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流成本看钢价后奥运走势
2008-9-23 11:4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大方
近期以来,由于国内油价大幅上涨,导致钢材物流成本急剧上涨,进而缩短资源流通半径,导致钢材价格波动。而由于我国钢铁产业的特殊性,历史上就形成了钢材生产圈和消费圈分离的产业特点,导致物流成本在钢材总消费价格的组成上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物流成本的波动必然影响到钢材价格的走势,这是毫无疑问的。最近召开的奥运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出于安保的需要,限制钢材物流,在前期直接拉高了钢材流通的成本,间接拉高了钢材价格。对于奥运以后,钢材价格走势将怎么运行,这是需要仔细研究当前的市场最新变化才能明确奥运后的钢材走势。
宏观形势稳中有变
这轮宏观调控是出现在我国加入WTO以后的第一次的上升周期,中国经济跟世界经济结合在一起,国内问题已经国际化;经济问题已经不是经济学家可以解决的问题。宏观调控部门的考核指标不是短期考核,而是长期考核。
我国现在处于世界经济大变局的转折点上,世界经济出现了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变局。现在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完全不一样,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发展中国家经济又过热,经济变局由此产生。
下半年将增强宏观调控预见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避免出现大的起落。既要保增长,又要治通胀,中国经济要走好这一年,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
当前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压力来自四个方面。第一是国际因素。今年以来世界各国价格普遍上涨,近两个月来,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CPI都在冲高,有些达到了10多年以来的较高水平。而初级产品,特别是石油和粮食的价格,今年以来增长都在30%以上。据有关国际组织统计,6月份国际能源价格环比还在继续上涨,涨幅为8%。在中国开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国际因素对我们的影响非常之大。第二,生产资料价格涨幅继续扩大,对CPI也形成了较大的传导压力。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了8.2%,6月份涨幅进一步扩大到8.8%。而近期成品油和电价的上调,灾后重建形成对建材的需求等,都可能形成价格上涨的新的因素。第三,通货膨胀预期还比较强。虽然近两个月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回落,社会公众对价格上涨的预期比前一段稳定,但在当前国内外,特别是国外价格上涨较快的形势下,社会公众容易产生对价格继续上涨的预期。第四,下半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还比较高。初步测算,下半年价格翘尾因素将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个百分点。
7月份中国的PPI为10%,是1996年10月开始公布PPI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5.4%。对企业而言,PPI上涨的压力则可能是致命的。如果有企业需要在7月购买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类和化工原料类产品,将不得不接受其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0.1%、26.9%、2.5%和9.0%的事实。与此相对应的是,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幅只有20.9%。利好消息在于,国际原油价格已经从每桶140美元的高位线上大幅下挫至100美元以下,使企业看到了成本回稳的一线曙光。所以下半年的宏观调控将微调当前的政策,适当放开控制过紧的银根,给大部分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输血,而且最近的美元走强也将给高油价下的中国企业适当减压,所以在奥运会后的宏观调控将出现一点变化,但是由于政策的滞后效应,要期待产生具体效果还要等到明年年初。
钢材物流模式研究
目前,国内钢铁产品大部分还是通过市场流通到达用户手中,钢厂直销力度虽然在加大,但相比5亿吨的产量,直销的比例还比较小。放眼整个钢铁供应链,钢铁物流技术水平明显偏低,主要体现在组织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低,交易市场和加工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布局不合理,物流效率低、成本高。钢铁生产领域外的销售、运输、加工、配送、仓储等物流环节还没有形成通畅的流程,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和协调。同时由于物流相关企业信息化程度还较低,物流信息系统相对滞后。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钢铁贸易流通企业有20万家之多,仅在上海就有6000多家。我国存在大量的钢材交易市场和钢材经销商的情况,与下游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有密切关系。我国钢材消费主要是大量分散的、规模相对较小的建筑公司、金属加工企业和工程项目,单个用户对钢材需求量少、种类多,而且不确定性大,钢铁企业无法直接满足这些分散的、需求量较小的用户的需求,而交易市场和钢材经销商则通过其集散功能,满足终端用户不同品质、不同材质、不同规格的用钢要求,完成钢材从生产企业到最终用户的转移。
