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 陕西闻“机”起舞

2008-9-9 11:2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8年8月7日,在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陕苏两省产业转移座谈会在江苏省昆山市举行。副省长景俊海在会上诚邀昆山台商投资企业、江苏省知名企业和外国公司、国际商会驻江苏机构,积极与我省各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商洽产业转移与合作,并承诺将在财税扶持、金融促进、要素支持等方面,全力推动政策创新,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这是陕西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系列促进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之前,陕苏两省产业转移座谈会分别在南京、苏州召开,吸引了当地大批知名企业、外资企业与商协会代表参加。 
    发挥优势承接产业转移 
    近年来,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沿海地区,由于土地资源、水电费用、原材料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向中西部地区实行产业转移的呼声日渐高涨。中部地区如江西、湖南等一些省市,抢抓机遇,积极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和平台,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在争夺产业转移承接中占了先机。

    面对中部地区的捷足先登,西部各省份也不甘落后。我省闻“机”起舞,于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通知》,力争经过3-5年努力,累计承接产业转移项目5000个,引进省外资金突破3000亿元,初步形成20个工业产业集群,100个具有一定规模、产业协作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的工业园区。西安市日前还被商务部率先授牌为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将获得金融、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正如副省长景俊海所说,陕西生产要素市场完备,市场辐射空间巨大,特别是人才资源雄厚,劳动力成本较低,工业基础较好,具有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的理想发展空间。省商务厅厅长李雪梅告诉记者,我省装备制造业、电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在资源和产业配套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各市区将结合各自的产业发展规划,突出特色,选准产业,提高承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李雪梅透露,目前,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市已成立了主管市长挂帅的“招商小分队”,发挥比较优势,找准承接方向,建立与国际国内500强“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以及城市对城市的联系互动机制,上半年吸收省外资金已达625亿元。而对重大产业转移项目,将实施领导负责、部门督办、跟踪落实责任制,进行“签约-落地-投产-达效”全程跟踪管理和服务。 
  各地当仁不让争相抢先 
    台湾第一大玻璃制造企业“台玻集团”,把目光瞄准了咸阳。一期投资6500余万美元在当地建厂生产浮法玻璃。以台资企业华新丽华、陕西天宏公司为龙头的投资37亿元的多晶硅产业园,也即将在咸阳崛起。 
    “投资咸阳就是投资西安。西咸一体化使咸阳区位优势得到彰显,那就是依托西安,实行错位发展。”咸阳市招商局局长严希珉介绍说,丰富的农业、煤炭、地热资源以及电子、纺织、能化、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七大特色支柱产业,已经吸引了众多的沿海地区投资商。上海光明、浙江声威、康师傅、康佳等知名企业纷纷在此落户。苏、浙、沪等省市,目前已在咸阳建设了256个项目,投资额达200多亿元。 
    严希珉算了一笔账,“过去农民卖粮卖面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康师傅等食品深加工企业每年能消化粮食130万吨,粮食、牛奶、苹果三类产品收购额达65.5亿元。仅此每年就能为全市农民人均创收750元。” 
    严希珉透露,物流和纺织业是咸阳重点打造的产业。“我们打算建设一个苏浙沪产业园区,专门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

    宝鸡市则组成了由市长戴征社挂帅,4县3区加上2个开发区及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商务局等为成员的一行58人,参加苏浙沪承接产业转移调研暨项目对接活动。经过8个招商小分队的走访和项目洽谈,围绕装备制造业、冶金化工、新兴建材等5大产业集群,签订了1.14亿元的合同引资,22.6亿元的协议投资。既有投资8亿元的2万平方米的大型超市建设项目,也有投资1亿元的5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建设项目。 
    “我们将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引进。”宝鸡市招商局局长张海明说,除了与安泰保险、摩根大通等进行商洽沟通外,台资大润发还将在宝鸡设立两个大卖场。蔡家坡开发区,则着力打造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宝鸡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优势。 
    “渭南煤电资源丰富,政府将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渭南市政府副秘书长褚锦锋郑重向投资商承诺。8月21日,在厦门召开的“陕西·福建(厦门)经贸合作座谈会”上,渭南市成功地与福建客商签署了3个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 
    省商务厅厅长李雪梅指出,我省将鼓励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利用自身区位、品牌、资源、技术、管理等优势,通过设立专业化分区等方式,整合优势企业和产业资源。按照经济产业化、产业规模化、园区特色化的思路,创新发展机制,推进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和要素保障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约发展。 
  加快创新提高承接吸引力 
    无论是“腾笼换鸟”,还是“飞地经济”,一些产业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已成为经济发展大势。然而,企业所需要的生存环境并不只限于劳动力、土地,产业配套与否、交通物流成本的高低等,都是东部企业所关心的。能否使客商“安居乐业”的投资软环境,也至关重要。在昆山座谈会上,一些台资企业纷纷表示,对我省当地政府对他们“保姆式”的服务,深感满意。 
    李雪梅坦承,与沿海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包括陕西,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办事效率和效能。“我们将学习昆山经验,进一步营造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

    据悉,为打破交通物流瓶颈,我省积极鼓励国内外企业参与物流业发展,构建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目前,深圳华南城、福建美旗等大型物流企业,已与我省有关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西安国际港务区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同时,我省还将鼓励龙头企业将研发、制造、服务等进行流程外包,并引导各类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和重点项目配套协作,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产业链配套体系。 
    “当前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好时机。”苏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梁建华如是说。江苏省外经贸厅副厅长笪家祥透露,“我们将研究出台鼓励产业、企业向陕西转移和到陕西投资合作的政策及措施。也希望陕西出台更多的吸引产业向陕西转移的政策和措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