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寒冬不寒

2008-9-27 1:3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刊记者 唐志军 
  单纯从数字盘点上半年各重点城市表现,青岛在许多方面恐怕依然难与深圳、苏州等先进城市相比,但值得观察和具有借鉴意义的是,这个山东半岛龙头城市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一些细微且引人注目的变化,特别历时多年的产业结构性调整,在这个寒冷季节显得格外耀眼。 
  综合这个市统计局、外经贸局和发改委提供的相关数字,以及相关的新闻发布信息分析,在持续调整基础上,今年青岛在投资、高新技术、重点项目布局、外经外贸、现代服务业等经济重点领域,更是动作连连、惊喜不断。 
  投资:进一步优化 
  俗话说,投资决定未来。青岛市发改委有关方面人员告诉记者,在继续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今年的青岛投资不仅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而且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其主要特征是,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有较大增长。 
  反映在行业构成上,主要的投资大多分布于交通运输、仓储、环境公共设施、批发和零售业等方面,项目主要有涉及青岛未来发展的海湾大桥主线工程、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铁路青岛客站改造、前湾港区集装箱码头工程等。而拉动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的项目,又主要分布在科研技术服务业、居民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个行业。 
  而在工业领域投资上,青岛发改委投资处的负责人说,在实施投资结构优化过程中,“双高”行业的投资明显放缓,而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却高位增长。这位负责人历数说,在上半年完成的高新技术产业78亿元的投资数目中,主要的项目为小西生物、地恩地精密机电产品、高科技生物菌生产研发基地等。而在212.7亿元的装备制造业投资上,主要的项目更是代表了青岛未来发展的方向,比如上汽通用五菱发动机、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武船重工海洋工程与特种船舶等。 
  相比较而言,这位负责人还特别指出,这半年来,“双高”行业投资放缓集中表现在,电力投资下降64.8%,石油加工、炼焦业投资下降36.7%。 
  高新技术:进一步攀高 
  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青岛市发改委高新处的负责人解析说,今年以来,青岛组织实施《青岛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计划纲要》和《青岛市“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城市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整个发展呈良好态势。 
  这位负责人说,从上半年运行情况看,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5.9%,约占全省总量的五分之一,继续居全省第一。 
  从行业看,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和通讯设备,以及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区域优势产业产值,继续保持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0%以上。而要看到的是,海洋科技、生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正异军突起,产业比重逐步提升,已经成为集家电、石化、汽车、造船等之后的新兴支柱产业。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持续的发展过程中,今年以来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海洋科技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其中,围绕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项目规划编制完成,目前正在规划和建设5大服务体系和8大重点项目,到2015年,将形成为完整的生物产业公共服务支撑。 
  据了解,目前青岛已有生物技术企业220余家,涌现了国风药业、科海生物、康原生物等一大批具有活力的大型制药企业和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而随着崂山核心区生物创业园、即墨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建设,青岛生物产业,将呈现加速和集聚化发展之势。 
  重点项目:进一步聚变 
  上期周刊分析中提及的重点项目建设,更被看作是青岛产业整体结构调整与布局的系列经典之作。 
  在记者看来,说是经典之作,倒不是因为开工项目的多少,而是不少项目的分量及集聚度,令人耳目一新,让人对青岛的未来充满信心。 
  比如,上汽通用五菱30万辆微车和35万台发动机项目厂房基本建成,微车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为青岛开启了以乘用车、商用车、客车、专用车等为核心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新局面。而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全面开工建设,则带动海西重机、武船重工、海西重工、齐耀麟山等配套企业纷纷聚集海西湾,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造船产业集群…… 
  据市重点项目办公室的负责人介绍,下半年,勃兰特利直升机等14个项目有望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01亿元。 
  外经外贸:进一步趋强 
  从外经外贸角度看,诸多的看点,也较好体现了结构调整的意味以及对外开放升级的水平。外贸情况是,尽管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比下降,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继续放缓,但大宗商品出口情况较好,出口超过10亿美元的大宗商品达到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个,分别是电器及电子类、服装、机械设备、运输工具、计算机与通信技术。 
  而据青岛市外经贸局有关方面介绍,今年以来在外资利用上,也突出反映了3个明显特征:即服务业利用外资快速增长;水平较高的外资企业增资踊跃;投资项目趋大趋强。 
  介绍说,今年以来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快速增长,成为了外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其中现代服务业项目占35%,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和软件开发应用等方面项目的引进实现新突破。这些项目包括韩国Interpark客服株式会社投资的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服务外包项目等。与此同时,外资企业增资踊跃,有376家外资企业增资。当然,除上述特征外,投资项目的趋大趋强,更是今年以来的一个亮点。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多达41个,其中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占了57%。 
  服务业:进一步放量 
  眼下有关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已被各重点城市所关注,青岛也不例外。 
  据青岛市新成立的服务业发展局负责人介绍,与以往相比,今年以来,青岛更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特别在重点产业和总部经济发展上取得较好成绩。 
  从金融业发展上看,今年以来新引进釜山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是多年来半年引进数量最多的一年。而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上,青岛市新增的物流企业达2695家,累计近5万家。同样,在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上也有不少新突破,比如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与深海基地、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德国朗生高性能橡胶新材料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进展顺利。 
  “更大的亮点还在于服务业对外开放上。今年以来服务业新批外商投资项目为157个,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达19个。新引进软件及服务外包企业30家,其中印度环球信息、英国思邦、日本NEC等知名软件企业落户青岛。”这位负责人说。 
  记者点评 
  盘点青岛半年经济,虽说是逆风而上,但究其深层次产业结构性矛盾与问题的调整,依然与先进城市有较大差距,好在青岛在奋力追赶。 
  现实状况是,面对普遍的严寒,其实谁也没有闲着。而之所以拿青岛说事,一是在于它具有区域代表性,二是更重要的在于,透过青岛经济运行的变化,可以折射眼下各重点城市的发展主线,即大家都在千方百计加速调整和产业升级。 
  着急与马上行动,固然是件好事,但必须看到,调整与升级并非是在“赶集”,即使有了好的战略,也需要相当的过程。而这种心理上的准备,无论对谁都很重要。特别对于像青岛这样的滨海城市,产业的调整升级与布局,更要慎之又慎,精之又精。 
  而上半年青岛在海洋科研、港口物流、软件服务、新核心产业集群等方面的系列动作,倒是很好体现了这样的发展眼光与智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