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通达全球500港口 吞吐量跻身世界五强

2009-10-12 13:3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伴随新中国走过六十年的光辉历程,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环抱在渤海湾臂膀中的天津港在六十年间也实现了令世人瞩目的长足发展,几代人以“精卫填海”精神,创造了在淤泥质海滩上建设起“世界级人工深水大港”的奇迹,被誉为我国港口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随着滨海新区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脉络日渐清晰,如今,这座依托京津两大直辖市、连接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百年大港”迎来了发展中的又一次重要契机。 
 2008年,天津港货物总吞吐量突破3.5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50万标箱,航线通达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成为连接中国北方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枢纽,吞吐量世界第五的综合性港口。 
 2006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对滨海新区开放开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目标。根据天津城市总体规划,天津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服务中心。 
 近几年来,天津港充分发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载体作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疏浚拓宽建成25万吨级航道,建设76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建成运营30万吨级原油码头,天津港每吞吐万吨货物创造的增加值为194万元,创造的就业约为17人,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今年尽管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吞吐量仍保持正增长。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天津港今年更是达到“破纪录”的128亿元,相当于重新开港以来40年的投资总和。 
 面对国际船舶大型化不可逆转的趋势,天津港果断突破“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传统思维模式,连续实施深水化建设,相继完成了10万吨级、15万吨级、20万吨级及25万吨级航道建设,创造了在淤泥质海滩建设深水港的先例,成为了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同时,天津港实施适度超前建设,建成了一大批专业化泊位,拥有集装箱、铁矿石、煤炭、石油化工品、杂货、国际客运码头等各类专业化码头,成为全国沿海港口码头功能最齐全的港口之一。 
 发挥资源配置重要功能,充分体现滨海新区服务带动作用,天津港物流链伸向广阔腹地。辐射范围包括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及辽宁、河南、山东、四川的一部分地区,面积近50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52%。目前,天津港70%左右货物吞吐量和50%以上口岸进出口货值来自天津以外各省区,已建成北京、石家庄、河南、内蒙古、宁夏等12个“无水港”。同时,天津港依托南疆散货中心,与金融企业联手打造金融物流,已帮助企业融资超过8亿元,加上南疆已运营的大宗散货交易市场,一个完整的物流体系已初具规模。随着天津港口岸的进一步开放,东疆保税港区开发建设持续稳步推进,天津港“服务港”功能日渐完备。天津港以其完善的功能、高效的服务架起了中西部地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天津港着力发展港口装卸、国际物流、港口地产、港口综合服务四大产业,实现由“四大货类”向“四大产业”的历史性转变,使天津港成为港口开发商、国际物流供应链综合服务提供商、港口行业和运输行业的投资商,以及国际港口运营商,提高核心竞争力,向国际卓越码头运营商和开发商发展。到2012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将达到4.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300万标准箱,每月集装箱航班超过700班,港口等级达到30万吨级,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国际深水港;成为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散货主干港,规模最大开放度最高保税港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为建成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发挥核心载体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