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交通的前世今生

2009-10-9 11:1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改革开放30年 从公交1号线看苏州行路变迁 
  苏州公交1路这是一条古老的线路,从开通至今走过了整整56年的历程,它的出现甚至比苏州公共汽车公司成立的时间还要早上7年之久。 
  有人说1路车是苏州交通由原始变为现代的见证者,有人说1路车是苏州公交变迁的助力器,还有人说1路车的历史也就是苏州交通的历史。 
  关于那个年代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 
  “公交先行”概念催生苏州第一辆公交车 
  1952年的秋天,第三次苏南地区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即将在苏州举办。这是苏州第一次承办大规模的盛会,但是当时的苏州并没有一辆公共交通运输工具,那届时该如何应对来自苏南地区的大量人流,保证游客在苏州市内通行的顺畅呢? 
  “公交先行”这个现在被推崇、提倡的观念当时就已经提出,发展城市的交通,首要就是发展公交车。于是,在时任市长王东年的决定下,一家私营公司——苏加湖客运公司接受委托,开办起苏州市区公共汽车的客运业务。 
  1952年9月22日,公交1路车、2路车两条线路正式开通。1路线从火车站出发,经北寺塔、临顿路、旧学前、正山门、察院场、饮马桥、三元坊,到达人民桥,全程4.718公里,票价0.20元。2路线从火车站出发从火车站出发,经钱万里桥、新民桥、石路、养育巷口、察院厂、饮马桥、三元坊到人民桥,全程7.759公里,票价0.20元。 
  在苏州市公交公司政治工作处祝孝坚副处长出具的一份珍贵资料上记者看到这样的记载,“9月22日至10月14日大会开会的22天期间,两路公交车客运量达到249424人次,票款收入为19532.69元,平均每天收入近900元,最高一天的收入为1380元。” 
  交流会闭幕后,考虑到苏州市区交通的需要,方便市民日常的生活,市政府批准苏加湖客运公司由暂时性经营转向经常性经营,并开辟出第三条线路——3路车。 
  从此,苏州公共交通走出了日常运行的第一步。 
  30年间大变样 
  苏州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安全服务处处长方月剑是1路公交的老司机,从1972年到1982年十年间安全运输,没有一次事故,没有一次纠纷这一直是方处长引以为豪的事。 
  “那时的马路很窄很不好走!”在记者的采访中方处长一直强调这点,他说这是他感触最大的变化。 
  方处长回忆,那时的马路车况十分复杂,从火车站到北寺塔是菱形的小石块交错拼成的马路,从北寺塔过后是条石路。而且马路是双车道,十分窄小,夸张点说马路两边房子里的居民只要伸下晾衣杆就能碰到对面的人了。公交车行驶起来真是太不好走了。特别是接架桥到三元坊的那段快慢不分的混合车道,交通事故往往就发生在这一段。 
  “路况最差的就要属小石块拼错而成的马路了,随着车辆的增加,石块越来越不平整,马路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修路工人在一块一块的修整。因为路况的不好,车辆在行驶途中经常会抛锚,让大家头痛不已。” 
  “你在看看现在的马路。”方处长说到,“柏油的马路平整好走,行车途中绝对不会因为路况而发生什么事故,南门那边是双向8车道,2003年还开辟了公交汽车专用车道,现在的司机开起车来真是一路畅通无阻。” 
  除了道路,让方处长感触颇深的变化还有很多。信号灯、路灯、行车标志、站牌……几十年间,苏州的交通真是大变样,他向记者娓娓道来。 
  “你知道手控的信号灯是什么样的吗?”被方处长这么一问,记者倒是傻了眼。方处长说,以前的交警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站在马路上指挥交通,他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控制红绿灯。从火车站开过来一 路上有平门桥、接架桥、观前、饮马桥四个路口设有红绿灯,不过都是人工控制,每天都会安排一个交警站在马路边,根据目测的车流量多少来决定是用红灯还是绿灯。“哪里像现在,一切都有电脑控制,时间间隔控制的刚刚好,方便多了。”方处长感叹道。 
