岸物流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合之国企重组
    2008年12月19日,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中外运集团与长航集团实施重组,将中外运更名为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国资委下属两大航运物流巨头开始资源整合。
    原长航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内河航运企业,旗下上市公司长航凤凰公司主打 “由江入海”战略,经营远洋和沿海散货运输。另外,旗下上市公司长航油运拥有优质油运资产;原中外运集团是国内最大综合物流企业之一,旗下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国际货代等业务。双方整合利于资源优势互补,实现物流国企做大做强。
    ○合之内外兼修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两年内扩大内需十大措施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此后,各省市也推出合计10万亿元的救市计划。2008年12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2009年经济工作基调定位为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2008年12月2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分别为内贸和外贸开出7个药方,内贸流通被放到经济工作的首位。内外兼修的大流通新局面被开启。
    行业盘点:“和为贵”、“和能生财”,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发展的过程也是考验软实力建设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务实进取的实践,但也更需要先进的创新发展理念,需要科学发展观。或许,2008年的经验给我们最好的关键词是 “合”,或者说“和”。这不单是物流行业相关政府管理职能整合,还包括物流企业资源的整合,更包括经济大环境中内贸与外贸的并驾共进。
    在改革开放30年中,我们的市场经济正如一条奔流的大河,但这条大河更多依靠引流,我们引进了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但也引进了风险与危机。这个过程中我们培育出中远集团、中海集团、深圳港等服务于外向型经济世界级 (航运、港口)物流巨头;但我们国内物流市场却依然缺乏与国际巨头抗衡的超级物流企业,更多在弱、小、散,甚至乱的局面中发展。全球金融危机让我们看到了引进的风险与危机,看清了内贸物流市场的不足。当前,政府已在注重内贸与外贸兼修,要站稳国内战国际,我们物流企业也要看到这个过程中的发展契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