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服务仍然是软肋

2008-9-13 10:1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上海在完成了港口设施建设之后,从一个物理功能为主的大港,走向“形神兼备”的国际航运中心,该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昨天举行的2008上海国际航运高级论坛上,与会人士提出,上海毋需照搬某个模式,而要发挥自身独特区位优势,做足做大航运中心建设这篇文章。   水水联运,在江海口掘金
  由于偏离国际三大主航线,上海港的国际中转能力并不突出,很难成为美西和欧洲两大航线的首发或目的港。但处在长江入海口的上海,也有着其他港口城市难以企及的优势,那就是江海联运。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负责人刘锡汉提出,长江与世界贸易的联系度将越来越紧,江海联运的重要性也日益突现。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局长许培星认为,上海要把水水联运作为未来航运中心的重要功能之一,在江海口打造中国和世界货运的黄金门户。
  “有水”港要有“无水港”品质
  “无水港”,主要指建在内陆地区的港口服务综合功能中心。虽没有岸线,但依托信息对接和多式联运支持,“港口”也能很好地提供报关、报验、签发提单乃至船舶货贷、融资、保险等中高端航运业务。现在,我国不少内陆省市正纷纷开展无水港建设。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於世成提出,无水港的吸引力,来自航运服务,而这恰恰是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软肋”。高附加值海事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集群发展气候尚未形成,因此,营造航运发展软环境成为了现在的当务之急。虹口区区长俞北华提出,要实现航运企业成群、要素成市、产业成链,最重要的途径是服务。作为“有水”港口的上海,同样需要“无水港”的服务品质,从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以水生“财”不如以水生“船”
  我国南方一带,流传着“水为财”的说法。不少专家以此提出,在航运业中,以水生“财”不如以水生“船”。打造良好母港环境,吸引更多的客货船舶落户是关键。
  上海国际海事信息与研究中心专家提出,要想将母港效应不断放大,上海应尽快建成国际船舶登记中心。
  建成船舶登记中心,不仅能促进货轮回归的积极性,更能推动航运相关产业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宋仪侨建议,上海在争取建成船舶登记中心的同时,要形成海上总部经济,即船东经济。以登记为契机,营造世界著名船公司近悦远来集聚上海的氛围,从而促进航运产业链的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