  “还有路灯,你看现在苏州夜晚的马路多亮啊。他们的照度刚刚好,既不刺激驾驶员的眼睛,还能保证一定的照明度。以前我们晚班要到10点,晚上开车根本看不清楚路,开车要十分小心,驾驶员都是提心吊胆,生怕出个交通事故。” 
  “以前的马路上根本是没有指示标志的,交通混乱,事故多,现在苏州的指示标志完全和国际化接轨,十分的规范。不管你在哪条马路上,从哪条路来,下一条路是什么,周围有什么旅游景点都标的一清二楚,就是外地人来了也不会迷路的。” 
  “站牌的变化是最大的了!以前哪有什么固定站台啊,就是一根铁杆子,插进人行道上的泥土地中,七摇八晃的,有牌子的地方就算是站台了。那时最多的交通事故都是在汽车进站时,等车的人随便乱站而导致的,因为这样的事故频发,他们还给这样的事故起了个专有名词叫“站风事故”。 
  你再看看现在的站台,一个个造型别致,美观实用,等车的人再也不怕遇到大风大雨的天气无处可躲,而且这些漂亮的站台也对城市环境的美化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说起过去和现在的交通,方处长显得有些激动,一直停不下来,他说现在的交通真是好,无论是汽车的装备还是交通的配套设施都更新了很多。经过了那个年代,你就知道开车有多么的不容易了。 
  不过那个时候车不多,从来不堵,从火车站到人民桥这5公里的路,只需要21分钟,现在到是很难再遇到这样的场景了。 
  弹指一挥,50余年间苏州从一个没有公交车的小城发展成现在拥有185条公交线路的大城市。路网建设纵横交错,东南西北4座高架围绕将古城区和周边牢牢相连,正在建设中的轻轨,即将开通的苏通大桥,人民路北延工程和城区间快速交通,无一不彰显着苏州城市交通的飞速进步。在苏州城市交通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新变化。 
  苏州公交大记事 
  1952年9月22日,公交1路车、2路车两条线路正式开通。 
  1952年10月15日,增辟第三条线路,并调整了原2路车的行车路线。 
  1958年公交六条线路相继开通。 
  1959年3月,政府批文成立苏州市公共汽车公司。 
  1959年9月,苏州市公共汽车公司正式成立,加上为了庆祝公司成立而开设的第7路公交车,七条线路全长40.42公里,营运车辆27部,职工226人,年行驶里程146万公里,年客运量2049万人次,营运收入达到了109万元。 
  1995年10月,首条无人售票线9路开通。 
  2001年苏州市内所有公交线路实行无人售票。 
  2003年苏州公交开辟专用车道。 
  2008年7月1日,苏州将开辟快速公交1号线,西起高新区新升新苑南,东至园区星塘街首末站,全线长约27公里。 
  一个城市交通是否人车畅流,基本上决定了这座城市是否宜居、是否舒适、是否能保持高效率地运行。今天起,《苏州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京沪高铁苏州站地区用地与交通规划》、《市公交场站及公交主干线规划(2008-2020)》等三大交通规划在市规划展示馆公开展示,这三大苏州远期城市道路、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的规划引起了市民的极大关注,市民可以从中看到苏州将来的交通会越来越便捷、通畅、快速,值得期盼。 
  城市快速干线呈“井字加环”形 
  相关规划内容显示,今后苏州将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骨干公路为补充的公路网络。全市27个中心镇,上下高速公路的平均时间将缩短至10分钟。其中,高速公路规划成“一纵三横一环六射四连”的网络布局,“十一五”期末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523公里,2020年将达到670公里。骨干公路中,将规划312国道向北移出城区,同时完成227省道、318国道、204国道等的改线工作。 
  而城市规划快速路,将呈现“井字加环”的形态。其中,东环路、西环路及其南北延伸线和北环路、南环路及其东西延伸线,构成了井字形快速路骨架;星华街、春申湖路、金枫路、越湖路、尹山大桥和东方大道,共同构成了环形快速路骨架。 
