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安徽经验”的启示

2008-9-7 17:0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有人说,安徽是观察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最佳窗口”:30年来,中国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几乎都与安徽的试点和实践有关。 
    在历经三年的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之后,“安徽经验”将再次走向全国。 
    改革再次选择安徽 
    2005年6月,商务部和省政府共同确定,把安徽作为全国唯一的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 
    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攻坚的难题。而本次改革试点则是引进商人、商业、商品生产,以“三商”促“三农”,可谓视角独特、独辟蹊径。 
    经过三年努力,广袤的安徽农村新型流通业态风起云涌,累计建设29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17000个连锁乡村农家店,带动企业和社会投资约20亿元,增加农村连锁商业面积144万平方米,连锁网络基本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35%的行政村,极大地提升了我省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2007年,我省农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2005年提高6.5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增幅差由2005年的5.7个百分点缩小到3个百分点。 
    三年中,安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出50个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一批重点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了44个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扩大了农产品的购销和出口,增加了农民收入。城里的商业企业在送日用消费品和农资下乡的同时,收购当地农产品配送到城市和省外销售,有的还与购买种子的农民签订农产品收购订单,实现双向流通。三年来全省农产品出口平均增速达16.5%,高于前十年农产品出口增速10个百分点。 
    “安徽搞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一,安徽是农业大包干的发源地,在安徽人内心有一种勇于创新,不怕承担风险的改革意识;其二,有徽商传统,农村商改,如果连徽商都整不明白,别人也就甭想了。”三年前,商务部领导在我省调研时曾说。 
    三年后,商务部领导说:“实践表明,选择安徽作为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省是正确的,也是成功的。” 
    极富特色的试点 
    “与全国各地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农村市场建设工作相比,我省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既有共同之处,也呈现出自身的特色,这主要表现为内容更加丰富,成果更加丰硕。”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光建认为。 
    围绕农村市场建设,我省积极构建城乡双向商品流通网络,既包括工业品下乡,发展遍布乡村的连锁农家店,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又包括农产品进城,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双百市场工程”。既促进农产品的国内流通,又推动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施农产品出口基地工程,努力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格化,扩大农产品出口。此外,我省在试点中还既加快农村商品流通硬件设施的改造,又推进农村商品流通信息化建设,构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打造了城乡互动、流通顺畅、运转协调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丰硕的结果不仅表现为建设了众多的配送中心、连锁农家店,还在于初步形成了农村流通政策支持体系,有力推动了农村流通主体多元化发展,有效促进了流通管理体制创新,加快推广了农村现代流通方式,逐步建立了发展农村流通的部门协作机制。在全国省级政府中,我省出台扶持农村商品流通政策最多、政策措施最新,并逐步形成政策支持体系。2005年,省政府专门下发了试点实施意见,出台了有自身特点且具有一定含金量的20条政策措施;2006年,省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这一切极富特色的试点内容和政策措施,都得到了商务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弥足珍贵的经验 
    专家认为,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安徽经验”中,值得称道的有五个方面:正确处理流通与生产的关系,把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切入点;正确处理城乡协调发展的关系,坚持以城带乡、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正确处理市场规律和政策导向的关系,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正确处理项目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保证项目建设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项目建设速度;正确处理农产品收购和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下乡的关系,坚持一网多用。 
    试点之初,省主要领导亲自审定试点实施方案;为了推进试点工作,全省建立了由分管省领导牵头,24个部门参加的试点联席会议制度。高层决策者深刻地认识到,在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背景下,流通对生产的带动和决定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大流通带动大生产、小流通带动小生产,现代流通带动现代生产。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收购农产品进入连锁网络销售,引导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从流通角度把中央提出的要着力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神落到了实处。 
    农产品收购和工业品、农业生产资料是农村流通中最基本的问题。我省抓住试点契机,打造农产品、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三个链条。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向农产品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两个方面延伸,形成了一条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配送、销售等一系列环节,连接国内外两个农产品市场的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条。在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方面,将农村流通网络向农村消费者延伸,强化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与农村药品、农资、书刊、电信等网络的结合,为农村居民提供方便的生产、生活服务。加强与工商企业的合作,向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生产环节延伸,鼓励工业企业根据农村消费需求和农民消费特点,研究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产品和服务。 
    “安徽的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实践,在农村流通政策体系形成、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等方面探索出可以在全国推广的成功经验,给全国各地进一步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带来了许多启示。”8月底,商务部与省政府第三次部省联席会议上,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房爱卿作出如上表示。(陆列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