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圳发展献策为政协事业出力

2008-9-21 13:4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几天前,一支由市政协领导率领的省市政协委员视察队伍来到龙岗区,深入大运村、大运中心等地视察,并为如何举办一届最精彩的大运会建言献策。几天后,一份委员意见和建议的专报将由市政协办公厅送到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 
  将于2011年举行的第26届大运会是我市建市以来筹办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赛事,筹办工作是我市今年的中心工作之一。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仅是市政协工作的优良传统,更是其优势所在。近段时间以来,市政协发扬传统,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献发展之计谋发展之策不断创新和提高履行职能的能力呈现出活力和实效。
  深入调研提交“重量级”报告
  前不久,深圳市委市政府向社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决定》,提出以香港、新加坡、首尔为主要学习追赶目标,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在优势领域取得向新加坡等亚太地区先进城市看齐的历史性突破。到本世纪30年代,使深圳成为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这个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决定》,许多内容源于市政协今年的两个重大课题调研。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如何在今后继续解放思想,谋划新一轮跨越式大发展是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这个中心工作,今年初,市政协就市委交办的两个“重量级”调研课题:“新一轮跨越式科学发展”和“关于向国际一流城市叫板”展开调研。围绕这两大课题,市政协专门成立了以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的课题调研组,并邀请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参加。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两个课题组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两份调研报告中,课题组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深圳发展成为国际一流城市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目前,我们要着力推动深圳在全球城市体系中跨越式提升,实现四大跨越发展,包括加快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推动深圳从国际化城市的初级阶段、低端水平,跨越发展到国际化城市的初中级阶段、中端水平;从地区性国际化城市,跨越发展到在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洲际性国际化城市等。两个课题的调研结果都得到市委常委会议的充分肯定,许多建议被采纳。
  为经济工作破解困局“支招”
  今年以来,我市服装企业华丝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感到了经营的困难,由于人民币升值,该企业半年内仅汇兑损失就达到432万元,直接导致税后利润下降36%。
  一叶落而知秋,这不是个案。受国内国际经济发展不利因素叠加影响,今年我市经济运行形势严峻,企业发展面临压力巨大。从南方雪灾到四川地震,一次次灾难和突发事件,更增加了深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
  经济工作一直是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面对挑战,如何为市委市政府分忧,为企业解愁,成为市政协今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年初开始,市政协迅速行动起来,利用界别优势,组织经济界别的委员深入有关部门、企业展开为期两个多月的调研。在此基础上,今年7月,市政协召开经济界别委员座谈会,为破解经济工作困局“支招”,市长许宗衡及多个政府有关部门参加座谈会,听取委员意见。这也是市政协首次召开经济界别委员座谈会。
  参加座谈会的委员有我市著名的企业家,也有经济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为我市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委员关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议可建设IC产业园,打造深圳“芯”和“魂”;有委员从金融业发展和深港合作入手,提了可在河套建设深港离岸金融中心;有委员把关注点放在现代物流业上,提出要建立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还有委员关注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强力推行“印在深圳”品牌活动的设想。许多大胆的意见和建议不仅是对症下药,更让人耳目一新。
  座谈会上,许宗衡评价委员们的发言质量高、层次高,对各行业的分析和对整个经济形势的判断有深度、有见地,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有操作性,市政府将高度重视大家的意见建议,并加以归纳整理、在实际工作中充分采纳。
  登“直通车”为民生问题鼓与呼
  管理人口过千万的深圳只有一所综合性大学,远远不能满足我们这座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一河之隔的香港,却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今年的大学录取工作刚刚结束,许多深圳学生和家长都有这样一个愿望,随着深港合作的进一步密切,能不能让更多的深圳孩子到香港去“留学”?
  民生问题,一直是我市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样是市政协工作的热点。围绕上述问题,前不久,市政协主席王顺生率市政协有关领导及部分委员首次登上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市信访办和深圳特区报共同主办的“直通车”栏目,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面对面,督办《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实现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建议案。
  “有个话题市民很关心,就是怎样加强高等教育的区域合作与国际合作,让更多的深圳学生到香港上学?”参加活动的谭刚委员直陈民意,向教育局发问。
  而市教育局的回答透露出这样的信息,目前深圳正尝试进一步加强与香港的高等教育合作,香港的大学也表示有意来深圳办学。近期,市委市政府决定向国家申请深圳成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如果申请获准,则将会为深港高等教育合作提供更加优良的政策环境。
  在两个多小时的活动中,市教育局针对建议案和委员的发问逐一作出答复,而政协委员则可以给建议案的办理情况和进度打分,市民也通过“直通车”看到政府部门办理建议案情况。许多市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探讨和解答。不少委员评价这次活动“有新意,有成效,教育部门的答复也不再是‘文对文’,而是让政协委员们看到市政府从人才引进、教育创新上有了一系列的新措施,让人充满希望。” 
  利用“直通车”平台,是市政协督办建议案方式的一次创新,也是市政协更好地听民声、集民智,履行职能为民排忧解难工作方式上的一次创新。
  其实,一直以来,市政协都把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市政协就先后组织了“三项”整治工作情况大型视察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迎检视察活动,社会治安、交通秩序、消防安全、市容环境、窗口行业的规范等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问题都是视察的重点。视察中发现的许多问题,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及时整改,受到市民的好评。
  专题议政聚焦人才发展问题
  近段时间,一组这样的统计数字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市民的关注:深圳每万人中高层次专业人才只有0.59人,不仅远低于北京、上海,也低于成都、重庆和苏州等地。曾经吸引“孔雀东南飞”的深圳,面临巨大的高端人才缺口。
  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吸引、培养更多高端人才,继续保持人才优势,是我市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今年5月,市政协成立了“创新高端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专题调研组,展开为期两个月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引进人才方法不够科学、深圳生活成本较高,配偶就业、子女入学难,高端人才保障政策不够完善不配套,用人机制还不够灵活等,都是造成我市高端人才缺口的原因。
  在调研的基础上,今年7月举行的市政协常委会还专门围绕高端人才问题展开专题议政。10多名委员走上前台,深刻剖析我市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吸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出谋划策。这些建议有的从人才引进机制着手——目前我市在引进高端特殊人才时,常采取一刀切办法,没有考虑高端特殊人才的特殊性,而一味地强调笔试成绩,忽略实际技能,建议拓宽高端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有些着眼我市人才培养机制——建议实施“深圳市高端创业创新人才培育计划”,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重点面向高成长性的科技型大中企业选择培养对象,打造一支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队伍;有些关注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式,吸引高端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我市短期或长期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等工作,提供智力服务。还有委员表示是高房价降低了深圳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建议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并建设适用于高端人才使用的经济适用房。
  参加会议的市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委员针对高端人才问题展开的议政,所提问题一针见血,为我市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必将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建设产生积极意义。
  翻开市政协下半年的工作计划,记者看到,有关于深港合作、深圳养老事业发展、全民医疗体系建设问题等9大重点调研,有一系列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活动,这些调研和活动依然紧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贴民计民生。采访中,市政协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市政协仍然要围绕我市中心工作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为深圳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人民政协事业实现新发展增添新活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