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实现桥梁强国之梦

2009-10-16 13:3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 世纪80 年代初,改革开放前沿的珠江三角洲开始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腾飞铺就跑道。在政府的支持下,1981 年实现了“贷款建桥”的政策性突破,架桥铺路如火如荼,打响了中国现代桥梁建设的“第一战役”,拉开了全国大规模桥梁建设的帷幕。 
  90 年代,“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战略决策拉开了长江流域跨江大桥建设的“第二战役”。绵延三千公里的长江干流江段上展开了“百团大战”,座座跨江大桥拔地而起、沟通南北。 
  21 世纪初,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公路桥梁建设的“第三战役”在长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山区高原全面铺开。桥梁建设的“精兵强将”会战在千米级超大跨径跨江桥梁和数十公里超长跨海大桥的工地上。 
  曾经有过质疑 
  当中国现代桥梁建设走完了第一个十年的步伐,桥梁跨径突破了200 米、300 米迈向400 米的时候,来自国内外的“中国人有没有能力自行建设特大跨径的现代桥梁”的质疑摆在了决策者和建设者的面前。上海南浦大桥建设之初,在时任上海市政协主席、同济大学教授李国豪的积极呼吁下,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同志做出由上海桥梁界合作进行南浦大桥设计与施工的决策,使我们获得了自主建设、通过实践取得科技进步的机会。 
  南浦大桥(跨径423 米)于1991 年胜利建成通车,两年后的1993 年又建成了另一座主跨602 米世界纪录的斜拉桥——上海杨浦大桥。两座斜拉桥的成功兴建大大鼓舞了全国各省桥梁同行自主建设大跨度桥梁的信心和热情,掀起了大规模建设大桥的全国性高潮。 
  筹划建设跨越珠江口的虎门大桥时,老一代桥梁专家强烈呼吁自主建设这一座落在鸦片战争国耻地、具有特殊意义的大桥,得到了政府的积极响应,终于拿回了建设的自主权。在国内桥梁界通力合作下,1997 年香港回归前夕建成了这座888 米跨径的我国第一座六车道高速公路全焊接钢箱梁悬索桥——虎门珠江大桥。这座大桥的辅航道桥为270 米跨径世界纪录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架桥,也成为中国梁式桥梁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应该说,在抗击外来侵略的威远炮台旁耸立着的宏伟大桥是桥梁建设者献给中华民族的一份厚礼! 
  随着桥梁建设由长江上中游向下游推进,桥梁跨距要求越来越大,以保证“黄金水道”的安全通航。在索桥跨径连续突破400 米、600 米和800米之后,发起了向千米跨越的冲击。1999 年,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又以1385 米一跨过江的纪录,成为中华民族桥梁发展史上里程碑。国家重点特大型桥梁工程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民生工程,也是引领中国桥梁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示范工程。政府从工程规划到建设实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实质性的支持。为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江阴大桥成立了由省部领导组成的协调小组,并由省部联合聘请由院士、设计大师和知名专家组成的技术顾问、技术专家组开展技术咨询工作。为了有效整合国内外智力资源组建联合设计体和聘请国际知名企业担当项目咨询,按照市场运作组建起以建设(业主)为中心的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咨询“一桥六方”建桥团队和产学研科技攻关体系。江阴大桥和新世纪一批超大跨径、超长跨海特大型工程,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符合国情的建设管理新模式。 
  “博采众长、自主建设”的技术政策为中国桥梁技术的攀登打下了实践的基础,积累了经验,积蓄了力量。 
  跻身世界桥梁技术强国 
  多年耕耘换来丰硕成果。“桥梁类型多、跨径突破大、技术进步快”成为我国桥梁建设的突出特点。 
  梁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被广泛应用,最大跨径达为270 米,居世界同类桥梁跨径第二。目前,跨径200 米以上的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已有50 余座。2007 年建成的世界上第一座钢混组合梁式桥梁(重庆石板坡新桥)以跨径330 米成为梁式桥跨径的世界之最。 
  拱桥:中国现代拱桥技术不断进步,建造技术国际领先,石拱、双曲拱、桁架拱、混凝土肋拱与箱拱、钢管混凝土拱和钢拱桥异彩纷呈,拥有多项跨径的世界级纪录:石拱桥146 米(山西丹河大桥)、双曲拱桥150 米(河南前河大桥)、桁架拱桥330 米(贵州江界河大桥)、混凝土箱式拱桥420 米(重庆万县桥)、刚构-钢拱组合桥428 米(广州新光大桥)、钢管混凝土拱桥460 米(重庆巫山大桥)和钢箱肋拱桥550 米(上海卢浦大桥)等。现代索桥(包括斜拉桥和悬索桥)技术突飞猛进,数百座索桥遍布大江大河之上。 
