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产、降价,新一轮调整的声音

2008-9-25 11:0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格调整通知显示,其11月份产品定价出现“普跌”行情,冷热轧主要产品品种的吨价跌幅高达800元左右,跌幅最深的产品吨价下调了2500元。从现货交易市场来看,在持续7周下跌之后仅“回暖”了一周,钢价又连跌2周。在一个抽样调查中,大部分钢厂和经销商都认为钢价将维持下跌的行情。
    据国内钢铁资讯机构提供的最新市场分析称,在刚过去的一周内(9月12日至19日),国内钢价继续大幅下跌。这是钢价在连跌7周、短暂回稳1周之后连续第二周的深度下跌。市场交易人员普遍反映,对后市的判断 “心里没底”。
钢企减产是“以退代进”的措施
    受经济不景气影响,继日本、韩国许多钢铁公司传出减产的消息后,我国的一些钢企也开始陆续减产。有分析认为,目前,钢企减产与钢材库存过量有很大关系。当前国内钢铁行业钢材库存比率持续增加中,7月份的钢材库存比,达125.6%,创下历史新高纪录。按照盈亏平衡点计算,处于原料高位、需求又不佳的尴尬状况下,国内钢企需要减产20%至30%,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往企业的经济效益。
    以南钢为例,7月份还有4亿元利润,可到8月份建筑用长材就大幅亏损,最多每吨亏了800元,一般也有400至500元/吨的亏损。为了保住现有市场不被其他竞争钢企抢去,南钢从8月开始减产10%,但每个月还要亏损1000万到2000万元。现在,像南钢一样规模不算小的钢厂减产的不在少数,主要通过调低高炉利用系数来减少生产,而一些小钢企已抵挡不住高成本和低售价,开始停产。
    其实,今年上半年建材行业和房地产业增速回落较为明显,使钢材涨价因素难以向下游传递,造成钢材被迫降价。据国内知名钢铁资讯机构 “我的钢铁”提供的最新市场分析,国内钢价已连续第9周下跌,建筑钢材和中厚板、冷热板卷都有下调。6月份之前国内钢价接连上涨,销售情形也普遍不错,但6月以后,销售停滞,部分钢品品出现下跌。
    进入8月份以来,沈阳、南昌、乌鲁木齐、兰州等地区吨价下调幅度超过200元。在建筑用钢材中线材的下跌幅度最大,吨价从6月中旬的5997元降到8月底的5014元,跌幅接近1000元。另外,中厚板的价格也大幅下调,北京、南京、成都、济南、乌鲁木齐等城市中厚板吨价下调幅度都在300元以上。市场人士分析,钢价出现如此超预期的大幅度下跌,主要是钢材需求在大幅下降。
    一般来说,在钢铁行业遭遇寒流的时候,往往都会在4~6个月内出现强劲反弹。而市场人士认为,这一轮钢价下跌主要是需求减弱所致,再加上宏观经济增速出现拐点,钢铁行业的周期性调整可能已经来临。目前的钢价连续下跌与以往的调整不一样。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钢铁行业面临的将是一轮周期性调整。
    尽管如此,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钢材库存过量以及市场疲软问题,大中型钢企必须减产,不减产市场会逼你减产,不减产有人会强制你减产。另外,从钢铁行业整体利益的高度出发考虑,目前及明年一季度钢厂的减产也是最为明智的。因此,各个钢企减产的力度将比预期的还要有力。
    在此预期下,各个钢企减产保价是退一步进两步。中国钢协多次呼吁,钢铁生产企业在稳定国内钢材市场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企业不要盲目追求生产规模和出口数量,要主动依据市场的发展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合理安排生产。因此,钢企还应适当压缩过剩产能,控制生产规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品种结构、大力节能降耗、转变增长方式上来。
“拐点”已到?
    关于钢价走势,有的判断钢价下行尚未见底;有的认为阶段调整基本告一段落;有的预测年底之前可能会有一个价格回暖。而一些比较注重战略的分析人士则认为,有一个“战略拐点”已经明显到来,就是钢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
    近日,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一个相关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钢铁工业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应对国外大型钢铁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和铁矿石等原燃料价格的持续暴涨;另一方面企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加快兼并重组“无疑是中国钢铁业转变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今年以来,中国钢铁行业再次掀起联合重组热潮,山东钢铁集团、广东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广西钢铁集团先后挂牌成立,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跨区域整合的特点。今后两年是中国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实质年”,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关键看钢企重组能否在跨省市、跨地区、跨所有制上有实质性的突破。
    一些业内专家认为,中国钢铁业发展模式转型的 “拐点”已到,“这个弯一定要拐好”,以引领世界钢铁业新一轮的重组浪潮,让中国钢铁业争取到积极主动的地位。
钢企能否实现自我救赎?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4005万吨、4257万吨和4780万吨,分别同比下降1.5%、增长1.3%和下降0.2%。当月粗钢、钢材日均产量分别为137万吨和154万吨,同比分别下降7.5%和1%,也是近年来日均产量首次出现同比下降。与此同时钢材价格却不断走低,且市场需求十分低迷。
    这一组数字预示着我国钢铁产能过剩、产销严重失衡。自6月份以来,一场“疑似”钢价将暴跌的悲观情绪席卷钢材市场,一时谈“钢”色变。然而,这种市场预期并未得到钢材市场的佐证,而即将到来的钢铁行业传统旺季或将证明国内钢价暴跌的概率可能性不大。不过,有分析认为,钢价可能会以持续下降的方式来完成新一轮调整。
    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我国钢铁企业现在是处于两面夹击的状态。一方面是高企的成本。今年以来铁矿石、焦炭价格的不断攀升,水电、人工成本等也都在涨价,使得钢企成本大幅上涨,并形成了一种刚性的高成本。另一方面,钢材销售价格的降低。
    受此影响,钢铁行业从上半年盈利到现在出现了下行态势,部分企业已出现亏损,并使许多钢铁企业难以为继。受资金压力,除了一些小型钢企停产、倒闭外,一些大型钢铁企业也开始都纷纷减产,有的企业往往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干。
    从这一点看,一些机构或媒体称钢铁行业已进入 “冬天”的说法不无道理。令人担忧的是,也许经历这一个“冬天”后,大多数小型钢企可能永远没有复工的机会了,因为寒冬的到来无疑将成为行业整合的一剂催化剂,淘汰掉一批小型企业。
    然而,在严峻的形势下,一些钢铁企业仍然习惯性地期待着,等待政府的政策解冻和市场好转来谋求生存,更有乐观者相信明年钢材市场会有大发展,钢铁企业又好跟随着“重新崛起”。导致企业观望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在行业出现困难的情况下,未能提供有效的引导,政策不是来得太急就是调整太快。
    应该说,部分钢铁企业“观望与等待”体现出的依赖性和惰性,需要认真自省。“与其等待救赎,不如自我救赎”原来不是谁都说得出的话。上个月,有国内钢铁市场风向标作用的 “宝钢指数”出台。许多业内人士就认为,宝钢此举明显带有自我救赎的意味。宝钢都如此这般,那么,其他钢铁企业能否实现自我救赎?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