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倒逼临海造船业迎来新转机

2009-10-28 12:2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造船业是我市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工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造船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的增量提质。去年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航运市场不景气,造船业也因此遭受严重的影响。但是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市场倒逼机制的调整,在凤凰涅槃后浴火重生的造船业将迎来新的转机,继续扬帆远航。下面以汛桥镇为例,并结合我市其它地方的情况,作一浅析。
一、金融危机给我市造船业带来的影响。
今年上半年,我市造船业实现产值4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4%,在全市五大产业中遥遥领先。由于造船业多为订单生产,具有滞后性的特点,因此,这一漂亮的数据并不能代表今年的发展形势。就目前的情况看,金融危机对船舶产业的影响仍在持续。
1.新船订单大幅减少。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船舶产业在持续五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进入了低迷时期。造船市场的迅速下滑,使得船东不敢轻易下单,新船订单急剧减少,造船企业多靠存量订单的支撑维持生存。从我镇情况来看,今年以来实际接单仅3艘。目前在建的船舶,都是去年甚至前年的订单。
2.履约交船风险增大。金融危机对散货运输市场造成强烈冲击,船东撤单、推迟接船的现象此起彼伏。同时由于盈利困难,船东对船舶质量和价格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撤单可能性仍然存在,造船企业面临着巨大履约风险。船东“弃船”,使很多船舶成了“无主之船”,投入的大量资金一时难以变现回收,企业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3.企业融资出现困难。船舶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资金作后盾,但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使造船企业面临“内忧外患”的资金压力。一方面,造船业形势急转直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不明朗,使不少船舶企业的股东充满担扰,投资意愿降低,企业内部矛盾纠纷增多。另一方面,银行为规避风险,加强了信贷评估,收紧了信贷规模。融资困难令造船业面临巨大压力,许多中小企业“难以为继”。
4.产能过剩隐忧显现。前几年,造船业的高回报率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涌入,大大小小的船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星罗棋布遍于灵江两岸。造船业的无序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使产能过剩的隐忧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充分体现出来。据统计,目前我市造船能力达到120万载重吨,年产值100亿元,占浙江“十一五”规划年产量520万载重吨的23%,占国家“十一五”规划年产量1700万载重吨的7%。随着在建项目的投产,产能矛盾将日益突出,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一批竞争力相对较差的企业将被迫退出市场。
二、造船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尽管金融危机给造船产业带来了冲击,但是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市场倒逼机制的调整,造船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1.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提振船舶行业发展信心。今年上半年,国家出台了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对船舶工业的政策扶持,全力确保船舶工业平稳较快发展,这将给船舶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家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淘汰老旧船舶,将会给船舶修造行业、拆解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2.市场倒逼机制的调整有利于提升船舶行业发展水平。市场变化将推动企业整合重组加快,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将会脱颖而出,其它小企业将向优势企业靠拢,转变为协作配套企业,有利于建立和完善船舶产业体系。同时,船舶企业可以借市场调整之机对发展战略、产品定位、技术能力进行完善和调整,提高综合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我市造船业存在的问题。
1.综合实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差。我市造船企业有16家,规模普遍较小,多数企业集中在二级范围,只能生产小型船舶,能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凤毛麟角,“低、小、散”问题突出。船舶订单多为出口船舶,主要以散货船、油船为主,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高,竞争能力较差。此外,我市船舶企业90%以上的资金依靠股东民间自筹,基本以中小股东为主,少则十来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由于民间资本具有不稳定性,一旦行情出现变化,大量资金无序抽出,企业的正常运行难以保证,且影响波及面比较大。此次金融危机导致造船企业矛盾纠纷增多,我镇今年上半年就发生30多起纠纷。
2.造船模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近年来,随着下料、起重、加工设备的改善和小分段生产工艺的采用,我市的一些造船企业的生产效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如台州枫叶船业有限公司,投入近5个亿发展先进的分段预舾装工艺和总装技术,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总体上看,采用整体焊接、整体造船模式生产的仍占主导地位,达不到专业分段模块生产水平,使得建造周期过长、占有船台过多,生产效率低下,同时存在安全隐患,难以适应现代造船要求。
3.船舶配套滞后,产业体系不全。虽然我市周边地区模具开发、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等配套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能为船舶制造企业提供液压锚机、电控设备、阀门水泵等零部件,但发动机等关键部件需要从外地购买或国外进口,本地配套率不到10%,远低于全国平均40%的水平,船舶产业集聚度不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4.内部管理不顺,安全问题突出。前几年船舶市场需求旺盛,不少企业急功近利,低水平扩大投资规模,盲目扩建船台,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并没有相应提升,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安全生产事故,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同时,由于企业资本不够雄厚,达不到自己建造、销售的能力,基本采用出租船台收取租金的模式,船厂的管理团队也多是拼凑而成,对租用船台进行造船的老板亦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造成企业内部管理不顺。
四、推进我市造船业健康发展的思考。
要正确认识当前形势,紧紧抓住国家船舶行业振兴规划实施和造船行业新一轮洗牌的契机,坚定发展信心,采取有效措施,将船舶行业做大做强。
1.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船舶行业的服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引导企业有序发展壮大,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发展,促进船舶行业健康发展。认真贯彻国家船舶产业振兴规划,积极落实各级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切实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补助或奖励。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机构、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的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机构,鼓励银行创新担保融资方式,为船舶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帮扶企业力度,及时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着力破解土地、电力等方面的发展难题,帮助企业搞好生产、搞活经营、搞优效益。
2.整合各类资源,调优产业结构。明确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对灵江岸线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科学设点布局。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调整相结合,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托管等方式,整合产业资源,建立以现代总装型船厂为核心、船用装件配套厂统筹发展的产业体系,从根本上改变船舶行业低、小、散的现状,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加快发展船舶配套企业,提高本地配套能力,延长船舶产业链,形成集聚优势。鼓励船舶修造企业抓住国家淘汰老旧船舶的机遇,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发展船舶拆解业务,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3.加快自主创新,提升竞争能力。积极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革传统工艺模式,采用现代造船模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鼓励造船企业抓住政策宽松、原材料和设备价格下跌的机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以增量投入调优存量。引导船舶企业推进产品升级换代,着力发展各类游艇、成品油轮、化学品船等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船舶产品,向高端市场进军。支持船舶企业在整船设计制造、高新技术研发、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与科研院所、军工企业和国内外大厂合作,进行项目对接,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如浙江方圆造船有限公司通过细分市场,打响了挖泥船的品牌,避开了同质竞争,仅今年上半年就接到3亿元的订单。同时,他们还与上海等地的船舶设计研究单位合作,联合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
4.转变发展方向,拓展市场空间。加强引导和扶持,推动造船企业由“出租船台”向“自己造船”转变,掌握市场主动权。引导企业抓住船舶市场格局调整的机遇,主动走出去,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加大东南亚、中东、俄罗斯和北非市场开拓力度,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如浙江宏盛造船有限公司生产的一艘8500吨多用途船于今年6月被缅甸的一家海运公司买走,成为今年台州市第一艘外销船。同时,要抓住国家发展交通运输业及淘汰老旧船舶的机遇,加强与国内各大航运公司的联系,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研发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努力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
5.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企业发展。引导船舶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内部改革和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发挥市船舶工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提高产业发展水平。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要求,加大监管力度,明确企业主体责任,督促改善生产条件,落实安全措施,加强培训教育,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规范有序发展。如前几年,我镇的一些造船厂忽视生产设备和安全设施的投入,以致发生多起事故。我镇随即配合有关部门对造船企业进行停业整顿,并出台了一系列后续监管措施,收到良好成效,促进了企业规范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