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大讲坛之二 医药商业这十年

2008-9-2 14:5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生意社9月2日讯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医药商业的快速发展期,那么最近10年则是战略调整期。”中国医药商业协会顾问赵博文这样为中国医药商业的10年发展史定位。 

    1998~2008年的10年间,中国医药商业从混沌走向规范,从封闭走向开放,既收获了调整所带来的飞跃发展,也经历了改革所带来的种种阵痛。GSP实行、招标开启、医药商业跨省经营开禁、快批模式兴起、民营经济崛起、外资进入……10年的精彩片段造就了如今的医药商业。

    正如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所描述的:“受市场经济推动,应该说,医药流通改革近20年来的改革进程最快,力度最大,突破了体制束缚,突出三个转变。一是改变了传统一、二、三、四级站流通模式,全部放开经营,商业公司在市场上同台竞争;二是改变了单一的国有医药商业局面,国有、民营、合资、股份企业共同发展,医药流通企业已经对外资、外企开放,并成立了不少合资医药流通企业;三是改变了传统经营模式,走总代理、总经销,区域代理、经销,直销、零售连锁、现代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医药流通模式。”虽然中国医药商业目前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但这10年可圈可点,发生了不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值得铭记。

    关键词1:招标采购

    1999年,中国开始正式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规范药品流通秩序、降低药品费用,这是国家推动药品招投标制度的初衷。当时有两个目标——改变药品采购腐败和混乱现象,规范市场行为;通过竞争降低药价。此后十余年间,各地招标的变革与创新也屡屡出现。而在此过程中,作为执行招标的重要环节,医药商业伴随着招标制度的起伏经历了巨大变化。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医药流通研究中心主任代航认为,招标促使医药商业转型,从单一的批发型转向代理制、佣金制等。尤其是强化了自身的物流配送功能,催生了一大批能够承载政府公共职能的单一配送型医药物流商;同时促使商业公司降本增效,提高对上下游客户的服务意识、营销意识。

    尽管褒贬不一,但事实上各地对于招标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在代航看来,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未来走向将呈现更加多样化的局势,同时政府意图将会体现得更加明确;网上招标、网上交易将成为主流,招标信息平台主导权将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供应链流程再造,特别是ERP、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将成为招标采购的支持力量。“能否解决药品招标后的‘二次交易’、‘多次交易’,真正降低供应商与零售终端的交易成本,将决定招标采购配送到底能走多远。”他表示。

    关键词2:快批模式

    快批,无疑是医药商业这10年中所诞生的最有冲击力的词汇,它宣告了一股崭新势力与新模式的横空出世,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将原有的医药流通体系摧毁。

    业内所说的快批,通常是指主要通过直接结算和现金交易,节省费用环节,依靠规模来赚钱。而民营商业九州通就是用低成本和低费用的快批模式,主抓零售市场和农村市场,一举成为行业翘楚。

    “快批模式的出现与招标、降价、商业治贿以及监管风暴等政策,以及由此带来的医药商业微利时代有密切关系。”赵博文认为,微利时代的来临,加剧了批发、零售企业间的竞争,惨烈的竞争使得医药商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九州通这样的民企迅速崛起。快批的资金利用效率高和物流配送能力强,这两点恰恰是当时传统商业所缺乏的。一位业内人士评价说:“特别是它的全国性低价采购,迄今为止,仍是许多区域性商业公司甚至是不能实现集中采购的全国性商业也无法望其项背的。”

    但随着第三方医药物流的出现和全国性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快批模式正面临一些挑战和威胁。“在我看来,九州通的模式并不是医药商业流通的全部方向,仅是一个支流。比如医院环节,快批就是进不去,农村如果搞定点配送,快批模式也会有问题。其实真正理想的模式还是现代物流模式。”赵博文如此看待快批模式的未来走向。

    不容忽视的是,快批的兴起也同时催生了民营经济的崛起。民营医药商业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有医药公司的改制,承包制里就包含了民营医药商业的主要经营要素。本世纪初,民营医药商业得以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其灵活多样的经营机制与创新的商业模式。九州通与快批就是其中的代表力量。“总体来说,民营医药商业的崛起,打破了国有医药商业的垄断格局,增强了竞争性,提高了医药流通的效率,为整个中国医药市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业内人士评价道。

    关键词3:GSP认证

    2001年,GSP认证制度正式实行,对医药流通环节同样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此后,医药商业的准入门槛、行业的质量意识和规范管理的水平均有所提高,低成本、高效率的流通格局得以建立。

    “药品的质量问题,很关键的一条就是渠道问题,GSP实施后,进货和出口渠道得以明确并可追溯,这对保证药品质量有重要作用。”赵博文认为,在流通各个环节建立责任制,同样也起到了确保药品质量的游戏规则的作用。

    关键词4:外资进入分销

    “2005年,中国兑现入世承诺,向外资开放药品分销领域,从一定程度上说,对国内医药商业健康发展有利。”赵博文表示。

    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共有药品批发企业1.3万家,药品零售企业和门店经营企业34.1万家。分析人士认为,绝大部分都是成本高、管理差、效率低的企业。外商的进入将促使国内企业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进而促进国内企业自身建设。

    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外资以各种形式进入我国医药分销领域,总体来说将是一种趋势。虽然国家对此仍有一些限制,但资本多元化才能促使竞争常态化,医药商业的业态竞争才会上升到新的高度。正如医药零售的业态竞争一样,有外资背景的美信连锁等将促使行业产生更大的变化。

    “国外具备资本优势、管理优势的企业进入中国医药商业领域,由此带来的兼并和收购活动,对国内医药行业的重新改组是难得的契机。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与狼共舞。”赵博文进一步指出。

    不过,记者注意到,目前外资真正进入中国医药分销的不多。

    对此,业内认为主要是因为国内医药商业还不具备外商收购的条件。目前国内医药商业普遍规模小、管理滞后,而外商需要的是具备高成长性的优质医药商业,所以当下还不是他们大举进入的最佳时机。

    “广州医药之所以受到外资青睐,主要也在于它各方面条件已经比较成熟。在我看来,国内应该创造条件,让优质外资医药商业进入中国市场,以提高国内医药流通业水平。”赵博文同时指出,适当调控还是有必要的,中国医药商业应防止被外资过度控制。

    关键词5:商业跨省经营开禁

    随着医药零售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内连锁药店已经占据了全国零售市场的半壁江山。不过受各地工商注册及税负差异等方面影响,跨省连锁经营发展进度比较缓慢。对此赵博文评价说:“允许跨省经营,可以说是中国21世纪医药零售业的伟大变革。”

    记者注意到,目前国内已形成诸如海王星辰、湖南老百姓、国药控股国大药房等全国性连锁企业,以及上海华氏大药房、上海复星、湖南芝林、贵州一树等一大批跨区域发展的准全国性连锁企业,并催生了湖南老百姓大药房这样的平价药房新业态。

    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国内医药商业大市场、大流通、大商业概念已经形成,并得到了有效实践。(康义瑶 马建忠)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