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号限行 买桶鲜奶都断货

2008-9-8 10:5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北京奥运会期间实施的单双号限行,确实给首都人民带来了久违的蓝天白云、新鲜的空气、顺畅的交通和驾乘乐趣。这个制度好不好?特别是奥运之后,限行令到底还要不要再继续下去,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人士的关注。据说,在网络上还形成了热议。根据对网民实施的调查结果表明:大约有六成以上的人支持继续限行,剩下的少数派虽然反对,但也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必要时,准备再购买一辆车换着开”。 
    笔 

者认为,两种意见都各占其理。这场限行运动总体来说效果不错,而且具有非常深刻的社会意义。限行制度不仅仅在于短短两个月时间给北京市民带来的实惠,其背后还潜藏着更大的价值。“限行”唤起了中国老百姓和政府开始认真地思考一些问题,尤其是汽车社会在中国应该如何发展?“让公众开始思考”的意义比限行令本身更有价值。
    众所周知,北京在奥运会期间实行的单双号限行制度,其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防止空气污染;第二,减少车流量、缓解交通堵塞;第三,实现对国际奥委会所承诺的绿色奥运口号(空气质量达标)。
  “限行”绝不是一贴可以治本的万能良药
    中国政府保证了奥运会期间的交通状况和北京上空的空气质量,有效地促进了成功奥运的举办,这一点充分地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政府的能力和决心。但是,“限行”只是短暂的制度措施。更何况除了北京,还有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同样面临着“汽车后遗症”问题。随着汽车的增加,城市的交通负荷日趋加重,大气环境也陷入环保危机。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限行”绝不是一贴可以治本的万能良药。限行制度最多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快速疗法,它只能带来一时的效果。
    前几天笔者去超市购物,奇怪的是货架上找不到一桶新鲜的牛奶,一问店内营业员才知道,原来他们没有进货。牛奶是老百姓的日常必需品,没有特殊的原因,超市是不可能断货的。笔者认为,对物流公司来说,限行方式势必会影响到物流运力,进而影响到消费品成本。货车也是在单双号限行范围之内的,尤其是对物流公司来说,物流经济方式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价值链,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物流周期的延长容易导致物流成本上扬、仓储库存量增大,也无法实现JIT(just in time)的精益化科学生产方式。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日用品的消费成本。同时,物流经济方式的变化也会促使劳动形态发生变化。受到车牌号的限制,一方面容易增加多次运输或加班运输,另一方面又导致一部分车辆和运输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
    别看这样一个小小的限行制度,背后将会牵扯出如此多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制度形成一定要避免成本过大化趋势,反复揣摩“正经济”和“负经济”两个砝码的平衡关系。
  汽车产业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大型关联型产业”,其影响领域极其广泛,它既可以带动经济发展、推动服务业,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汽车社会发展历史还很短、工业化程度还非常浅。北京同东京、纽约等大城市相比,无论是人均汽车保有量,还是每百公里道路汽车保有量、公共交通运载能力等,都相差甚远。目前中国的汽车数量远没有达到完全饱和的状态,发展空间还很大。即便如此,发达国家大城市的空气质量还是能够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这是为什么呢?可见,中国不能仅仅依靠汽车工具来加速国民出行效率,而是要发展成为一个持续均衡发展的全面化出行社会。
  导致交通堵塞的罪魁祸首
    先来分析一下交通堵塞的原因。假如我们把道路比喻成一扇大门,单位时间内可供通过的车辆如果比需要通过的车辆多,那么就可以保持交通通畅;反之,就容易引起交通拥堵。单位时间内可以通过车辆的数据就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交通通过率”。如果每分钟只能通过10辆车,却有11辆车想要通过,那么每1分钟就会堵上1辆车。以此类推,5分钟就有5辆车堵塞。因此,只要探究那些容易导致交通通过率低的因素,就可以找出导致交通堵塞的罪魁祸首。
    为了提高交通通过率,笔者结合国外生活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以作参考:
