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广州交通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2008-9-3 2:4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当前,打造广州现代交通业,是推动广州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首善之区”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根据广州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广州市交委提出了“立足两个服务,建设三大体系,加快广州交通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发展思路,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   
  广州交通产业转型要立足两个服务   
  立足服务于建立广州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是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有机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并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交通运输业属于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载体。人流、物流、信息流都与交通密不可分,交通发达程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经脉。广州建设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交通行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未来交通面临的创新发展目标是交通服务的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流动服务提供高效、环保、优质的服务,通过创新发展,更加注重质的提高。
  立足服务于建设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科学的公共交通是宜居城市的主要要求之一,因此,我们要建立适应经济要求、依法管理、清洁环保、安全有序、以人为本的现代公共交通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精神,体现人对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满足各种公共交通出行需求,提高出行效率。  
  建设亚洲现代物流中心体系  
  建设一流的国际航空港。目前,白云国际机场保障机型近30种,有40多家航空公司在白云国际机场运营,已开通定期国内航线120多条、国际航线54条,连通国内外140多个城市和地区。近年来,随着白云国际机场客货运输吞吐量迅速增长,2003年到2007年客货平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0%和13%。2007年白云国际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096万人次,跻身全球机场30强;货邮吞吐量达89.5万吨,国内排名第三。但无论是货运总量还是世界排名,白云机场均与国内外的上海、香港、新加坡等机场相距甚远。我们要切实改善白云机场运营环境,全面提高白云机场客货运发展竞争力,将白云机场建设成为广州市、广东省乃至珠三角地区为依托,辐射亚太地区的综合中枢机场。进一步完善机场服务功能,开辟更多国际航线,强化以广州为中心的枢纽航线网络,以空港经济区建设为核心,以空港综合保税区和联邦快递配套产业园为载体,大力引进具有航空指向性的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把广州打造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空港产业中心。
  建设一流的国际海港。目前南沙港区共拥有内外贸航线30条(其中外贸航线19条,内贸航线11条),2007年完成440万标箱(占全港集装箱量的47.8%),实现连年翻番的发展目标。2007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为926万TEU,比上年增长39.4%,增势较猛,世界排名12位。但距离国际一流海港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着力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和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以南沙港区为龙头,新沙港区、黄埔港区为辅助的广州港发展格局。使广州港加快发展成为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中转和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具有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多式联运、临港工业、保税加工、口岸商贸、现代物流、通讯信息等功能的中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和集装箱运输干线港,争取早日实现建设国际强港的目标。
  建设完善的高快速路网。近年来,广州市先后建成了广惠高速、机场高速、街北高速、北二环、西二环高速等共255公里的高速公路,至目前全市境内建成高速公路里程达434公里,比2002年的里程数增长了1.5倍。目前,在建高速公路项目约144公里,计划今年内动工建设广明高速广州段、南二环广州段和增从等约100公里的项目。
  建设先进的物流信息平台。2004年3月,由广州市交委牵头、驻穗口岸单位和市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建设的广州电子口岸(广州大通关物流信息平台)正式开通,成为全国首个实现海关、检验检疫、海事、边防、港口作业一站式服务的平台。电子口岸运抵报告系统目前已实现在黄埔海关关区内的15个码头正式应用。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我市现代物流的信息化服务水平,需要继续加强信息流与商流、物流、资金流的整合,以信息化推动物流运输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健全国际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充分应用广州电子口岸,带动珠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共融。
  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按照广州国际大都市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以空港和海港为主要依托,加快规划和建设“3+5”物流园区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以建设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重点,引导行业逐渐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跨国物流企业、国有控股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多元化并存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建设以人为本的公共交通体系  
  大力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广州公交作为市内客运交通的主体取得了较快发展。2007年市区公共汽车、地铁、出租车、轮渡等四种公共交通方式总共完成客运量达32.5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6%。但公交线网不合理、场站建设滞后、各种公共交通方式衔接不畅等问题仍然突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广州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实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一要牢固树立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意识;二要加大城市规划中公共交通规划的力度;三要加快公共交通基础建设的步伐,为公交优先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四要在城市交通管理上全方位支持“公共交通优先”这一战略目标,给予公共交通充分的优先权。
  加快公共交通体系一体化建设。通过建立公交长效发展机制和政策法规,促进公交系统内部各方式之间的经营整合与运行整合,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的综合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公交系统的管理、服务、票价、政策统一,提高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要建立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必须完善公交枢纽设施,实行多模式公交整合、公交区域专营和票价、票制一体化等措施。
  加快公共交通信息化改造。目标在于坚持“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交通,加快实现广州交通的现代化”的战略,加快广州交通信息化从推进单个信息化建设项目向项目资源整合、网络化的转变;从重视项目建设向重视应用兼顾完善、维护转变。
  大力推进广州公交创文明工作。发展目标在于建立公交服务保障长效机制,构建结构合理、安全环保、高效便捷、服务优良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市民满意的公交体系。为此,必须优化网络结构、完善站点设施、加强环保监管、规范行业管理,等等。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枢纽站配建工作。牵头开展、推进火车站枢纽站配建汽车客运站的建设,积极参与轨道交通及轨道交通换乘设施的规划、评审工作,全力配合地铁、铁路、建设等部门落实市政府审定的轨道交通发展规划。  
  建设依法行政、高效运行的行政管理体系  
  深化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方向,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进一步进行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交通部门在组织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及组织制度上的关系,建立运转协调、管理高效、规范廉洁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系。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推动交通管理事权下放。依法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强化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检查。
  加强交通法制建设。学习国内有关行业和国内外交通立法的经验,对适合我市交通实际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条文要认真研究,大胆借鉴、吸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部门、交通企业、从业人员和社会各方面的立法意见,吸收交通、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参与交通法规的起草、修改、论证工作,确保交通立法质量。
  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构建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大力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执纪执法水平,努力形成干净干事、务实高效的良好工作格局,为实现广州交通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提供坚强保证。
  (作者系中共广州市交通工作委员会书记、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主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