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长三角转型的绍兴机遇

2008-9-25 2:4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位于府山西路的新华印刷厂,因为喝上了“腾笼换鸟”的头口水,几个月来频繁地见诸于报端。 
    借市区二环线内工业企业提升、转型、搬迁工作的东风,“新华印刷”10余亩面积的原地块,将依托周边的商业氛围,建造经济型连锁酒店。 
    在绍兴市区二环线内这方相对逼仄的空间内实施“提转搬”,政府除了鼓励都市型工业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外,更大的着眼点在于优化产业规划布局,腾出更多空间发展现代服务业。 
    不仅仅是“提转搬”。今年以来,鼓励发展总部经济、主辅分离、外包经济等政策密集出台;物流基地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等产业平台也正在全力谋划实施。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今年绍兴政经场合的一个强音。 
    承接机遇 
    2008年9月16日,新华社转发一则中国政府网的消息。消息称,酝酿了几年之久的国务院关于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在这天正式公布。 
    12大块、42条的《指导意见》,不仅指明区域发展路径,最重要的是为长三角城市群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确定了中长期发展目标。 
    在这份长达1万多字的指导意见中,“现代服务业”在其间占据了极大分量。单从中长期目标看,《指导意见》提出,整个区域在2012年的发展目标之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在2020年要实现“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这标志着,从现在开始,国家对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战略规划将由‘以制造业为主’逐步调整为‘以服务业为主’。”市经贸委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对绍兴、浙江乃至整个长三角区域,都是一次难得的战略机遇。 
    9月18日,绍兴市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建明博士,以转型升级为题作了一场辅导报告。沈的论述,从一个侧面对长三角区域规划的意图,给出一个很好的注脚。 
    “由一产向二产、三产逐步迈进,直至产业趋于平衡,是贯穿于整个工业化进程的必然规律。”沈建明说,转型升级的实质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产业,不断提高人均附加值,创建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是题中之义。现代服务业,是完成这一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其实,在去年3月,国务院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强调同一个主题,但目标要求明显不同。”市发改委社会发展处处长宋伟江说,“城市化进度、产业水平以及人均收入等指标,决定了长三角区域相比其他地区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这些规划、意见的出台,对区域内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带来新的机遇。”宋伟江说,长三角区域城市势必将成为承接国内国际服务业转移的中心,“当前,确立错位发展优势,提升产业转移的承接实力,是绍兴结合自身产业特色抢抓机遇的当务之急。” 
    “齐飞”效应 
    客观地说,绍兴目前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并不高,一些指标甚至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来自统计部门的数字显示,200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665亿元,同比增长14.1%,占GDP的比重为33.9%,比全省和全国分别低6.5和5.2个百分点。结构层次上,生产性服务业以交通、金融为主,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分别仅占3.9和13.3个百分点,多数生产性服务企业规模偏小。 
    沈建明的报告中,也从另一层面作出印证。他认为,绍兴经济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暴露出的脆弱性,很大一个原因是过度集中在低附加值、低端产业为主的业态,从而导致缺乏成本传导能力和市场话语权。 
    周边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态势逼人。近邻杭州,依托区位优势和城市规模,2005年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已超过了千亿,几年里现代物流、金融、商务、会展尤其是文化创意等产业形成了一定发展规模。在今年5月该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上,杭州确定了服务业增加值年增15%以上的目标,同时提出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楼宇(总部)经济等今后六大发展重点。宁波充分利用了港口城市优势,现代物流业集聚程度很高,同时近年来在外包服务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上也颇有建树。目前,该市从事服务外包的企业达到119家。 
    市经贸委一位负责人说,“遵循了附加值和节能减排两大原则的现代服务业,是绍兴在现有发展基础、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等条件下,实现转型升级很好的载体。产业发展迫切性,已十分明显。” 
    “黄酒集团、浙江加多宝、中成控股一年付给外地物流企业的运输费用就超过一个亿。”今年初,市财政局一份有关生产性服务业现状的调查报告,则从绍兴产业现状提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蕴藏的巨大潜能。 
    “就绍兴实际而言,提高三产发展水平并不是简单的弱化二产,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借力本土产业优势寻求两者的结合点,达到二、三产业‘齐飞’的效果。” 市财政局副局长潘旺明告诉记者,“这是现代服务业对于绍兴工业转型升级的意义所在。” 
    同样的信息,在市政协今年完成的一份课题报告中也有充分表达。在提出绍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优势、重点外,报告着重指出了现代服务业对延长现有产业链、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促进产业融合上的作用。 
    升温加速 
    事实上,在这两年中,绍兴一直没有停止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脚步。 
    但不容置疑,真正的发力,还是始于今年。记者粗略统计,今年截至目前,政府连续出台的包括“提转搬”、总部经济、主辅分离、服务外包、物流业等在内的有关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性和专项政策超过了10个。 
    这些政策扶持力度之大,内容之细,和具有的前瞻性眼光,让人对这一产业在绍兴的发展前景充满憧憬。如加快外包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不仅提出打造全省主要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目标,锁定了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物流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等五大发展重点,还设立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培训、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给予政策扶持;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方面,新政提出绍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重点,并在市本级设立每年不少于2000万元的引导资金;加快物流企业发展的意见规定,重点物流企业自经营之日起,形成的地方财政贡献每年按比例给予扶持,同时可享受一系列贴息、奖励政策…… 
    今年夏天,“震元制药”董事长戚乐安,也亲身感受了这座城市发展服务业的热度。 
    同翁小平的“新华印刷”一样,“震元制药”也是列入“提转搬”工作的首批可转型企业。不同的是,“震元制药”很早就想“腾笼换鸟”,现在生产原料的厂房早已搬迁完毕,可按原来的规定,工业用地不能搞三产,“‘笼子’腾空了,‘鸟’却进不来”,这一直让戚很郁闷。但按“提转搬”实施意见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原工业企业用地,可兴办现代服务业,戚乐安如今已经拿到了酒店的“准生证”。 
    热度还来自多个职能部门的务实作风。在“震元制药”转型中,发改委的现场会开到了厂里;权属认定中有分歧,国土局副局长大热天里多次上门踏勘;职能部门联合举行的政策解答会,在几个月里开了数次……“提转搬”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报告称,目前65家搬迁(关停)企业已经有64家得到权属认定,基本完成了房屋实测,评估工作正在有序展开;19家可转型企业,6家提出转型设想,4家企业的转型报告已经批复。 
    来自市发改委的消息,由绍兴市汽运集团和黄酒集团、中成集团等企业参股,总投资预计超过4亿元的新型物流基地组建方案已经制定完成。这个规划位于袍江新区的新物流基地,将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案规划建设,总用地达到500亩,面积将达到80000平方米。目前,相关方面正着手协商物流公司组建工作。 
    另据记者了解,全市已有15家企业成功实施主辅分离;各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将在不久启动,80只、总投资300多亿的全市服务业重大建设项目正在全力推进…… 
    好消息,源源不断传来。可以肯定,绍兴现代服务业发展已经转入了快车道。 
    来源:绍兴日报 作者:张陆龙  倪敏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