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
2008-9-10 16:1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2004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从推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其中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西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强力助推器、西安经济新的发力点,着重加快发展。为了全面反映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西安市统计局对2004—2007年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进行了监测。统计监测结果显示,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对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一、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我们将现代服务业的统计监测范围界定为现代物流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其他现代服务业。2007年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如下:
(一)从运行趋势看,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2007年,全市现代服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0.86亿元,比2006年增长16.3%,高于全市GDP增速1.7个百分。从现价增速来看,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为15.9%、16.6%和24.0%,呈现出发展提速的态势。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不仅为一产、二产的各行业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大大加快了西安的现代化进程。
2004-2007年西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
年份现代服务业业增加值(亿元)占GDP比重(%)
2004年209.2319.0
2005年242.6019.1
2006年282.9519.2
2007年350.8619.9
(二)从地位作用看,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加强。2007年,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07年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23.4%,比2005年贡献率提高3.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0.8个百分点。2007年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为38.6%,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19.0%提高到2007年19.9%。现代服务业贡献增大,带动西安市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始终保持着50%左右的贡献。
(三)从有效投入看,现代服务业投资力度加大。2007年,西安市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大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业项目成为投资的重点,全市投资结构更趋合理。2007年,全市服务业投资1032.86亿元,同比增长38.0%,增速略高于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为77.0%。2005-2007年,全市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长28.0%。2007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完成投资504.76亿元,占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为48.9%。现代服务业中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近三年中投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为今后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从效益收入看,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了收入和利润双增长。服务业调查样本资料显示,2007年企业营业收入快速提升,231家服务业样本企业全部营业收入为42.86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7.14亿元,增长20%;企业赢利能力明显好转,同期营业利润总额为2.47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1.16亿元,增长88.9%。
(五)从改善民生看,现代服务业带动了就业增长、促进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西安服务业不仅吸纳了新增就业,还承接了第一、二产业转移出的就业需要,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2007年西安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77.80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42.0%;其中服务业单位从业人员68.24万人,占单位从业人员的52.7%。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就业,而且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2007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2元,比2006年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4399元,增长15.5%。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还满足了居民多种多样的物质和精神消费需求,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现代服务业各行业发展现状
西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拓展了自身的内涵,增添了亮点,而且通过发展金融、物流、信息、工程设计、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西安传统装备制造业向现代装备制造业转化、提高生产效率提供强力支撑,同时大力发展会展、现代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促进了“三个西安”的建设。
