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企业有点“虚胖”

2008-9-26 11:4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新智囊
    目前的大企业扶持政策集中在规模的扩张上,通过扶持政策做大企业容易,不过做强大企业则很难。
    近年来,入选“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数量快速增加,排名不断提升。这给中国人带来很多骄傲。但是,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大企业与国际大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ROA)与资本收益率(ROE)相比,大都低于国际大企业的平均水平,品牌竞争力较弱,全球化水平较低。通过国际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大企业的形成机制、国际竞争力与国际其他国家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正是中国大企业大而不强的原因。
    近几年,在资源、能源行业,政府不断牵头整合大企业。2004年,赣州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对全市钨业整合的决定》和《赣州市稀土矿山整合工作方案》,将88个合法稀土矿山企业整合为一个企业。2007年初,国务院批准了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签发的《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整合的意见》,开始整合煤、铁、铜、铅、钨等15个重要矿种行业。中国已开始整合分散的煤炭企业,计划到2010年,形成6亿~8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使大型煤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煤产量的50%以上。在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中,国有重点企业长期承担着政府赋予的重要职责,逐渐成长为大企业。中粮集团50年来通过不断收购和整合,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和多元化经营集团,1994年以来一直位列 “财富”500强。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承担了全国新线铁路的1/2以上的承建和建设,累计设计了全国3/5的铁路网铁路干线。
    目前,中国的大企业主要通过拆分、重组、政府职能剥离以及自身扩张等方法形成。具体方式是:
    第一,将原属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剥离、改制和企业化,实行政企分开,培育出大企业。1988年,中央政府撤销了主管石油工业的石油部,将其改组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8年,更名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中国电信、中国国家电力公司等超大国企都是原行业主管部门改制而来。
    第二,按照产品领域、地域或者职能,将原有的超大型国有企业进行拆分。2000年,中国政府以“厂网分离”的办法对原统管中国电力的国家电力公司进行重组,分成负责电厂的发电集团和负责电力传输、配电等业务的国家电网公司。1995年4月,中国邮电部成立中国邮电电信总局,即为中国电信,后分别在2000年和2002年,中国电信被两次拆分,最终形成现在的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
    第三,以大型国有企业为核心,将相关领域的大批小型国有企业进行合并重组。1983年,中央政府将原来分属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管理的39个石油化工企业合并,成立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即现在的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五矿集团等企业则通过大量地兼并国内外其相关类型企业,以及建立资产优质的合资公司等形式,成长为大企业集团。
    第四,一些企业借助庞大的中国市场与政府支持,加快扩张进入全球市场,最终形成大企业。中化集团、中国人寿等集团公司依赖多年来在国内巨大市场所占据的垄断地位,逐渐成长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中粮集团、中远集团、中国建筑总公司等通过多元化、国际化发展成为大企业。为了促进中国大型企业的成长,中央政府采取注资、补贴、低息贷款等直接的经济扶持手段,直接注资或财政补贴是其中的一种,比如中央政府在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种债券,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随后在1999年又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1.4亿元不良资产。2003年,中央政府动用外汇储备,分别向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注资225亿美元,将两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下降到5.12%和3.08%,接近国际标准。2005年和2006年,中石化分别得到中央财政一次性补贴100亿元和50亿元,以弥补中石化的政策性亏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