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公司与专业公司有效合作减负增效与高效便捷有机结合

2008-9-8 11:3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扬子
    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已成为口岸热点行业。4亿多吨铁矿石、700万吨以上的铬矿和锰矿以及1000万吨以上的钢材、废钢等产品进口;每年5000~6000万吨钢材出口以及世界第一位的焦炭、铁合金、耐火材料出口量,不但支撑着世界钢铁市场的繁荣,还带动着海运市场起死回生,拉动着国内物流业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功不可没。
    那么,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如此庞大的资源调运,如何利用与整合社会资源,降低生产物流成本,加速市场化进程,还有那些努力方向?
    对此,我们访问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物资流通工作委员会执行秘书杨延龄,请他谈谈看法。
走出“大企业、小社会”的樊篱
    《现代物流报》:钢铁企业工序繁杂,流程长,用人多,部门设置也多。过去,基本是“大而全”的体制,甚至是万事不求人,成本很高。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有了改观呢?
    杨延龄:的确,过去的钢铁企业计划经济色彩浓重,有人戏说是除了法院、火葬场什么都有,大钢厂是“大而全”,小钢厂是“小而全”,物流方面有汽车运输部、火车运输部,有仓库,有占用资金很大的库存,无论厂内场外,物流基本以自身力量为主,成本支出巨大。在新的形势下,钢铁企业有了改观,主辅分离,剥离分灶工作做了不少,但市场化进程不一,进度参差不齐,“人有不如我有”的思维方式或多或少存留。
    说到成本,为支撑自身机构光维护成本就不小。企业热衷养车,有庞大车队,但由于车型的不断更替,维护备件花样齐全,仅备用轮胎也得专车专用,型号繁多,互不通用,算下账来费用就得高出社会专业公司的两成还多。再加上管理与调度专业水平的差距,忙闲不均,方方面面都加大了成本开销。所以,如果说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比世界先进国家高出10个百分点,钢铁的物流成本显然会高出更多。这里有体制习惯问题,更重要的还是观念问题,根本出路,就是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钢铁企业与社会物流行业结合点
    《现代物流报》:钢铁企业是大进大出的产业,在社会分工日趋条理的情况下,《现代物流报》开辟《口岸》专刊,这是搭建起钢铁行业进一步了解口岸,了解口岸管理、口岸服务以及相关部门、企业动态的桥梁,你怎样评价此举?
    杨延龄:在钢铁行业走出封闭,加大与国际市场接轨步伐同时,了解口岸,了解围绕口岸服务的行业企业是必修课。现在越来越多的钢厂走出国门到海外寻求原燃辅料供应资源,越来越多的钢厂在满足国内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将产品进入海外市场。钢厂要了解帮助其完成这一程序的合作伙伴,比如货代企业,钢厂在口岸运作中,不可能自己包打天下,设置众多报关、报检、跟单、理货岗位人员,就要专业公司去做。那么,哪些公司信誉好,效率高,办事能力强,服务热情周到?一靠自身体验,二靠信息的传播介绍。
    再说海运,也曾有钢厂自办船队,自运资源,但由于成本高昂或其它原因而失败。随着国际资源采购地和钢厂产品输出地的迅速增加,全靠自己去干显然不行,那么只有专业化分工,在整个产业链中分工合作。同样,这样长距离,长流程、长周期的物流链中,如何寻求到更适合的伙伴,也离不开媒介,甚至需要更专业,更详尽的信息服务。目前,有些钢厂与海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落实了数量。所以,钢厂与物流企业的长期合作和结盟也是战略发展的一部分。再比如,矿石压船压港问题,关系到钢厂采购成本增加,赔偿损失大事。钢厂要死盯港口情况,靠派人去跑去盯去联系,假如有媒体及时报道,甲港锚地压船待卸,乙港情况较好,运距又差不多,钢厂就可提前通知调整。所以信息专业化、详尽化是供需方最需要、最渴求的,希望努力办好,越实用越有用越有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