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江隧桥即将通车 长三角北翼涌动

2009-10-19 8:3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日,上海崇明和南通启东被两则喜讯包围着:江之南,再过11天,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将正式通车,崇明千年孤岛就要变半岛;江之北,崇启大桥的建设日长夜大,明年通车在望。届时,我国最东面的沿海通道―――沪崇苏通道贯通。现在,离这一刻越来越近,不只是―――上海崇明在欢歌笑语,更有甚―――在南通、盐城、泰州等长三角北翼,也被激起“海天巨浪”,尤其是曾经数千年囿于“北上海”的南通,即将梦圆“上海北”。 
  怨兮喜兮,皆为一“桥”。 
  千年梦想,曾经受阻“木桶效应”
  凭江而立,启东望崇明,江面3公里,对面望过来亦然。而在南通海门,江面相距仅1公里。 
  然而,不管1公里还是3公里,此地彼岸的生活为长江天堑所阻。 
  在启东市大兴镇白港村,村民老顾世世代代在此生活,尽管大上海近在咫尺,可是去逛趟南京路还真不容易,掐指一算要花7-9个小时,碰上雨雾天等渡船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如此尴尬的不只是老顾,整个南通的经济也是如此。长期以来,长江天堑一直是南通发展的心头之“痛”。在昆山、江阴、张家港等地充分享受上海国际大都市扩散效应的同时,南通却因为天堑制约,其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等无法得到更好的发挥,大通道成为南通经济发展的“木桶效应”中最为关键的短板。 
  因受掣于长江天堑,“捞鱼捕虾”的传统字眼占据了人们的脑海。过去的沿海发展,未免局限于海洋本身的产业,以为滩涂和养殖业就是海洋经济。及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江苏提出建设“海上苏东”的构想,但这一举措并未给沿海产生太大的带动作用。南通经济也就在这一时期与全国其他沿海地区产生了差距。所幸,南通在这一问题上的觉醒相对要早。自2003年江苏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沿江开发的战略部署以后,南通结合市情,率先提出江海联动开发的新战略。 
  变化,出乎意料,又势在必然。白港村就是崇启大桥在启东的桥址。2008年8月1日上午,老顾的家门口龙狮劲舞、锣鼓喧天、彩球高悬、旌旗招展,江苏省和上海市两地政府在此联合举行崇启大桥奠基仪式。 
  等大桥修好后,到浦东只要一个小时,到上海人民广场一个半小时。老顾展开美妙的想象空间。大桥的贯通,正像一句歌词,一下子将启东与浦东“拉近地域的平面”,像老顾一样,所有启东人追求的感觉是,从此启东将不再是“北上海”,而是“上海北”,可将启东乃至南通看作是上海北部的一个地区。 
  大打“桥牌”,融入上海错位发展
  困于桥,亦必兴于桥。南通执念于做“桥牌”高手。 
  近年,南通市政府在悄悄地与上海的高校、部门和单位共同举办一些关于经济发展的论坛。这是南通在努力借此造成一种与上海的“同城效应”。去年,苏通大桥开通,让南通和上海两地尝到许多甜头。前不久,南通市政府与上海交大和上海文广集团举办了一个以“江海联动与现代物流”为主题的“太平洋论坛”,许多来自上海的专家,当天下午五六点钟离沪,晚上七八点钟就赶到南通,惊诧于交通之便。 
  这种“惊诧”,近年发生在经济、科技、信息、文化等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用南通市委书记罗一民的话叫真正“融入”上海。 
  试举一例。南通各地近年纷纷利用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筑巢引凤,积极探索与上海合作创建产业园区新模式。在启东,上海外高桥集团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产业园区,被上海认为是“既破解了土地瓶颈,促进了产业升级,又能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日资企业上海丸仓工贸有限公司已经落户。在海门,上海张江海门高科技园即将启动,海门与复旦大学合作创办的复旦远达科技创业园也已签约,拟设立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海门中心)、遗传科学博士后流动站等。而在海安县,与上海杨浦区共建杨浦(海安)工业园,与上海东华大学共建海安纺织科技园。 
  这种“融入”还发生在更深的层次。罗一民表示,当前南通正着力在户籍、就业、医疗、保障等制度方面,对照上海加快构建统一的制度框架,其中医保已实现互通,即南通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在上海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可就近在南通当地指定的医保经办机构办理报销。 
  如今,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崇海大桥、沪通铁路跨江大桥等“五桥五渡”过江大通道框架基本确立,使得南通全面融入上海一小时都市圈。南通市长丁大卫表示,更多的江风海韵“好戏”还在后头。 
  发挥优势,规避“通道”负面影响
  大桥是把“双刃剑”。精明的南通人几年前在沪崇苏通道包括崇海大桥立项和启动建设时,就明确提出,要规避“通道”负面影响。 
  何谓“通道”负面影响?即在放大“通道”效应的同时,可能出现两大问题:一是过境效应,即通道建成后,江南、上海等地的生产要素不落户南通,而是跳过南通落户到其他苏中、苏北地区;二是倒流效应,即在通道建成后南通优势要素随着时间、空间上的缩短,被苏南、上海等发达地区吸引过去,从而产生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倒流效应”。比如,启东优越的交通区位为其“截留”住南来北往的发展要素创造了极好机遇,但如果启东缺乏足够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各种要素“截留”不住,就有可能被时空距离稍远但综合成本更低的苏北地区吸引过去,大桥就纯粹变成了一个“快速通道”,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就会呼啸而过,“大桥经济”变成“过路经济”。 
  可是,重开“牌局”之时,记者在南通听到和看到最多的是,如何发挥比较优势,迎接崇启大桥建设带来挑战的应对之策。 
  首先是生产力布局的重新调整、地区分工的重新定位。前几年,南通就提出桥港时代构建沪苏通“小金三角”的构想。比如,作为链接在“小金三角”顶角位置的启东,对应之策是分三个阶段加以推进。近期打基础,主要通过加快发展临港工业提升其经济实力和城市功能;中期建框架,把启东建成上海都市圈北翼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高地补充配套功能区;远期一体化,力争通过10年的努力,使启东全面融入上海的城市功能体系和产业循环体系。 
  其次是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南通在产业发展上,通过做“加减法”,铆定了船舶、新能源、新能源装备、纺织工业、石化和新材料等6大产业,明确提出“6个千亿级”板块培育(其中纺织服装产业突破两千亿元)。 
  业内人士看到,长江隧桥的即将通车,沪崇苏大通道以及崇海大桥的建设,将彻底改变南通交通受制于长江的格局,完全有可能获得更多的上海发展的溢出效应和叠加影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