(一)现代物流业基础雄厚,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1、货物综合运输能力增强。2007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共完成投资58.37亿元,比2006年增长34.1%。交通运输业投资的加快,为各项货物运输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2007年,全市铁路货运量589.3万吨,比2006年增长2.8 %,货物周转量559576万吨公里,比2006年增长6.8%;公路货运量14530万吨,增长29.1%,货物周转量902894万吨公里,增长10.7%。
2、现代物流园区健康起步。在《西安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下,1个综合物流园区、8个物流中心、10个物流配送中心搭建出西安物流业发展大框架。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龙头,六村堡空港物流中心、引镇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建设初现规模。
3、超级市场悄然改变传统商贸营销方式。2007年随着沃尔玛的开业,西安市超级市场零售企业达到20家,比2006年增加6家,资产规模达24.44亿元,占全市零售企业的18.8%;主营业务收入5.80亿元,占全市零售业的25.1%,年平均从业人员1.23万人,占全市零售业的38.3%。企业实收资本3.92亿元,外商资本占据首位达27.8%。
(二)信息产业发展迅猛,软件业独领风骚
1、信息产业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多元化信息服务市场形成。2007年西安市电信业务收入73.58亿元,比2006年增长16.3%,是2004年的1.4倍;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56.5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64.59万户;互联网业务发展势头强劲,全市互联网用户已达119.25万户,其中宽带用户58.62万户,比2006年增长15.2%,是2004年的2.4倍。
2、软件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07年西安软件业产值达到176.6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700家,其中350多家通过省级“双软”认定,境内外上市企业3家,同时拥有以英特尔、英飞凌、华为、中兴为核心的30余家大型(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软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8万人,软件产品登记超过1100个。在网络和信息安全、电力、石油、医疗、医药等行业,西安软件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西安作为国家首批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服务外包业务在2007年取得了实质性突破,当前累计执行合同金额11346.42万美元,同比增长106.3%。
(三)金融保险业蓬勃发展
2007年,西安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15.21亿元,比2006年增长19.6%。
1、金融机构较为完备。2007年底,在西安设立分行或营业部的各类银行共19家,其中东亚和汇丰为两家外资银行,职工2.04万人,下属机构914个。2007年西安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659.50亿元,比2004年增加1497.8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97.56亿元,比2004年增加544.89亿元,年均增长10.9%。
2、保险业务加快发展。2007年底,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为代表的各类保险公司在西安设有分公司18家,下设机构354个,年末职工人数1.54万人。2007年末,西安保险金额达到10244亿元,是2004年的3倍;保险行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2.33亿元,较2004年增加32.60亿元。
3、证券交易市场活跃。2007年末,西安拥有证券公司3家,下设机构21家,职工总数1356人,其中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规模较大;拥有期货经纪公司3家,职工98人。2007年末,西安拥有上市股份公司17家,总市值694.15亿元。股市的火爆行情使2007年全市投资者开户达到了124万户,是2004年的1.6倍;2007年,累计证券市场筹措资金80.62亿元,实现证券交易总额12100.10亿元,是2004年的7.3倍。
(四)房地产业为百姓安居创造条件
2007年,全市有房地企业1800余家,有开发工作量的企业在500家左右,年平均从业人员2万余人。2007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8.73亿元,是2004年的2.3倍,年均增长31.7%;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4年的27.7%上升到40.6%。商品房开发量2916万平方米,是2004年的1.8倍。2007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60.24亿元,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增长点。
2007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34万平方米,销售额281.79亿元,分别为2004年的2.7倍和3.5倍。2004-2007年全市累计竣工住宅面积1389万平方米,购置居住环境良好、各项设施完备的商品住宅已成为百姓安居的主要渠道。
(五)会展经济为西安添活力
2007年底,在西安工商部门登记注册专业展览公司和经营范围包含会展业务的公司已有120多家,其中60多家已经加入会展行业协会。2007年全市共举办有规模展览会107个,参展商17.27万人,专业观众18.51万人次,普通观众387.94万人次,新增就业岗位2.62万个,成交金额738.9亿元,创造社会综合经济效益62.54亿元。欧亚经济论坛、世界古遗址大会的成功举办,敲开了西安会展业迈向国际化的大门。
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和社会资源市场化配置,西安市以律师、会计、房介、职介、工程监理、工商代理等为主体的中介服务市场体系正在形成,截至2007年底,全市中介服务业企业总数为4723户,占全市服务业企业总数的7.9%,仅次于商贸流通业,位居第二位。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社区服务业方兴未艾,初步构筑了以利民、便民为框架的服务体系。2007年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96亿元。
三、问题及对策建议
2007年西安现代服务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量落后于国内同类城市的现状仍未改变,发展进程慢、结构水平低等问题仍是困扰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为生产服务的金融、现代物流、会展、软件业能级偏低等问题亟待研究。根据西安实际,我们重点分析了西安现代服务业四个领域发展的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做活金融业
