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压顶国内钢企减产呈现分化

2009-10-22 3:0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李协商
    这些中小企业都是船小好掉头,目前的减产并非出于行业自律的原因,相反宝钢、武钢等一线钢厂将产能降下来的时候,这些中小钢厂又能见缝插针起来了。而对大钢厂来说,在减产方面同样存在悖论。谁先限产谁吃亏,等于把市场让给对方了,因此整个行业陷入一种循环往复无序的竞争状态当中。
    “我们两条生产线,一条850,一条1250,月初的时候刚检修了一条。”国内某民营钢铁企业负责人电话当中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这家年产能不足300万吨的中小钢企做法并非个案,在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和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一批中小民营企业已经在10月初甚至9月份悄然开始 “设备检修”。
    由于产能过剩,数月之内,钢铁业已经连遭政府高层 “点名”,抑制产能已经成为当前钢铁业的热点。钢铁大佬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近期对媒体开出整个行业减产时间表——预计10月底。而根据记者调查发现,钢铁企业的减产行为已经出现分化,中小企业 “先行一步”,大型企业至今尚未有减产的意向。
屡遭点名
    早在今年5月份,工信部即发布 《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但并未取得实质效果,国内钢产量随着市场上涨不断攀升。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我国粗钢产量共计36965.11万吨,同比增长5.2%。8月份钢材产量也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198.32万吨,同比增幅高达29.67%。同时国内钢材产量已经连续三个月超6000万吨。
    虽然9月份的数据尚未正式出炉,但据中钢协官员透露,9月份国内粗钢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相当于年产6.18亿吨水平,折算成日产水平169.3万吨。
    而在年初发布的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4.6亿吨,同比下降8%;消费量维持在4.3亿吨左右,同比下降5%。显然,国内钢产量的增长已超出预期。
    钢铁业的 “强劲复苏”引起高层注意。
    9月8日,工信部强调,我国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存在加剧之势,下一步将坚决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其中七个属于原材料行业,钢铁被列首位。
    10月15日,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表示,目前,中国粗钢产能接近全球的50%,钢铁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此外,他还表示,金融危机过后,粗钢产能过剩将更加严重。
    业内人士分析,如此密集对钢铁点名也意味着政府在抑制其产能过剩方面将会 “动作很大”。
    对于采取的具体措施,根据近期国务院转批发改委、工信部的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通知要求,对钢铁行业提出,“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国家环保、土地和投资主管部门加强对自行建设钢铁项目的监管、审批;严禁各地借等量淘汰落后产能之名自行建设钢铁项目”等严厉条款。
减产分化
    据记者了解,在国家政策出台之前,一批中小钢铁企业迫于市场压力,已经开始减产。
    “我们从9月份开始,生产就一直不太稳定,9月份的时候就检修过一次,后来10月初又检修一次。”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说。
    该企业的做法并非个案,记者向河北另一家民营企业了解,该企业也 “并未开足马力。”
    联合金属分析师胡艳平表示,目前行业已经出现一些减产的迹象,主要是以生产线检修的名义在进行,最近检修的比较多一些,而在七八月份基本没有什么检修的,一般钢厂都会选择在淡季对生产线进行检修。
    对于减产原因,该负责人透露,主要还是因为市场压力, “目前企业勉强在盈利。”
    就在10月12日,作为行业价格风向标的宝钢公布了11月份价格政策,热轧、热轧酸洗、宽厚板及冷轧系列产品出厂价在10月基础上下调250~500元/吨 (不含税)不等,部分产品另有订货优惠。
    但小钢厂的选择并没有在行业铺开,一些钢厂声称: “只要存在生产边际效益,就绝不减产!”
    12日,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上半年已经减产17%,下半年不打算减产。华菱钢铁董事长李效伟认为,钢厂普遍不愿意减产,主要是仍有边际利润。
    胡艳平分析: “因为这些国企,都有年度的生产指标,他们应该首先想的是这个。而且,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出厂价格还是有利润,除非真的亏得比较严重,才会减产。”
    但是作为民企的代表,沈文荣也对记者透露, “沙钢目前没有减产。”
    对此,有行业分析师认为,由于钢厂手里仍有合同订单,加上资金流充沛,钢价还没有突破钢厂的成本底线,自然谁都不愿意减产。一旦钢价变动,合同量减少,资金链发生变化,钢厂将被迫减产。
“智猪博弈”
    钢铁行业的减产限产再次陷入 “智猪博弈”理论当中。
    “我看你们不撞到头破血流不会回头。”中钢协某资深元老近期在公开场合对国内钢企提出批评,该元老表示受钢铁产能过剩拖累,今年四季度到明年将是我国钢铁业的困难时期。
    这一幕似曾相识。
    去年10月份,国内钢价连续10周处于下跌态势。国庆后第一周,国内钢材价格出现暴跌,平均跌幅在12%左右,创下国内钢材市场周跌幅度最高记录。
    直到9月29日,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等国内几家大型钢铁企业高层才共同聚首河北邯郸,谋划 “救市”,并初步定下减产20%的计划。10月9日河北钢铁集团决定在减产20%的基础上再减产10%~20%.
    而在此之前,国内中小企业早已祭出减产大旗。
    然而对中小企业的这种 “主动”减产意识,有业内专家并不认同 “这些中小企业都是船小好掉头,对市场随波逐流,目前的减产并非出于行业自律的原因,相反宝钢、武钢等一线钢厂将产能降下来的时候,这些中小钢厂又能见缝插针起来了。”
    该分析师对记者表示,而对大钢厂来说,在减产方面同样存在悖论,谁先限产谁吃亏,等于把市场让给对方了,因此整个行业陷入一种循环往复无序的竞争状态当中。
    对此,上述元老表示, “这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市场竞争机制。”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