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价急跌 钢材贸易商的夹缝中求生

2008-9-4 9:5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8月22日至29日,意料之中,国内钢材价格连续第7周下跌。   此间,8月25日,作为国内钢材定价“风向标”的宝钢,在今年来连续三次上调钢材出厂价后,首次下调了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
  在上海经营建筑材料、“常常往建筑工地跑”的陈云光说,“6月份的时候,我就从房地产市场感觉到,钢材价格很快就要下跌。”
  在钢铁企业和建筑工地之间,这个钢材贸易商有其认定的“生存法则”:他关注的东西不是“一时一地的调价”,而是“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行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国际政治经济的大趋势”。
  急跌
  6月,在连续一年走高后,板材价格从每吨7400多元的高价开始回落。此后,下跌态势持续加剧,至8月下旬,已逼近6000元。
  “特别是8月上旬,15天不到均价跌掉800多。”李南说,他在上海经营一个钢贸公司,从一级代理商手中买入现货,主要的客户是长三角地区的电器企业。作为一个小型贸易商,他比其他人感到更多寒意,“只有快点抛,抛得越快,亏得越少”。
  而8月,他没有买入任何现货。“如果这段时间去订货,会亏得很厉害,血本无归。”
  “我们换成了市场采购。”为了维护客户关系,李南的公司通过市场采购,以保证供货。“以前看涨的时候,今天出货明天定价;现在看跌,那就今天定价明天出货。”
  那些直接跟钢厂打交道的贸易商,同样不轻松。
  张国明经营的公司在沪上钢市已属中等规模,其原本像李南一样,主要从代理商进货,然后转卖给下游厂家(行话称“搬砖头”)。2008年,由于在银行融资上有所斩获,张国明转而直接向上游钢厂订货,以寻求多赚一点差价。
  7月,他从马钢第一次进货。直接从钢厂订货,一般需要预付价款,“如果你预定1000吨的货,总价600万左右,你需要多付货款至700多万。”
  张国明对本报记者透露:“我们和马钢签订协议后,7月向马钢预定了总价达2000万元的板材”,然而,此后,连续上涨一年多的钢材价格突然下跌,“8月价格下挫最厉害时,每天都是5万、5万地跌。”
  博弈
  “涨价的时候,个个都春风得意,呼喝着打通宵麻将或怎么去happy”。对比过去的好时光,李南说,现在圈子里的人都在愁着怎么抛货。他时常对自己的朋友开玩笑:“又一夜亏掉一辆宝马了吧?”
  但钢厂依然希望贸易商增加订货。价格倒挂并不鲜见,钢材出厂价“甚至跌破生产成本价的也不在少数”。而面对下游制造业的不景气,贸易商不订货、不下单的观望情绪却非常浓厚。
  张国明说:“我们在7月预定的冷板价格一吨在7200元左右,镀锌板约7500元。到了8月,冷板价格跌到了6200左右,镀锌板也跌到了6500元,损失十分惨重。虽然,马钢按跌幅的约30%,对订货商给出了补贴,但对我们来说是杯水车薪。”
  上海信肯钢材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荣峰也对记者表示,2007年以来,钢价的一路上涨,让信肯赚了不少钱,但8月价格下调时,公司马上决定减小交易,减少损失。作为辽宁凌钢与吉林通钢在上海的代理商,信肯公司主营圆钢、螺纹钢、冷热板。
 张荣峰说:“就上游钢厂、中游贸易商、下游用钢厂家(或工地)三个环节而言,价格对下游厂家的影响最大,上游钢厂还算好,而我们中间贸易商分两类,做现货的风险非常大,出去跑市场的小公司,涨买涨卖,跌买跌卖,相对还好一点。”   一个月的急跌后,钢厂开始调价“救市”。
  8月25日,宝钢销售中心提供给经销商的四季度价格文件显示:10月,冷镦钢下调200元/吨,钢帘线维持9月份最低限价政策,热轧酸洗产品下调300元-100元/吨不等,而热轧大部分产品维持价格不变。
  连锁反应。8月28日,首钢宣布9月热轧板卷出厂价格下调700元/吨、中厚板(除船板外)出厂价格下调200元/吨。华菱管线旗下涟源钢铁,则对螺纹钢价全部下调160元/吨。
  钢厂的减产保利,也是同时进行。
  某中型国有钢厂的负责人士对记者表示:“我们把原定于年底进行的检修提前到现在,因为,眼下实在是不景气。很多民营企业甚至还停了高炉。”
  后市
  “其实,看到宝钢调价的内容后,我们还是舒了一口气的。”与媒体对“宝钢降价”作出的悲观预测不同,作为钢材贸易商的李南说,“宝钢是季度定价,此次下调的幅度不大,至少是站稳7000元以上,高于现在的价格。”
  李南认为,“大钢厂对市场还是有信心的”,最重要的是,“过去一周的事实证明,价格回涨,短期内能够站稳”。
  “我的心态很好,钢贸从长期来看,只要在一定涨跌幅中保持稳定,就能赚钱,更不用说行情上涨时。”李南已经在考虑重新开始订货。“市场的涨涨跌跌我们见惯了,对于贸易商来说,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下游客户。”
  张荣峰同样表示了谨慎的乐观:8月价格下跌之时,汽车零部件用的45#圆钢从6000元跌到5100-5200元左右,客户虽询价却不进货,是希望再跌一些。“但奥运后价格再次上涨,涨回5300左右,下游厂家再也坐不住了,赶紧问我要货。”
  但主营建筑材料的陈云光并不认同。“虽然涨了点儿,但是涨得没力气,就像股市大盘一样。”
  “对于我们这些中型钢贸公司来说,对后市的判断并不明朗,即使钢市有‘金九银十’之说,但像过去一年那样,价格大起的情况是不会出现了。”张国明同样并不乐观。
  据其透露,目前上海的一些钢材贸易现货公司,已经转向新的商业模式:在市场不好、公司资金周转不灵时,替一些资金富足的公司订货,一吨收取几十元的代理费,外加赚取利息。
  而计划“逃离”的钢材贸易商,亦有不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