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一路高歌促开放

2008-9-30 10:3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外贸规模增加105倍,年均增长17.4%;吸收外资连续16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累计超过7700亿美元;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478亿美元,派出劳务人员419万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外经贸事业突飞猛进,一路高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对外经济发展之路。
 对外贸易:不断迈上新台阶

  光阴荏苒,岁月流金。

  30年前,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再次打开国门,坚定不移地步入了对外开放的航程;30年后,中国经济已融入国际大潮,成为世界经贸格局中的“巨人”。

  一组简单的数字,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变迁。

  ——我国对外贸易的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1738亿美元,增加了105倍,年均增长17.4%。

  ——世界排名由1978年的第三十二位上升到第三位,其中出口由第三十四位跃升至第二位。

  ——进出口占全球比重从0.78%,提高到近8%。

  30年间,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中国政府从容应对。面对外贸发展中的新情况、新课题,我国先后实施了以质取胜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大经贸战略、出口品牌战略……

  30年来,我国紧紧抓住三次大的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先后发展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制造业和IT产业为重点的加工贸易。

  伴随着对外贸易突飞猛进,是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吸收外资:积极合理又有效

  1980年5月3日,注定是一个被写进历史的日子。这一天,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获准成立了。

  自那以后,从零开始,中国逐渐成为全世界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迄今已连续16年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

  30年间,我国吸收外资经历了早期突破、迅速发展和全面提升3个阶段。

  引进外资需要数量的增长,但不能满足于数量的增长。2003年以来,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鼓励外商投资,鼓励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外商在华建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到2007年,外商已在华设立研发中心1160家,比2001年增加900多家。

  30年来,吸收外资弥补了我国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了国内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产业升级,提升了现代化水平。

  对外投资:走出国门促双赢

  30年来,我国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投资方式由早期的建点开办“窗口”,逐步发展到绿地投资、跨国购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境外研发中心、创办境外工业园区、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在全球化进程中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

  ——投资领域和地域不断拓宽。由最早的进出口贸易、餐饮等领域,逐步拓展到生产制造、资源开发、航运物流和农业合作等众多领域。

  ——企业跨国经营实力不断增强。华为、中兴等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以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开发为主的企业初步建立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具备了跨国公司雏形。

  ——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加突出。截至2006年末,我国境外中资企业(非金融类)的资产总额达到2947亿美元,雇用的员工人数达到63万人,其中外方人员26.8万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有效地配合了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原产地多元化,并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对构建和谐世界、实现互利双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