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成都”的发展速度

2009-10-17 11:5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一极一轴一区块”总体发展构想,在第十届西博会前夕逐步进入实施层面。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打造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使之成为“引领西部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打造成都都市圈增长极,意味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成都将肩负更大的历史使命——“全域成都”的经济活力将进一步辐射至德阳、绵阳、眉山、雅安、资阳、遂宁、乐山等周边城市圈。

  用10年时间奠定一个城市辐射圈,“标杆成都”只争朝夕。

  立体速度西部枢纽通达“水陆空”

  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是四川省在新时期对自身发展的一次全新定位。

  区域的竞争,核心是枢纽之争。

  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国家计划2009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18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4689亿元,其中,涉及四川的工程共有8项近1250亿元,在西部省(市、区)中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其中,成都赢得较大部分投资:成都至兰州铁路总投资619亿元,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石坝至纳溪段总投资107.5亿元,成都双流机场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33.6亿元。

  借力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 “三大机遇”,成都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频现大手笔。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全国《中长期铁路规划(2008年调整)》,成都的对外铁路将由现在的4条增加至11条,从一个连通东、南、北的横卧“T”字形,变为“米”字形,贯通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届时,从成都到重庆仅需1个小时,到北京只需8小时,到广州只需8小时,到拉萨缩短到10多个小时……

  按照西部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成都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总共分为11个层次,以圈状从中心城区向外延伸,最小的圈是成都中心城区内的交通体系,最大的圈则是成都与全球大都市的交通联系。

  围绕这11个层次,成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立体速度不断丰富和提升。高速公路“两环+12射”,铁路“两环+12射”,机场“一市两场”;市域内实现快速路1小时交通圈;省内实现成德绵乐高速公路2小时交通圈;国内实现成都至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8小时高速铁路交通圈;国际运输网实现成都至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15小时航空交通圈——不管是公路、铁路,还是航空,成都对外交通的未来蓝图都让人兴奋。

  系列港口的打造,则为成都经济区构建 “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奠定了基础。

  水运一直是成都经济区主枢纽建设面临的难题。10月13日,《乐山港总体规划》正式通过省政府常务会审议。该规划指出,乐山港将成为成都经济区实现陆水对接、通江达海最理想的港口和四川省大件运输通道上不可替代的重要节点。

  由此,成都经济区内的高速铁路、公路、水运在乐山实现无缝对接。根据规划,新建乐山港港口距成都仅120公里,包括4个港区,设计货物运输年吞吐量5000万吨,集装箱300万标箱,将有效弥补成都经济区范围内无水运码头的物流“短板”,成为成都经济区内最便捷、成本最低的通江达海水上通道。除此之外,位于成都青白江的集装箱中心站则将与泸州港实现无缝衔接,届时,集装箱可以从中心站直接运到泸州港码头下水,大大提升货物的运输效率。

  成都铁路枢纽,成为西部地区最大,全国六大枢纽之一;成都公路枢纽,成为西部地区最大,辐射整个西部的交通集散枢纽;成都航空枢纽,也将被打造为西部地区最大,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中国第四航空枢纽……

  成都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是一场全方位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大会战”。在这场会战中,“水陆空”并举,展示出一系列的“成都速度”。

  集群速度11大产业成就发展“引擎”

  顺应铸就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之势,成都产业集群发展奠定重要一极。

  谁抢先形成枢纽和合作平台,谁就抢占先机,就能够整合更多的发展资源,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形成优势相对突出的经济高地。“水陆空”立体战略通道的修建,将牢牢奠定成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成都已获取先机。

  如何充分运用这难得的先机使产业集群引领“全域成都”经济腾飞,有关领导指出,“通过6年多的实践,成都已经形成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个最宝贵的基础、最现实的优势和最根本的举措”。

  按照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思路,修建道路的意义不再仅仅指向“便于出行”,先行的规划发掘出新的交通价值——用交通布局出城乡发展的远景,将道路与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结合起来,把每一块土地的价值都挖掘出来。

  在全市域123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城市道路的“终点”和乡村道路的“起点”渐渐地融合在一起,交通网织就的“血脉”,将一二三圈层紧紧联系在一起,而紧密相联的各个圈层正用不同的产业集群使之“血脉贯通”。

  成都提出,中心城区大力实施“高端发展”战略,着力引进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企业和高端人才,加快建设一批高端产业集聚区,努力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区;近郊区、县集中发展现代制造业及其配套产业,积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业并进”,努力成为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远郊市、县重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发展一批特色经济强镇。

  作为成都市的经济开发区,四川省确定的四大重点打造的千亿产业园区之一——龙泉驿区,预计到2012年,培育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汽车等百亿企业20家以上;到2017年,培育一汽专汽、一汽客车、卡特彼勒、普什重机、航天万欣等百亿企业30家以上,初步形成百亿企业集群。

  作为四川省和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2008年,在科技部综合考评中,成都高新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第4位,力争到2012年完成创建“世界一流园区”的阶段目标。

  ……

  东郊老工业区结构调整、“退二进三”、“腾笼换鸟”……实施工业布局规划调整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成都全市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依托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成都市着力把承接产业转移与灾后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一区一主业”,集中打造产业关联度高、持续竞争力强、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大的电子信息(含软件)、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装备制造、光伏等11大产业集群,使经济发展上层次、有后劲、可持续。

  辐射速度引领西部发展“核心增长极”

  “要始终把"两枢纽、三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物流和商贸、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作为强化城市功能、推动产业升级、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基础摆到优先发展位置。”成都市不断自我超越。

  抢抓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 “三大机遇”,让“两枢纽三中心”建设快马加鞭。

  一马当先的是综合交通枢纽;与综合交通枢纽相提并论的是通信枢纽;与交通枢纽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商贸物流中心;而构建西部金融中心不仅是“两枢纽三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力推动“两枢纽三中心”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保障和动力源泉。

  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使成都市具备了建设中国中西部地区物流枢纽的比较优势。尽管地处内陆,没有港口,但借助空中航线,成都的国际货运可以便捷地直达欧洲;

  市场体系完善,消费需求强劲,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居西部第一。成都历来就是西南的商贸中心,成都市场的辐射范围已从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广西等西南省(区),逐渐扩展到了全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打造国家级通信枢纽得到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信运营商的“力挺”,预计5年内,三大巨头将有近500亿元投资落地成都。

  “西部金融中心”,则是成都市的一个战略目标。加快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是实现“新三最”目标的关键之举。金融后台数量全国第一,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以及出口总额均位居中西部榜首……铁狮门、喜年广场……成都锦江区东大街上一幢幢超级大楼相继拔地而起,“西部华尔街”的轮廓正愈渐清晰。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使得城乡之间的障碍被打破、距离被缩短;物流中心的建设,为农村引进一个通江达海的大市场;通信枢纽的建设,发展了服务业,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

  “两枢纽、三中心”的逐步推进,让成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领西部发展“核心增长级”有了牢固的现实基础。

  未来区域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个城市的竞争,而是以都市圈为基础的区域间的整体竞争;大城市圈的形成和城市圈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主导区域甚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格局。

  在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看来,融入“圈”,形成“圈”,引领“圈”,乃成都担当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中主枢纽角色的题中之义。

  “率先发展、率先突破,建成中西部综合实力最强、优势产业最集中、城镇化水平最高、创业环境最优、城乡差距最小、辐射带动力最明显的大都市圈,建成西部经济中心,成为引领西部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以第十届西博会为节点,标杆城市成都期待创造西部发展“核心增长级”的最新速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