  1、尽量增加车道,让多辆车同时通过(大车影响通过率);
  2、驾驶人员切勿压线、抢超车或轮跨两车道;
  3、行人切勿阻挡车道,任意穿行。(对于任意闯红灯的步行者建议加强交规执法力度,采取适当处罚措施);
  4、在十字路口,规划对角交叉的斜向横行通道,这种方式可以减缓交通压力,保证行人通过效率,避免行人二度穿行,同时还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率;
  5、尽量敦促行人、车辆加快绿灯通过速度;
  6、十字路口禁止停放车辆、滞留行人。
    交通拥堵会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影响空气质量。车辆在市区拥挤道路行驶时,停停开开,不仅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还伴随着尾气的大量排放。汽车只有在匀速的行驶状态下,油耗是最低的。笔者认为要彻底改变以上的问题,需要提倡力创高效持续发展的出行便利化社会。无论是行车人还是非驾车者,都有权利享受便利的出行方式,都有权利呼吸清新的空气。
  向“持续均衡发展的全面化出行社会”冲刺
    那么如何实现“高效持续发展的出行便利化社会”呢?这就需要我们从经济、社会、城市、环保、建设等多角度、全方位来进行综合考虑。
  第一、提倡使用环保的交通工具
    眼下,中国已经从自行车大国演变成了汽车大国。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两个轮子,加入到四轮时代。来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日本也是一个汽车大国,但丝毫不影响自行车的使用量。许多学生、老人或者家庭主妇依然把自行车作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每个地铁站口总是井然有序地摆放着许多自行车。就连一些西装革履的白领人士也不例外,出了地铁就骑着自行车回家。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减少了交通负担,还可以保证空气清新,真可谓一举多得!其实,在中国已经有部分城市开始效仿国外,悄然刮起了“自行车出行”的风尚。杭州在这方面就走在了前面。做为一个旅游城市,环保绿色是一个大命题,为此,杭州市政府在全市开设了许多自行车租赁点,尤其是在汽车站“随处可借车,随处可还车”,真正做到了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不难发现,现在的大型超市或者百货商场如果没有足够宽敞的停车场设施,就很难招揽顾客。事实上,国外的大型购物中心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对于大型商户来说,如果一开始没有规划好足够的停车位,就会影响到后面的经营。那么对于停车场车位不足或停车设施不全的商户来说,应该如何应对呢?其实,只要努力想办法还是可以克服的,比如,商家可以鼓励消费者徒步或骑自行车来店购物(消费者因此可以获得积分奖券),这样就可以大大激励环保交通工具的使用。
  第二、发展经济性物流方式
    所谓经济性物流就是通过合理化调度管理和电子化管理方式实现精益物流体系(JIT)。换而言之,就是要“避免不必要的时候、不必要的东西、不必要的数量”,从而确保合理库存。同时,增加单次物流含金量,在不超载且符合安全运输的前提下,采取合载、混载方式,从而避免少载或空载行驶的资源浪费。
  第三、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在汽车发达国家,完善的停车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日本,路边非法停车管理极其严格。尤其是在十字路口,驾驶者是不敢随意停车的。日本知名的24小时便利店7eleven,大多选址在十字路口开店。交警经常会向那些在路边的非法停车开出罚单,有人戏称这是“便利店罚单”。情节严重的话,警察还会给非法停放车辆的车轮上加上一把醒目的扣车大锁(卡住车轮)。这样一来,所有经过此处的行人,都会引起足够注意,明白这里是不能停车的。这个方法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
    除此之外,可以鼓励出租车行业在减少空驶率、提高单趟行驶利用率等方面做出努力。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形成社区私家车拼车,提高车辆利用率。当然,要实现以上的理想状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会牵扯到消费者利益、保险、定价、收费等多层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合,还需要有社会资本的投入,以及市民公众的支持。
  第四、持续进行全民化交通教育
