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今年进口原油首超五百万吨

2009-10-24 0:1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1日,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向“凯旋号”油轮出具了法定的检测报告——“ 26.15万吨!”。这是青兰山原油码头自今年2月开港以来,迎接的第13艘30万吨油轮。    据介绍,在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投产后,我市原油进口量快速增长,今年8月首次突破400万吨,10月份突破500万吨。 
  10年内 
  从62.52万吨到600万吨 
  短短十数年,泉州的原油进口量已然发生大变化。“1993年时自鲤鱼尾码头进港的油轮,载油量大多只有2—3万吨。而现在一艘油轮的载油量均可达到28万吨左右,相当于以前的9倍多!”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肖厝港办综合科黄文雄副科长回忆起当初原油最初进境时的情景,不禁感慨。 
  据泉州检验检疫局统计,1993年共62.52万吨原油登陆泉州口岸,到1995年突破100万吨,达150.81万吨;1996年突破200万吨,达211.51万吨;1999年突破300万吨,达319.66万吨。此后,进口量一直徘徊在300万—362万吨之间。但在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投产后,对原油需求量不断加大,今年8月首次突破400万吨,10月份突破500万吨,截至2009年10月21日,已有524.53万吨原油登陆泉州口岸,16年时间,原油进口量增长了近8倍!预计全年原油进口量将超过600吨,创历史新记录! 
  福建联合石化供应流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前,泉港鲤鱼尾码头是他们原油进口登陆的必经之地。受先天条件限制,鲤鱼尾码头只能接卸10万吨左右的油轮。自青兰山原油码头开港以来,他们原油进口的输送渠道发生巨大变化,现在他们公司进口的原油均从青兰山码头进境,输油量增加的同时,运输成本也比以前有所降低。 
  今年5月19日和8月28日,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炼油部分和乙烯部分相继试投产,并生产出合格化工产品。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加工原油将从400万吨,提高到1200万吨。“今后每年将有1200万吨左右的沙特含硫原油进口。”黄文雄表示,青兰山原油码头作为国内一流的原油码头,未来势必更加繁忙与热闹。 
  16年来 
  短重索赔近1500万美元 
  福建联合石化供应流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自1993年他们进口第一批原油以来,通过检验检疫部门的帮助,他们已挽回了近1500万美元的损失。 
  据了解,按照国际惯例,原油短重在5%。以内,属合理损耗,不能索赔。由于几年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发货商在允许误差下线内制造短重。 
  “油船停靠码头后,鉴定重量的检验人员立即上船鉴定原油重量,通常2—3小时即可测算出油轮装载的原油体积,但具体重量还需抽样原油,经实验室确定密度后方可得出,这个过程需2—3天。”黄副科长介绍,虽然国外会提供原油密度,但为确保企业的利益,每批原油进口都必须进行重量检验鉴定。 
  福建联合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一般货物到港后即完成交易,收货方都会先按合同打款给国外,如测出短重,由检验检疫部门测出并出具证明后,国外都会按程序赔偿短重货款。 
  泉州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国家质检总局103号令《进出口商品数重量检验鉴定管理办法》,他们制定了一套提高进口原油检验鉴定管理水平的实施方案,严格按要求执行工作程序,确保计量结果的公正准确,使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据统计,从1993年以来,泉州检验检疫局共检验鉴定进口原油946批、重量4749.64万吨、主要从沙特、阿曼、也门、安哥拉、印度尼西亚、利比亚等国家进口。其中经该局检验鉴定,进口原油短重达148批,5.44万吨,企业凭泉州检验检疫局出具的检验证书对外积极交涉,目前已获得赔偿1488.63万美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