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钢恢复部分低端生产线抢4万亿“蛋糕”

2009-10-1 2:0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9月29日,从鞍钢集团获悉,鞍钢正在恢复一家曾经被淘汰的螺纹钢厂,目前已开始投产。
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表示,鞍钢从去年年底就已经开始筹划恢复一部分螺纹生产线,已经恢复的螺纹钢厂年产量30万吨,投资1000万元。尽管规模很小,但意义主要在于调整鞍钢的产品结构。
“1000万吨恢复的生产线,比鞍钢每年投资40多亿生产的热轧卷板每吨还便宜200元,我们干嘛不去干啊。”鞍钢集团一位高层直言。
据记者了解,目前,除了鞍钢,国内大型钢企武钢、宝钢等,也陆续恢复了一部分低附加值产品生产线。
我的钢铁网分析师曾节胜说,从今年年初开始,侧重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大型钢企,在进行新一轮结构调整时,重新计划恢复生产一部分以前淘汰的低端产品。“主要原因是,在这一轮经济刺激政策中,国内大型钢企基本上没有受益,反而比中小企业亏损得还严重。于是,大家开始反思‘板带比’是否适用于中国钢铁行业”。
“板带比”是指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板材和带材的产量在钢材总产量中的比例,它是衡量钢材品种结构优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钢铁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数据。
据中钢协统计,截至2009年一季度,我国长材消费比49.2%,同比上升2.41%;板管比(含焊管料)46.73%,同比降低2.64%。而发达国家的板带比普遍在6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70%。于是,很多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国外钢材消费板带比超过60%,而我国只有40%,因此,我国钢铁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近几年来,在追求“板带比”思路的指导下,我国主要国有钢企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就是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
曾节胜表示,去年金融危机使很多钢企意识到,“板带比”是随同国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及国家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的,不能急于求成。
张晓刚表示,在过去一段时间,鞍钢一直在总结教训、汲取经验,包括对追求“板带比”的重新认识。“大家都认为板材是高附加值产品,都去干板材,没有人去干螺纹钢,而螺纹钢恰好是基础建设拉动的产品。我们花大量资金生产的高端板材,还赶不上一两千万资金生产的螺纹钢的利润。这就是中国钢铁工业需要接受的教训。”
“过去我们追求板带比,把自己的中型材、小型材全都淘汰掉了。现在看来,这是个失误。所以,一种产品是不是高附加值产品不是你来决定的,而是市场来决定的。市场有需求,它就会有价值,不管它多么容易生产。”张晓刚坦言。
曾节胜也认为,中国钢铁业不要总拿板带比“说事儿”,以免错误地引导投资、引导生产,引发新的供需矛盾。要淡化“板带比”的绝对数值,突出强调钢材生产的板带比与钢材消费的板带比二者之间的均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