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区:依托交通优势 打造枢纽经济

2009-10-10 10:3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年来,随着江门整体城市规划“北进南拓”、“双翼齐飞”的实施和不断深化,江海区不仅在经济上取得跨越式的发展,而且在交通、商业和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尤其是交通枢纽方面,江海区是中江(未来对接深中通道)、江珠(未来对接港珠澳大桥)、江肇高速的交汇点,而广珠轻轨的即将贯通,江海区交通区位优势愈发明显。 
  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江海区适时提出了“大力推进交通网络建设,发展枢纽经济,把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枢纽经济的战略目标。
  策划背景
  广珠轻轨江门段
  启动带来发展机遇
  江海区委书记梁美贤是江海区“积极融入珠三角共同体”专题调研的牵头人,她提出要跳出江海看江海,江海区的特色和优势在于“交通枢纽”,可将其定位为江门市的城际交通转换中心,珠三角西岸新兴的现代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立足五邑地区、辐射周边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中心。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做好与高速公路和轻轨、市中心城区、银洲湖区域的“三个衔接”,打造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圈。
  促成江海区打造“枢纽经济”的重要原因就是广珠轻轨江门段的启动。据了解,广珠轻轨江门段由西江、外海、新民村、江门水道4座特大桥和外海站、江门站、礼乐站、新会站等4站连接而成,也就是说,广珠轻轨在港澳客运码头附近进入江门境内后,几乎和五邑路平行,一路向会城方向而去,其中,外海站、江门站、礼乐站都在江海区辖区内。
  广珠轻轨的开通,珠三角地域界限的打破,将极大地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拓宽人们的活动范围。而从出行角度而言,广珠轻轨的开通,是公共交通优先战略的体现,将使往返珠三角之间的人们拥有更便捷的交通方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江海区交通枢纽的作用,早在2004年,江海区政府就和市规划局就组织开展了江海区主要交通枢纽周边地块详细规划的研究,并率先提出“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和“小区域大交通,小区域大物流”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交通拉动”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江海区今后围绕交通做文章,以大交通促进大工业、大商贸、大流通,变交通优势为产业优势、城市优势、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的发展思路。
  运筹帷幄
  枢纽经济带动跨越式发展
  2003年,江海区进入了城市化的新阶段。2003年江海区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利用江海区优越的区位优势,配合建成江中、江珠、江鹤二期高速公路和广珠轻轨江门段,将江海区打造成为珠三角西部的区域交通枢纽,以此推动江海区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当年的亲历者分析说,提出用枢纽经济带动江海区跨越式发展,究其始末,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1994年以来的快速发展,使得江海区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济质量明显提高,逐步成为人口和劳动力密集地,这种自身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使得城市人气猛增,产业发展使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逐渐转变。另一方面,江海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这一区域生产力布局使得其自然地享受到了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间接效应,人才、外资等通过这一黄金走廊直入江海区,为江海区城市化提供了天然的外在动力。
  2003年之后的5年,是江海区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土地相对便宜,交通设施完备的强大吸引力下,引发了新一轮外商投资热潮,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很多境外资本注入江海区。现在,江海区内江中、江珠、江鹤二期高速公路已贯通,江海区已成为多条高速公路的交汇处,初步形成了1小时到达广州、佛山、东莞,半小时到达中山、珠海的高速公路经济圈,而更大机遇则是广珠轻轨的建设,随着2010年前后广珠轻轨的开通,将打破珠三角地域界限,进一步扩展江海区辐射范围;其次,轻轨使人们出行更方便,尤其是会加速区域间人口的流动,有利于江海区引进和使用人才。 
  从江海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来看,2003年以来,在市的大力支持下,江海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完善区域内部交通路网,注重与高速公路、轻轨的衔接,加快胜利南路、江睦路、南山路等建设,加快建设配套轻轨的客运汽车站、城市公交车站等,不断完善交通枢纽功能配套;注重与市中心城区的衔接,加快胜利大桥、东华大桥以及城市快速干道江海段等建设;注重与银洲湖区域的衔接,加快东海路接南环路延伸线、礼睦路和礼东大桥等建设。这些和位于江海区内的港澳客运码头、外海货运码头搭配在一起,江海区多方式交通网络已初见雏形。
  “形势发展到今天,交通枢纽建设已成为影响全局、牵动整体的一个关键,抓住交通区位优势这个关键点,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矛盾才能迎刃而解。”进入新世纪,江海区的决策层越来越意识到交通建设的关键性。
  2008年8月初,《中共江门市江海区委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对江海区今后发展战略作出了明确定位,提出努力把江海区建设成为我市的区域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基地、生产性服务业基地和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
  项目效应
  世界500强纷至沓来
  随着江海区交通区位优势的愈发显著,2008年以来,江海区招商引资工作突飞猛进,截止到今年上半年,美国艾默生、日本西铁城、美国亚什兰集团和美国康宁集团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在该区落户。
  近年来,江海区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动承接新一轮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围绕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力强、节能环保的龙头项目,以大项目促经济大发展。这些措施吸引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眼球,它们纷纷前来落户,在此基础上,政府全力打造最优质的服务平台筑巢引凤,提供丰富、优质的人力资源作为外企发展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我们十分看好江海区的投资环境,计划在江海区设立艾默生在南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就艾默生今后在江门的发展,艾默生网络能源高层如此表示。
  专家点评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蔡勇副教授:
  借力“通道经济”
  促进区域发展
  现代城市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城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水平与质量。区域的竞争,核心是枢纽之争。随着江中、江鹤、江珠三条高速公路交汇、广珠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加上原有的货运港口和港澳客运码头,江海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通过打造“枢纽经济”,江海区可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变为实现江海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现实条件。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细化区内交通建设规划,有利于积极主动融入全市交通建设。江海区打造“枢纽经济”,更好地发挥交通枢纽的辐射作用,全面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和效率,努力实现客运的“零距离换乘”和物流过程的“无缝衔接”,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
  通过借力“通道经济”,江海区要及时进行产业布局调整,对产业、资源、市场等进行必要的科学合理的“洗牌”、扩展与对接,促进各类资源的综合开发,促进区域资源的充分整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江海区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加强与蓬江、新会等区域联动,强化区域整合,打造经济发展极和发展轴,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变“交通枢纽”为“经济枢纽”,变“交通走廊”为“要素走廊”。
  江海区还可以充分利用交通衍生资源,通过提供专营权、广告权和冠名权等各类特许经营权,以及车站、路口与港口周边的土地开发权,大幅增加衍生收益,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交通和相关的产业建设领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