  从而,苏州城市形成以快速路这一结构性主干路为骨架,一般主干路、次干路为补充,功能分明、等级合理的规划道路网。其中,规划快速路系统总规模为227公里,结构性主干道总规模为210公里。 
  轻轨1号线24个站 可方便进出 
  昨天公示的规划中,轻轨1号线运营时使用的24个车站名称尤为引人关注。其从西到东分别为:木渎站、金枫路站、汾湖路站、竹园路站、苏州乐园站、塔园路站、滨河路站、西环路站、桐泾北路站、广济南路站、养育巷站、乐桥站、临顿路站、苏州大学站、东环路站、中央公园站、星海街站、金鸡湖西站、科文会展中心站、时代广场站、园区管委会站、南施街站、星塘街站和钟南街站。 
  与设计时的暂定名相比,不少站点的名称发生了变化。其中,“玉山公园站”改为“竹园路站”,“三元村站”改为“西环路站”,“桐泾路站”改为“桐泾北路站”,“广济路站”改为“广济南路站”,“人民路站”改为“乐桥站”,“仓街站”改为“苏州大学站”,“星明街站”改为“中央公园站”,“星港街站”改为“金鸡湖西站”,“会展中心站”改为“科文会展中心站”,“华池街站”改为“时代广场站”,“星湖街站”改为“园区管委会站”。公示现场的许多市民认为,此次公示的站名比暂定名更科学,让人理解起来更清晰、准确。 
  据悉,公示期间,市民还可以就名称问题,向苏州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提出建议。公示结果符合相关条件后,轻轨1号线的正式名称将最终确定。 
  记者注意到,轻轨1号线相关站点附近,都充分考虑到了人员快速、方便疏散,以及公交线路的衔接问题。 
  通过轻轨2号线搭乘高铁、火车很方便 
  南北向的轻轨2号线,将设高架站5座、地下站17座,平均站间间距为1.2公里。其中,北端的高铁站站,也是京沪高铁苏州站的衔接车站,位于高铁站的北广场。火车站站,则是轨道交通2号线和4号线的换乘车站,位于火车站的北广场;该站共有地下三层,其中,地下一层为2号线站厅层,地下二层为2号线站台和4号线站厅层,地下三层为4号线站台层。南部的宝带西路站,是轨道交通2、3号线的换乘站,位于宝带西路和盘蠡路的十字路口。 
  市区及周边设167个大型社会公共停车场 
  根据规划,市区及周边将设167个大型社会公共停车场,约1950个车位,从而减少因寻找停车位而产生的交通量,避免对动态交通的干扰。其中,有的停车场在轻轨站附近,也有的在高铁站、火车站和汽车站附近,从而方便市民停车后通过公共交通工具换乘。 
  高铁站外“三环”疏导交通量 
  据了解,苏州高铁站附近总体将形成“十字轴、一核、两区”的空间结构。其中,“十字轴”为以高铁站为中心,规划南北向公共设施和景观发展轴线。“一核”为高铁站交通枢纽核。“两区”为围绕交通枢纽核的核心区和西部的综合功能区。 
  此外,高铁站规划区还将构筑三环,逐级疏导交通量。其中外环由太阳路、阳澄路、太东路和相城大道组成;中环为两横一纵,即富乐路和富临路组成的两横,民晶路组成的一纵。而内环则由高铁站枢纽核广场四周的主干道组成,即富苏路、民凌路、富临路、民二路,作为站前公交、出租、社会车辆的进出组织分流环。 
  市区规划58个公交换乘枢纽、8条公交快线 
  为了进一步方便普通老百姓的公交出行需求,根据规划,市区将设58个公交换乘枢纽,共分3大类、6小类。其中,对外交通枢纽11个,轨道换乘枢纽32个,地面公交换乘枢纽15个。轨道换乘枢纽中分为综合轨道换乘枢纽3个,一般轨道换乘枢纽29个;而地面公交换乘枢纽中,5个为区域间换乘枢纽,10个为客流集散枢纽。此外,市区还规划有173个公交首末站。为了方便市民快速前往目的地,市区还规划8条公交快线,快速沟通主要对外枢纽和组团。 
  为了进一步优化公交线路,我市还规划有36条公交主干线。其中,10条为横向主干线,11条为纵向主干线,还有5条为环形主干线。为了提高公交线路的运行效率,市区还规划有31条、总长度达315公里的公交专用道。 
  对于火车站等16个近期建设的重要公交换乘枢纽,相关规划中还对周边的公交线网进行优化。从而拓展公交的通达深度、减少重复系数,支撑站点的功能发挥,构筑起以枢纽为重要节点、分层分级的公交线网体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