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服务助力保税区实现突破性发展

2009-10-27 18:5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围网”内的大连保税区,从其成立之初就和负责把关服务的海关密不可分。17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大连保税区早已突破原本的1.92平方公里“围网”限制,管辖范围达到64平方公里,到2009年底将扩大到170平方公里。 
先于土地突破围网的,是观念的突破性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保税区的功能通过海关政策功能释放在区外也可以实现,传统的保税区不仅政策吸引力越来越小,且原本单纯的经济形式也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大连海关开始和地方政府一起,着力探索更具发展活力的“突破性”发展道路。 
随着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先后通过国家验收,大连保税区的管辖范围不断扩大,政策优势也进一步延伸。2007年8月封关运作的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更是融合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和政策,在税收政策上实行进口货物进港保税、出口货物进港退税、港区内不征增值税,具备港口、物流、加工和展示四大功能。它的出现,让大连保税区彻底突破“围网”,实现了突破性发展。从申办、验收、封关到运作,大连海关通过不断优化的服务,让保税港区进一步增值,并逐渐形成产业集聚。 
笔者了解到,包括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加工贸易在内的多种功能性业务模式已在大窑湾保税港区全面开展。在“港区一体化”的政策优势和海关科学便捷监管下,以毅都集发冷藏物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区内企业积极拓展业务,提升了大连港口的国际竞争力。 
吸引企业入区的同样还有大连海关不断优化的通关服务。为全面提升保税港区物流速度,该关不断提升软硬件监管水平,目前保税港区卡口的电子车牌识别率达99.9%以上,仅几秒钟就能自动完成车辆入港指示;物流平台程序海关已进行了11次升级,开发应用了“港港调拨”、“进口拆提”、“内外贸同船”、“进口空箱快速通关”等业务管理系统…… 
为提高企业通关效率,大连海关特别设立了“保税港区专用通关窗口”,区内企业可以在该窗口直接办理通关手续,改变了原先保税港区货物统一在大窑湾海关报关大厅申报的状况,区内物流企业的通关效率大大提高。目前,保税港区内30家物流仓储企业的货物都在专用通关窗口办理业务,享受到“大客户”式的通关服务。 
为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大连海关在保税港区内推行出口入区“分送集报”通关模式,企业出口货物无需报关就可以直接进入保税港区,在一个月内向海关进行集中电子申报即可。受这一优惠措施的吸引,佳能(大连)有限公司将他们的物流业务移至保税港区经营。这样,佳能公司只需要一次报关就可以随时选择出境出区时间,简化了以往需要从保税区二次向大窑湾海关办理转关的繁琐手续,同时,海关的“集中申报通关”制度和24小时通关服务保证了货物及时入区,实现了企业仓储的零库存。仅这一项优惠措施就可以为佳能公司每月节约物流费用近50万元。目前,已有日通外运、莫莱克斯、东芝物流等9家企业采取此种通关模式开展业务。为帮助企业抗击金融危机,2009年4月大连海关将这一优惠通关模式推广到“进口出区”领域,直接带动三兴物流公司效益提高15%,全年预计操作货物总值将增加6000万美元。 
此外,大连海关还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个性化通关服务。比如,为英特尔进口设备提供“车船直取”和“卡口特批”放行两项特别通关服务。2009年3月23日,英特尔首批进口的26套、货值82万美元的自动化传输设备,在海关优惠措施支持下顺利进入厂区。那次通关,大连海关将原本需要3个小时的通关业务仅用30分钟就全部完成,确保了进口的高精尖设备能完好、及时进行调试。 
海关监管服务的不断优化和保税港区的政策优势一起为企业赢得了客户和效益,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港区内企业2008年以来的业务量仍有增长。京大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谷照告诉笔者:“保税港区让我们有信心,海关服务更让我们安心、贴心。”(张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