  斜拉桥:已建成400 米以上跨径的31座。其中、桥是拥有500 米主跨径的预应力混凝土主梁斜拉桥,福建青州闽江公路大桥是拥有605 米主跨径的结合梁主梁斜拉桥,湖北白沙洲长江大桥是拥有618 米的钢混组合梁主梁的斜拉桥。2008 年建成的苏通大桥(主跨径1088 米)以首座跨径超千米的钢箱梁斜拉桥载入世界桥梁发展史册。 
  悬索桥: 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跨径的“三级跳”:从1994 年的广东汕头海湾大桥(跨径450米)到1997 年的广东珠江虎门大桥(跨径888 米),到1999 年建成的江苏江阴长江大桥(跨径1385 米跨度),每一步跨越都是450 米。2005 年建成了我国目前最大跨径的悬索桥——润扬大桥(主跨1490米)。汕头海湾大桥是世界上惟一的一座混凝土箱型梁悬索桥,福建海沧大桥是我国首座双塔三跨连续钢箱梁悬索桥(跨径230+648+230 米),还有15座跨径800 米以上的悬索桥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 
  跨海长桥:21 世纪之初,中国桥梁建设走出了江河,开始了跨越海湾、海峡的新时代。两座跨海长桥同期兴建——2005 年建成的总长32.5公里的东海大桥;2008 年建成的36 公里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至2008 年6 月底,我国主跨400 米以上的桥梁建成54 座,在建18 座;主跨600 米以上的桥梁建成19 座,在建12 座;主跨800 米以上的桥梁建成9 座,在建9 座;主跨1000 米以上的桥梁建成6 座,在建5 座。万里黄河和长江上各架起公路桥梁百余座,长江在云南水富以下2838 公里长江通航江段上已修建公路桥梁60 余座。 
  我国已建的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的最大跨径分别达到330 米、550 米、1088 米和1490 米,前三者均位居世界同类桥梁跨径的第一位,悬索桥位居第四位。在世界桥梁跨径前十位的工程中,我国已建和正在建造的桥梁分别占有5座、5 座、8 座和5 座。 
  建设的业绩反映了中国桥梁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科研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与国际接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建桥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跻身于世界桥梁技术强国行列。 
  从跨江到越海 
  中国桥梁走出了江河,开始了跨越海湾、海峡的新时代。两座30 多公里的超长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比翼双飞,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一批科技成果和世界一流的工程创造了世界造桥史上的奇迹,树立起中国跨海大桥建设的里程碑。仅用三年半时间就建成的32.5 公里的东海大桥荣获2007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 年建成的杭州湾大桥被美国“探索与发现”独立制作成电视节目,冠以“建筑奇观”向全球展示这座世界第一跨海长桥。 
  杭州湾大桥以630 孔桥梁跨越36 公里海面,按照“大型化、预制化、机械化”的技术政策,采用“整孔工场预制、大型机具运架、墩顶现浇混凝土变简支为连续”的工法,开发了张拉新工艺,有效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制出1600 吨步履式架桥机成套设备和起重能力3000 吨的海上运架一体船,分别实现了50 米箱梁整体梁上运架和70 米箱梁的水上整孔架设工艺。 
  跨海大桥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杭州湾大桥先后开展了138 项专题研究,获得了250 多项技术革新成果,以九大系列核心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成果为支撑,建设起一座体现我国跨海桥梁最新技术成果的标志性工程。 
  在潮差大、潮流急、台风多等极为复杂的自然条件下,顺利完成了水下基础、大型梁板预制、海上吊装和梁上架梁等多项高难度、高风险施工作业。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一起重伤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创造了“百亿元产值零死亡”的施工安全新纪录,创立了桥梁建设安全管理的新典范,受到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通报表彰。 
  以刚劲有力的箱形肋拱承托起550 米跨径的上海卢浦大桥,成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拱桥,也是世界首座箱型拱肋结构的大型拱桥、首座除合龙接口端采用栓接外,完全采用焊接工艺连接的大型拱桥,集斜拉桥、拱桥、悬索桥三种类型桥梁的工艺于一身,还创下了单体构件吊装重量和河中跨拱肋吊装重量两项世界纪录。卢浦大桥分别获得美国国际桥梁大会2004 年度“尤金·菲戈金奖”和2008 年度国际桥协(IABSE)大奖。 