国内钢铁物流中心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产地型、消费型和交通型,或综合上述2~3种的综合型。目前大部分主要为消费型和交通型,靠近消费地区,贴近终端用户,并且交通便利。这些钢铁物流中心首先是钢厂或贸易商自有资源的剪切加工,其次为社会提供外来加工,而其加工业务首先依赖自身贸易的带动。
从钢铁物流中心的运营主体来分,大致有两类,即钢厂和贸易商。对钢厂来说,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或物流基地,能够延伸钢厂产品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能够发展更多直供户并贴近直供户,稳定销售渠道,有利于稳固钢厂与用户之间供应链,形成自身完整的供应链体系,结成产业联盟,同时获取更为可观的利润。
目前,根据研究,钢材的总物流量是钢产量的6倍。就是说,中国5亿多吨的钢产量,要形成30亿吨的物流总量。若能将物流成本每吨节约10元,将会为整个社会节约至少300亿元。
然而,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贸易、消费市场,钢铁流通却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钢材产品的跨区域不合理流动。在国内市场上,众多钢材成品是经过贸易商流通至终端用户手中,这中间会出现商家盲目组织资源跨区域流动的现象,直接导致成本增加;还有,同一钢材资源,在同一区域市场内,会出现反复倒手后才送至终端用户手中,中间增加数次物流成本。
对于如何降低钢铁物流成本,近年来,国内钢铁贸易企业面临物流集中度低的问题,这种情况在长江口区域,尤其在上海更加突出,造成钢铁物流成本过高。所以要降低物流成本,就要在物流体制机制上下工夫。(下转B2版)
(上接B1版)
首先,钢铁物流企业要确立差异化的发展战略。为了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结合地区性客户对物流服务的差异性需求,需要将以大型的钢铁物流配送中心为主要集散地,进行分区域管理,在合理的配送半径范围内,利用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体系,为客户提供物流加工配送服务,降低客户产品库存率,缩短生产周期,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性需求。
其次,要确定钢铁物流整体解决方案。钢铁物流整体解决方案是指钢铁物流型企业依托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以钢铁物流的供应链为主干进行资源整合,改进企业的经营模式,使企业内部的作业链上含有物流供应链上部分或全部的主要经营环节,组建集采购、配组、分装、贮存、调运、加工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钢铁物流配送中心,借助钢铁物流供应链上各功能部门之间的 “协同效应”和 “成本转嫁”效应,为目标企业提供点对点、门对门、零库存、一站式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钢铁物流业的集约化发展。
再次,建立大型钢铁物流加工配送中心。钢铁物流整体解决方案中的加工配送中心,是以几个比较发达的经济中心城市为中心点,组建集钢铁加工、仓储、分组、配货、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的钢铁物流加工配送中心;同时,在合理的配送半径之内,每个大型的加工配送中心都辐射3~5家专业加工厂和20~30家钢铁连锁超市,利用采购、加工、运输、销售之间的协同效应,降低完全采购成本,在其合理的配送区域内形成规模效应。钢铁加工中心的功能定位是:以中、小型生产企业为主要目标客户群体,同时也为经销商服务;钢铁的配送、运输、加工等功能;钢铁物流信息服务功能;电子商务的支持功能;钢铁的集散中转功能;商品展示功能。通过信息和商品展示,为钢铁物流用户提供贸易机会。
目前由于处于物流模式转换期,高油价导致钢材物流成本上涨,反过来也将促使钢铁行业推进新的物流模式来降低钢材流通成本。从目前来看,即将推出的钢材期货将对国内的钢材物流产生重要影响,将促使业内利用电子商务手段推进跨地区钢材物流无缝对接,直接减少钢材运输次数,间接降低钢材物流成本。
“后奥运”钢价走势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奥运以后,出于防止经济下滑的考虑,宏观形势会适当的放松前期的严格控制,钢材的消费强度将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立竿见影,政策的利好效应更多的是体现在心理层面。
奥运以后,前期在以北京为圆心300公里半径范围内实行的奥运限产将取消,以民营钢厂为主的华北钢材生产企业,包括前期运输受阻影响产品外运的东北钢材生产企业必然会加速钢材生产和发运,迅速形成的钢材资源流动会打乱目前形成的弱势平衡,各地钢材价格还有一定的下行空间。从目前钢坯价格持续低迷,铁矿石价格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软可以证明后期钢价走势的不乐观。
物流成本在下半年不会出现真正的降低,持续上涨的钢材物流成本加上同样上涨的生产成本将目前的钢厂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下游用户包括贸易商对目前钢材价格的强烈抵制;另一方面,是疯狂上涨的成本。钢厂当前对钢材价格的看法是涨跌两难,但是拥有定价权的钢厂目前硬挺钢材出厂价格的做法并不可能逆转整个价格走势。在奥运以后,钢厂价格联盟将出现破绽,除非有实际的大规模减产和出口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奥运后的钢价还将出现一定下滑,市场心态已经完全变坏,持续萎缩的下游需求和中间需求将倒逼钢价。从具体的品种上分析,由于房地产行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受到政策严格控制,以螺纹钢为主的建筑钢材价格走势不容乐观。而热卷的价格走势受钢材出口的影响,在目前国家不鼓励钢材大量出口的形势下,靠持续大量出口来维持国内热卷价格稳定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在两大主流交易品种价格下滑的带动下,其他如冷轧镀锌等品种的价格也将出现一定的下滑。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