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煤荒"的黑锅不该再让煤矿来背

2008-9-8 11:0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直以来似乎有一个错觉,全国普遍存在的“电煤荒”,是煤矿为抬高煤价故意减产、造成市场供不应求所致。而今,终于有专家出来说公道话了:以铁路为主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电煤供应不容忽视的软肋。(《经济参考报》9月3日) 
    中国煤炭运输主要依赖铁路,煤炭储量在北部和西部集中了95%,但煤炭消费却正好相反,大部分集中在中东部和南部——所以必须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煤炭分为许多煤种,有的适宜炼焦,有的适宜发电,可一些地方虽然煤炭储量丰富,却因煤种单一,不适宜于发电,在调出煤炭时,也一样需要远道调入煤炭,这增加了煤炭运输的压力。煤炭运输量太大(近年煤炭运输总量每年都在10亿吨以上),又是大宗松散物资,运量大、运距远、运速快的铁路运输更具优势,煤炭因此一直占了铁路运力的70%以上。 
    但一直以来,铁路运力不足的问题突出:第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的需求不断增长,全国煤炭消费量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不足10亿吨,提高到现在的近20亿吨,铁路运输的压力空前。 
    第二,春运、暑运、救灾带给铁路运输种种压力。如今年年初,雪灾、春运导致南方火电厂电煤库存普遍降至警戒线以下,迫使国家采取特别措施组织电煤突击抢运。 
    第三,铁路运力不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状况,尚未根本缓解,铁路网规模总量欠缺问题突出。国土面积与我国相当的美国,人口只有我国的1/5强,但铁路网规模为我国的3倍多。就连国土面积不足我国的1/3的印度,铁路网规模也与我国差不多。 
    铁路运力不足,铁路车皮也成为稀缺商品,大小煤矿不得不经常求爷爷告奶奶与铁路调度“沟通”;而为电力供应不足伤透脑筋的各省区市,也使出浑身解数争夺车皮。在煤矿与用户之间,冒出大批食利者。 
    结果,煤炭到岸价在坑口价基础上打滚翻番。近日就有媒体报道,开采成本不到200元一吨的山西煤炭,最后卖到用户手中竟翻了几番:经公路运输销往100公里外,无烟煤块煤就变成了1323元的结算价,末煤变成846元;走铁路,同样的煤炭到用户手里则分别变成了1442元和957元。(《21世纪经济报道》9月3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