    要形成持续均衡发展的全面化出行社会,不仅要顾及车辆驾驶者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很多非驾驶人群,比如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的出行利益。实行持续的全民交通教育很有必要。提倡市民严格遵守交规;树立行人优先、老人优先、儿童优先、孕妇优先、残障人士优先的社会风尚(比如,增加盲道设施);车主间交流节油驾驶技巧、减少驾车出行等。政府、社会团体、汽车企业应主动配合实施。笔者曾在日本生活过多年,感觉日本国民的交通意识非常强,几乎没有行人和车辆私闯红灯。即使是在深夜交通稀疏的小路上,行人和驾驶者也不敢越雷池半步,大家都规规矩矩地在规定线内等待变灯。同时,路上的行车速度非常快,通过率很高。这种多管齐下的持续交通教育,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道路通畅。
  第五、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和政策形成
    在汽车发达国家日本,人均汽车保有量很高,基本上所有家庭都有车,有的甚至拥有两到三辆。即使在这样发达的汽车社会,利用公共交通设施上下班的国民数量还是占到了绝大多数。其中,城市运力主要是依靠地铁设施来承担,其次才是公交车。由于日本公交车的使用人群不多,为了维持运营,车票价格也一直降不下来。同样,日本的出租车也因为高昂的票价让很多人“心生畏惧”。
    发达的地铁网络,能促进整体出行社会的便利、带动地铁经济的发展。这里的概念不仅是要发展地铁,而且要发展能吸引市民利用地铁出行的经济商业模式。发达国家的地铁停靠站内可谓是商贾云集,报亭便利店、快餐速食店品类繁多。有的大站甚至还有美容店、书屋、咖啡店、餐厅、土特产店、旅行社等多元化经营业态。近年来,城市边缘地段的地铁站周边也增设了不少连接沿线通道的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以上这些都是吸引人们选择地铁出行的利好因素。
    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3G技术将极大程度地协助市民实现“出行娱乐化”。地铁运输业和移动产业的两大经济模式的有效地结合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十年前在日本,不少人拥挤在地铁车厢中,为了打发漫长的时间,只能看报、捧着砖头一样厚厚的漫画书或阅览口袋书。五年前,日本人开始在地铁里摆弄手机了(那时还是小巧玲珑的款式),主要用来玩游戏、写短信。近两年来,日本社会渐渐开始流行大号手机,在地铁里几乎找不到读书看报的乘客了。大家在漫长的旅途中浏览手机报、用手机查询股市行情、玩手机游戏、看手机电视。这样的清闲哪里是开车时能享受的呀。
  第六、社会政策的保障
    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减少尾气排放,社会政策的保障也是不可或却的。比如,可以推行用车少的企业获得政策补贴;实行避免交通拥堵的错时工作时间;对于特殊业种可以鼓励在家工作等等。
  第七、促进形成科技交通系统
    殊不知,移动通信技术也可以协助交通管理。广东省公安系统移动信息化改造大体系中,GPRS机动车违章系统功不可没。据估计,仅广州市内交通日流量就有超过100万辆,市内交通压力可想而知。违规违法行驶不但造成交通堵塞,有的甚至酿成车毁人亡。
    眼下,在广州不少路段虽然没有交警站岗,但你千万不要怀着侥幸的心理以身试法。如果一旦闯了红灯,不一会儿您的手机就会传来熟悉的短信声。上面写着,某时某刻在什么路口交通违规,请务必在几天内接受处罚。任何一个交通违规都无法逃脱“电子警察”的眼睛。通过高科技手段,广州市的交通事故明显减少。据有关信息表明,2006年上半年与同期相比,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近10%。
  第八、强调汽车企业的社会责任
    就象是一边卖香烟,一边还是要提醒市民吸烟有害健康,发达社会需要平衡发展。目前,中国汽车行业中重视社会责任经营的企业还为数不多,且缺乏持续性和挖掘深度。
    中国汽车企业应该逐渐意识到,只有创新发展新技术革新,才是中国汽车社会的未来方向:车企应致力于资源降耗小排量车的开发以及新能源环保车的开发。另外,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合理使用汽车的大众普及教育,据悉,一汽丰田、广州本田、长安铃木、福田、华晨等厂家纷纷针对自身客户群,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有关行驶节油或汽车养护方面的驾乘知识。
    同时,汽车企业应该加强产业间的技术合作,逐步实现道路交通信息化。比如,汽车厂家利用卫星语音导航(NAVI)技术,将前方道路交通状况、停车场状况及时传送给驾驶者,帮助实现快速行车决策,有效地避免交通堵塞。
    要彻底地治理目前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汽车社会顽疾——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空气污染、能源消耗、停车困难等课题,需要中国政府表现出更大的智慧、更多的勇气,同样国民也必须投入更多的思考。只有群策群力,才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好方法、想出更多的好点子。奥运之后,中国向世人证明了体育大国的形象。今后无论在政治、经济、社会、还是在文化领域,中国都要继续向前发展。中国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强国,需要摸索的道路还很漫长,真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