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运前景好 路很长
2009-10-12 14:1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和航运双中心的号角已全面吹响。航运方面,经过多年的铺垫,上海的一些“硬实力”已经走在了前列,如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居世界首位,集装箱吞吐量位列第二,科技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唯独双中心建设的纽带———航运金融部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航运业内的一个共识是,加强航运金融的软实力建设,是上海实现“双中心”目标的关键所在。
何为航运金融航运金融是指航运企业运作过程中发生的融资、保险、货币保管、兑换、结算、融通等经济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相关业务的总称,可分为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资金结算和航运价格衍生产品四大类型。
“航运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投资额大,回收周期长,风险系数高,上述特点决定了航运企业很难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投资活动,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力量为其提供庞大的资金支持;并合理地规避海上运输的巨大风险。”在不久前于上海召开的“航运金融法律论坛”上,一位专家如是说。
放眼国际,航运业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比较成熟,不仅形成了一批专业的航运服务机构,而且出现了若干个航运金融服务集聚区,如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汉堡、东京等城市都是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上海金融办副主任徐权用“四个比较高”来形容目前国际航运金融业的特点,即市场集中度比较高,产业关联度比较高,国际化配置程序比较高,产业附加值比较高。
据悉,目前,全球每年与航运相关的金融交易规模大概在几千亿美元,其中船舶贷款的规模大概是三千亿美元,船舶租赁交易规模大约七百亿美元,航运股权和债权融资规模大约一百五十亿美元,航运运费的衍生品市场规模达到了一百五十亿美元,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达二百五十亿美元。
外移趋势“同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公认的航运金融中心相比较,上海的航运金融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小,增长也比较缓慢。”徐权如是说。
据了解,目前有20个国际大型船公司在上海开展航运业务,主要从事货源的组织,而其中的船舶融资、保险和资金结算等管理业务却基本上安排在境外,近年来,甚至部分中资大型船公司的融资和保险等相关业务也有外移的趋势。
以航运保险为例,徐权介绍,目前国内只有人保PICC、太保等公司在经营船舱保险业务;在船舱责任险方面,国内船公司70%以上的责任险在境外投保;船客险方面,有一半的远洋运输船支只在境外注册、境外投保。另外,从保费收取来看,上海海上保费收入仅占全球总份额的1%。
分析原因,徐权总结了上海的几方面差距。首先,金融机构实力存在差距。一般来说,国际大型保险公司在全球主要港口都设有分支机构,或与当地最有名的保险公司合作,一旦承保的船支出险,分支机构的工作人员或代理人员可以快速赶到现场,及时进行理赔。比较而言,中资银行、中资保险公司在国际网络相对较狭小。其次,资源配置能力低。从事远洋运输的船舶贷款金额较大,一般采取银行贷款的方式,船舶保险除了需要保险公司自身具有较强的承保能力外还需要向外分保,以降低风险,而中资银行、保险公司再保能力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高。第三,国际知名度不高。外国船支进入欧美港口需要提供船公司的财务证明或者是保险公司的责任险保单,如果船支在境外发生碰撞等事故,只要承保责任险的保险公司提供担保,船支就可尽快离开事故现场,而不至于影响货物运输,而大部分中资保险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度还很低,往往不被接受,迫使中资船公司向知名度高的国际大型保险公司投保。第四,创新能力不足,金融服务产品匮乏。
分析现状,徐权还指出,作为航运中心,上海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仍然滞后。航运金融发展需要保险经纪、保险公估、法律、会计、船舶检验等各类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伦敦航运金融业非常发达,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伦敦航运中介机构功能齐全,专业程度高,有效地支撑着在整个航运产业链的发展,目前上海航运金融机构、服务机构发展比较滞后,特别是在船价的评估、保险公估、海事法律等方面的中介服务依然薄弱。
另外,徐权认为,发展航运金融,上海的政策法律等“大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财税体制。“比如船舶境内注册运营成本较高,我们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境内企业在境内境外所得都需交纳所得税。而新加坡、巴拿马等地法定税一般低于25%。内地船公司还需要交纳5%的营业税,但香港是不需要交纳这部分税收的。同时,境外船舶在境内注册还需要交纳较高的进口船舶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徐权如是说。
同时,各项条款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国内保险公司往往重承保,防灾防损和理赔能力比较弱,很大程度影响了国内外进出口商的对国内保险公司的信心。
四大着力点针对上海航运金融的现状,各路专家纷纷为之“把脉”,徐权认为应把着力点主要放在四个方面。首先,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航运金融税收政策和航运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当前,上海航运金融同国外几大国际航运中心相比,在外汇政策、船舶碰撞强制责任险、税收优惠政策、船舶抵押登记程序等方面缺少竞争力,因此政府有必要对从事航运金融业务的机构给予财政扶持政策,减轻企业压力,增强上海在航运金融领域的吸引力。
其次,借鉴国外经验。上海发展航运金融,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扩大规模。如船舶融资方面,德国的KC模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即由许多合伙人共同出资成立一家船舶有限责任公司,用所获资金订造新船,再租给航运公司获利。
第三,提高相关企业和机构的服务水平,吸引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骨干金融机构和航运企业。应该制定适合上海航运特点、能够被本地区客户认可的服务体系;加快航运金融产品的创新,增强航运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如油价风险、外汇风险已经成为航运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而国内投资避险工具缺乏,上海如果能够开发出原油期货、外汇衍生产品,将会吸引不少客户。
第四,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目前上海地区对航运金融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从事相关业务的管理和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影响了航运金融的发展。上海应建立航运金融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从而加快航运金融的发展。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