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困局下的中国制造

2008-9-5 11:2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编者按:随着国际经济疲软、全球消费能力也开始减弱,再加上物价上涨、出口减少等因素,我国东南沿海不少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很大影响,不少企业开始重新选择生存成本更低、成长空间更大的地方。为了让一些企业能在中西部地区获得更好的投资环境,商务部陆续授予中西部的31个城市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并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有序衔接。   商务部计划,到2010年,一共要在中西部培育50个优势明显、各具产业特色的重点承接地,使用政策性银行贷款300亿元,使中西部加工贸易年出口额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比例从去年的3.2%,提高到5%。为此,商务部专门协调各主要部委,给予这些重点承接地一定的政策优惠。专家认为这对加快产业转移,特别是提升中西部加工贸易的规模意义重大。
  产业梯度转移挽救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值得骄傲的一块“金字招牌”,但是,近一两年来成本全面上升,中国制造,尤其是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令人担忧。诸多专家学者开出药方––要么迁移,要么升级。记者了解到,从东南沿海迁徙到中西部腹地,已经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大户”转移的路线之一。
  “东部沿海部分企业在新形势下选择西进并非偶然,而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的产业梯度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投资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黄静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我国沿海加工贸易产业面临土地稀缺、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等问题,东部地区“腾笼换鸟”,企业挥师西进,有利于把自身资本、技术和管理优势与中西部资源、政策优势结合起来,实现东西部地区优势互补,互利双赢。而面对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中西部地区列出诸多优惠措施,“引凤入巢”。
  都是成本惹的“祸”
  改革开放30年来,以东部地区为标志,我国紧紧抓住全球产业跨境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进了数以十万计的现代化工厂,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了传统产业,推动我国工业化进程。目前,东南沿海地区的加工业已在品牌建设、企业管理、资本运作、人才培育、产业配套等方面积累了明显优势。但同时,人工成本、土地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不断消失。
  黄静说:“现在,东部加工制造企业面临的主要是劳动力、水、电、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一位鞋企老板更是道出了企业生死煎熬的无奈:“如今企业谈及成本不再是关系利润多少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继续活下去的问题。”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江苏、浙江、山东等6个省市,纺织行业中2/3的企业平均利润只有0.62%。不仅仅是纺织行业,电子元器件、玩具、陶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境遇类似。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毫不讳言地指出:“现在温州有20%的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工状况。”
  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煤电油运力紧张、原材料价格频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减……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系列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刺痛了加工制造业最为敏感的成本“神经”。
  加上一系列促进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的政策出台,节能减排和劳动合同法陆续实施,环境保护门槛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劳工权益有了强制约束。各种复杂因素累加的高成本,激发了新一轮产业转移兴起。从欧美到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到中国东南沿海,再到中国中西部,“逐成本洼地而居”的加工制造业,一次次掀起产业转移的浪潮。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转移是很自然的态势。有效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将土地、资源、劳动力、运输等敏感成本的生产加工环节有选择地迁移到成本相对较低或靠近终端市场的地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过程。”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政策暖风吹内地 
  “尽管越南、印度等国比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更低,给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带来挑战。但更多的东部企业选择向内地转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弥补方式。”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说。
  “中西部地区快速崛起,资源、成本优势十分明显。国家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西部地区开展加工贸易的政策,鼓励中西部地区积极主动承接沿海加工贸易转移,优化区域合理布局,使中西部省市迎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契机。”黄静告诉记者。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2007年12月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10年培育形成50个优势明显、各具产业特色的中西部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承接地主要是中西部具有明显区域优势、具备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技术、低成本等方面优势的地区。第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为南昌等9个中部城市。
  商务部今年又确认了南宁、钦州等22个市为全国第二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目前,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累计达31个。
  另外,国家开发银行还将提供总规模30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对承接地和实施梯度转移企业的重点加工贸易项目给予金融支持,包括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债券承销等其他金融服务。
  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商务部期待中西部加工贸易年进出口额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比例提高到5%。而2007年中西部加工贸易年出口额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比例是3.2%。
  “淘金之旅”如火如荼
  “一方面,东部企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成本压力、产业竞争;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厚积薄发,有着巨大的招商引资需求。国家支持政策微风一吹,中西部地区一些城市对沿海加工贸易产业就爆发出强劲的吸引力,产业梯度转移便开始大规模地展开。”黄静指出。
  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在武汉召开的第三届中博会即以“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中部崛起”为主题,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中西部省市借中博会的东风,掀起了一轮招商引资的狂潮。
  湖南省永州市成为全国第二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永州市蓝山县县长严兴德最近忙到连午休时间都还要办公。他告诉记者,县委书记已经南下广东招商了。现在,该县每个月都会安排一两个小分队到沿海招商。
  作为珠三角经济重地的东莞,已经成了内地城市招商的追捧之处、觊觎之地。目前,有近百个城市在东莞设立了招商办事处。先是派两三人来东莞“学艺”,不时探访各家企业,待内功外功修炼成熟之时,便大张旗鼓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湖北近千人的招商团就这样浩浩荡荡直扑珠三角。截至目前已签走数百亿元大单。
  “目前的形势,说是守在人家的家门口来争资源一点都不为过。”黄静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