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信息技术助冶金业集约化精细化发展

2009-10-6 1: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几年,山东省冶金业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器)、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技术和工业计算机对传统的仪控系统、电控系统进行改造;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建立生产现场监控系统,在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主要生产工序上完成了数十个自动化项目。济钢2004年7月完成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设,2005年完成了中厚板生产线物流跟踪系统,实现了全线生产信息的集成化和全线生产物流跟踪自动化。莱钢开发完成了计划统计、生产调度、原料、供销、财务、厂长查询子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山东省主要冶金企业通过信息化,实现了企业管理产销一体化,促使企业管理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化、精细化,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投资重点转向软件和服务
  经过10多年信息化建设的积淀,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山东省冶金企业的部分或全部业务流程。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各个部分的运转、发展已经对信息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依赖。
  从山东省冶金行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来看,在对企业的抽样调查中发现,随着硬件和网络产品技术的成熟和价格的降低,硬件和网络建设的费用在总投入中所占比例正逐渐下降,软件和服务投入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信息技术相关设备占固定资产总价值的百分比为0.6%。企业每100人中平均拥有个人电脑的数量为8.5 台,平均拥有服务器0.18台。90%以上的企业使用了视窗操作系统,90%以上的企业使用数据库软件。在网络建设方面,大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内部局域网,大部分企业接入了互联网,光纤接入率占90%以上。
  在信息化投入方面,被调查企业2007年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有所上升,被调查的近60%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在1%以内,将近15%的被调查企业的投入达到了1%-2%,极少数大型企业达到2%-3%。
  总体来看,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备,可以基本满足企业要求。但是冶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些岗位可能无须配置个人电脑,所以在人均电脑拥有量上,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另外,虽然大型冶金企业的信息化投入逐渐增加,但是占固定资产投入比重的上升幅度开始减小。这一结果说明:第一,由于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成,投资重点开始向软件和服务转移。第二,随着IT产品应用范围的拓展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企业对于IT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需求正在逐步细化和复杂化,投资日趋理性化,对于服务价值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也在相应提高,对信息化价值的判断力增强。
  信息化建设还要跨六道坎
  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山东省冶金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实施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
  第一,信息化集成度不够,依然存在大量“信息孤岛”。目前,山东省不少冶金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并且在这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近年来,随着 PLC、DCS、工控机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冶金企业大多拥有良好的生产设备、设备/机组一级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使自动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在冶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个普遍而突出的问题:企业面临大量局部的“信息孤岛”。
  第二,信息化管理覆盖面不够。目前,山东省冶金企业基本上都实施和运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和ERP系统,以及设备和过程控制系统,实现了日常办公业务的自动化、业务和财务的集成,以及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但是,大部分山东冶金企业尚未很好地对外开展电子商务以及对内实现高端的决策支持和商务智能。
  第三,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山东省冶金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大部分相继设立了信息中心、计算中心、自动化部门等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技术应用的机构。大多数企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十几年的信息化建设,效益显着、成本下降,但是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第四,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创新力度不够。企业信息化建设既是一项技术革新工程,又是一项体制创新工程。但是,由于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应用的初期,受到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思想的制约,管理流程不清晰,岗位职能不明确。
  第五,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山东省冶金企业信息资源总量不断增加,质量逐步提高,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仍偏低,滞后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影响了信息化整体效益的发挥,已经成为制约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目前,虽然山东省大中型冶金企业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源,但是并没有很好地将数据资源转化成生产经营的知识。很少有企业使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实施市场分析、客户分析、财务分析、质量分析、绩效分析等,以促进企业的战略研究和决策支持,各种信息系统还主要用于记录和收集数据。
  第六,企业信息化人才严重短缺。企业信息化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目前,在山东省冶金企业中信息人才的流失现象比较严重。据调查,即使在信息化较好的冶金企业,IT人员也只占职工总数的0.5%以下,其中既懂IT技术又懂业务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骨干人才更是奇缺。
  加强资源整合和管理模式创新
  当前,山东省冶金行业信息技术应用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第一,开展冶金行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研究,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冶金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决定了冶金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水平。政府应加强引导、创造条件、整合资源,开展政府与企业、研究机构联合,进行冶金行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冶金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内容包括: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冶金行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面向资源共享和国际、国内合作的信息化战略研究。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各项政策并抓好落实工作,因为推进冶金企业信息化建设会遇到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难题,这就迫切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冶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第二,加强冶金行业关键信息技术的应用攻关。制造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冶金技术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实现产品设计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生产装备的数控化和咨询服务的网络化,从而全面提升冶金企业的竞争力。
  冶金行业信息化的重点在于关键技术的突破,这些关键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通过与企业应用示范工程的需求密切结合,面向企业、特色行业和典型区域,分层次、分阶段开展集成示范应用,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发展,逐渐提高和完善。
  第三,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建立冶金行业数据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各冶金企业建立了大量基础设施和各级信息系统。目前,山东省冶金企业的信息资源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仍偏低,滞后于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影响了信息化整体效益的发挥。
  第四,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管理模式,加强管理创新。先进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采用,对传统的生产过程和组织管理模式带来了冲击,从而要求企业必须实施现代管理技术,构建信息集成化管理平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在推动企业提高生产水平的同时,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水平,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奠定必要的硬件基础,营造必要的软件环境。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冶金行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要求企业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进行“彻底的、根本性的” 重新设计,如果管理模式不能突破原有的框架,必然会束缚先进技术的应用,并影响其产生的效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