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能过剩根源是“增长方式不当”

2009-10-22 3:0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唐光
    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预计4.6亿到5亿吨,而实际产能已达6.6亿吨,扣除合理保险系数过剩产能达1亿吨,相当于钢产量的20%左右。如何采取措施治理钢铁产能过剩,已关钢铁业兴衰。就目前看来,解决钢铁产能过剩问题迟迟难解,还需追根寻源,找准厉害所在。
    从现象来看,能力过剩总是表现在经济衰退期,但追根朔源它的积累主要还是在产业高发展时期。高需求拉动高发展,高发展刺激高增长,一旦经济出现急刹车,需求大幅下降,必然酿成产能严重过剩。
    所以增长方式不当,才是造成钢铁产能严重过剩的根本,要从根本上做出标本兼治的坚持。即要彻底转变增长方式,铲除可诱发的产能过剩观念、制度、机制等这些根治产能过剩的 “土壤”。专家表示,要把事后治理改变成事前预防和控制,把可能引发产能过剩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分析师指出,近年来随着钢铁需求的不断增加, “大进 (铁矿石)大出 (钢材)”成为了我国钢铁业的一种现象。2008年我国进口铁矿石4亿吨左右,出口钢材5000万吨左右,远超市场需求增量。早在2005年国家出台的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就明确提出了我国钢铁产业发展以满足国内需求的发展策略。然而,由于受哪一段时间 “大进大出”观念的影响,总量控制不够严格,一些地方和企业产能失控,由此引发了产能更加过剩。业内专家认为, “虽然之前我们提出解决产能过剩要增加出口,但从今后的正常发展来看,还是要立足国内,所以要防止 ‘大进大出’,最近两年的出口大跌已足以告诫中国企业要先立足国内”。
    再者,钢铁企业产品应该有数量型发展向品种、质量效益型发展,从而就要加大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种特点,以积极改变整体的产品结构,引导市场优化选择。多年以来,我国钢铁企业,始终缺乏持之以恒的产品发展战略部署,对于产品主导市场需求的战略还未建立。长期以来,跟随市场的变换而左右摇摆,这也是造成过剩产能忽多忽少,也使忽高忽低,缺乏竞争力和市场公信力。
    此外,当前国家倡导的我国工业资源产业要由投资拉动型、资源消费型发展向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发展。这一转变虽然我国政府一直在坚持倡导,但还缺乏健全的长效机制和体制。因此,专家指出,中国钢铁企业必须积极的转变发展观念,要积极按照国家部署的这一产业发展战略,组织生产,完善发展机制部署。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防止产能反反复复,也是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积累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钢铁产业发展的 “瓶颈”。综上分析,钢铁企业要充分按照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具体部署,认真分析当前实际情况,切实将产能过剩问题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若此,我国的钢铁产能过剩问题将不会再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