  由悬索桥和斜拉桥两座特大型结构托起的润扬长江大桥在2005 年的劳动节前夕正式开通。润扬大桥在让扬州、镇江两座千年古城“天堑变通途”的同时,也在扬子江上留下了一份“当惊世界殊”的杰作。大桥南汊悬索桥的1490 米的主跨径使中国桥梁最大跨径在世界排位由第四位(江阴大桥保持)跃升到了第三位。悬索桥的南北矩形锚碇深基础施工采用冻结排桩法和地下连续墙工法。在深达35 米和52 米的基坑开挖中采取严密的监控措施。数以千计的预设监测元件实时传递结构和周围土体的位移、变形和受力情况的变化数据,确保安全生产,实现了信息化施工。 
  大桥经过四年半的建设,“工程质量零缺欠,安全生产零事故,造价控制零突破”,代表了中国桥梁建设管理的新水平;锻造出的“凝心聚力的和谐意识,拼搏奉献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卓越的创优精神”的“润扬精神”在全行业得到弘扬。 
  拥有中国第一钢桥塔的南京长江三桥以主孔跨径648 米的钢箱梁斜拉桥跨越大江,215 米高的顶天立地“人”字型桥塔耸立江中。桥面以上的180 米全曲线钢结构桥塔先由工厂加工制作成21 节段,再在现场吊装架设,精度符合国际现行标准,设计、制造、安装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实现了我国桥梁大型高精度复杂钢结构技术的跨越式进步。 
  在水深近50 米的桩基础施工中,首次采用由钢套箱与桩基钢护筒组合而成的刚构平台,为在一个枯水季中完成主桥深水基础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继双壁钢围堰施工平台之后,中国群桩基础施工工法的又一创新。 
  南京长江三桥仅用26 个月就建设完成,创造了中国大桥建设速度的新记录,以“在技术与材料创新、美学价值、环境和谐等方面有着突出贡献的桥梁建造工程”获得2007 年度美国国际桥梁会议“古斯塔夫斯——林德恩斯”奖。 
  意味深长的质量公式 
  连接南通与苏州两市总长8 公里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以“千米跨越”成为世界斜拉桥发展史新的里程碑,是我国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超大型桥梁工程。 
  苏通大桥依靠科技创新,攻克了超大深水群桩基础、超高索塔、超长斜拉索和超大悬臂等“四个世界之最”的挑战,实现了向世界斜拉桥技术领先水平的攀登。 
  苏通大桥构建起“优质的工程=科学技术+优质材料+精细施工+严格监管+科技创新”的质量公式。全桥1786 根桩全部一次成功,均为优质桩;主塔墩钢吊箱沉放和封底混凝土浇筑均一次成功;钢结构焊缝检测合格率100%;混凝土工程质量优良,外光内实;全桥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100%,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设计和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 
  苏通大桥荣获2008 年度美国国际桥梁会议“乔治·理查德森奖”。 
  除此之外,世界上首座分离式双箱断面钢箱梁悬索桥——舟山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钢箱梁长2220.8 米为世界之最,主跨1650 米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和730 米主跨的分离式钢箱梁斜拉桥——上海长江大桥均成功合龙,大桥顺利通车胜券在握。世界上首座多塔连跨千米级悬索桥——泰州长江大桥(2×1080 米双主跨径)正在施工中。中国桥梁百花园中,真可谓“百花争艳,美不胜收”。 
  移师“三条战线” 
  收获众多高品质的桥梁工程的同时,我国桥梁工程的标准规范、计算理论、结构分析、模型试验、材料科学、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施工控制、检测技术、专用设备等方面的综合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新的成套技术、新的工法、新的大型专用机具设备应运而生。覆盖桥梁工程专项技术研究的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在关键技术的攻关中不断成长,科技研发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可宝贵的是,通过工程实践摔打锤炼出了一支能打硬仗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建设队伍,培养出来了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工程院士、设计大师、一批活跃在生产一线的中青年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能手,实现了“建设一批国际一流的桥梁工程,取得一批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培养一支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的目标。 
  预计到2020 年,我国将新建大中小桥梁约20万座,总长度超过1 万公里,其中跨径超过400 米的特大跨径桥梁也将超过百座。桥梁建设者将在“三条战线”上排兵布阵:继续修建东中部江河上的通道工程;挥师“西进”,建设深沟峡谷、雪域高原、黄土高坡、大漠戈壁地区特殊环境下的桥梁工程;挺进“沿海”,建设跨越琼州海峡、珠江口(连接港珠澳)、杭州湾、渤海湾、台湾海峡等通道工程。同时,“中国桥梁”作为一个品牌正在大踏步地“走出去”,参与国际桥梁工程建设。 
  中国桥梁建设者充满信心,将中国和世界桥梁技术的发展书写出更加光辉灿烂的篇章。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