作为连接商品市场和其他各种要素市场的枢纽,以及贯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桥梁,金融在市场配置资源中起着核心作用。随着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西安金融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问题:1、金融业增加值总量小,增速低。从2007年金融业增加值总量看,西安为115.20亿元,在副省级城市及郑州这16城市中排在第13位,仅高于厦门、哈尔滨和长春,总量是16个城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多(57.5%)。从增速看,排在第10位,高于宁波、武汉、成都、郑州、哈尔滨和长春。
2、外资银行总量少,扩张慢。截至目前,西安只有汇丰、东亚2家外资银行,而同处西部的副省级城市成都目前有7家外资银行,并且还有2家外资银行代表处。西安市外资银行不仅总量偏少,扩张速度也慢,自2006年汇丰银行、东亚银行进入西安以来,开设的分支机构也不多。
3、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逐年加剧。2007年,西安市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4560.31亿元,总量居16个城市的第8位;贷款余额2649.41亿元,总量排在第13位,仅高于长春、哈尔滨和厦门;存贷差1910.9亿元,存贷差总量排在第4位,高于平均水平464.34亿元,本地资金未予以充分利用的问题非常突出。再从时序上分析,2007年西安的存贷差额是2000年的5.3倍。
4、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直接融资规模小。截至2007年,西安只有17家上市公司,而同为副省级西部城市的成都有35家;至2007年西安利用证券市场累计筹措资金仅80.62亿元,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没有充分利用。
对策: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度高、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的金融保险机构来西安设立分支机构,加速金融产业集聚,培育具有区域优势的金融中心;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做强物流业
由于现代物流几乎涵盖了三次产业的所有领域和部门,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已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据初步统计,西安现有物流服务企业270余家。
问题:1、观念滞后。长期以来,西安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建立对企业发展乃至对全社会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独特作用。许多企业热衷于选择自营物流方式,存在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
2、服务水平低。西安物流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同时存在一种结构性的供需矛盾。一方面,低层次的、技术含量低的物流服务供给过剩;另一方面,高层次和高技术含量的物流服务供给不足。由于企业自办物流的比例过大,专业物流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一些物流中心经营困难,正在经历高投入、低回报的时期。
3、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西安市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运输和仓储成本较高,影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2007年,西安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策:一要加快物流业“1—8—10”发展规划的落实和建设,完善现代物流业的支撑条件;二要做大做强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三要加快物流业与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的加速融合。
(三)做精会展业
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因其产生强大的互动共赢效应,已成为城市经济“晴雨表”和“助推器”。西安会展业在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进程中,也彰显出其对旅游、商贸、住宿餐饮等关联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问题:1、品牌会展数量较少。副省级城市及郑州市16个城市会展业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西安举办展览会项目64个,比成都少9个,比郑州少4个,比16个城市平均水平少34个。除东西部投资与贸易洽谈会有较大影响外,其它展会无论在知名度,还是在品牌的无形价值或扩张程度上,均与会展发达城市存在着很大差距。
2、会展条件相对较差。一是大型会展场馆少。目前西安仅有3个专业展馆。二是住宿接待能力有限。西安市目前有星级宾馆65家,在16城市中排名第15,分别比广州、成都和郑州少175、57和36个,姑且不论旅游大市的地位,仅会展业的接待能力就低于其他城市。
3、市场化程度低。西安市会展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缺乏高度专业的会展人才和专业会展服务公司,造成西安市会展业在全国范围来看,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形成会展组织者、目的地接待者完整的接待服务体系。很多大型会展还由一些非市场化的组织全部或部分垄断,会展中介组织尚不完善。
对策:一要做精欧亚论坛、东西部投资与贸易洽谈会等品牌会展;二要加快会展场馆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打造曲江、浐灞两个开发区,构筑文化旅游、商务会展和休闲度假三大体系,构建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区域性会展中心。
(四)做大软件业
软件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年的优化、整合,在“三网合一”的大背景下,成为第三产业中最为活跃的新兴产业。西安同时拥有软件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两块牌子,教育科技的优势也有利于软件业的发展。
问题:1、竞争加剧。西安软件业的优势地位在近几年面临巨大的挑战。相关数据显示,仅2006年成都、大连、杭州的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206.26亿元、145亿元和261.84亿元,同比增长均超过40%,西安同期为126.75亿元;成都、大连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超过600家,杭州市经认定的软件企业有1201家,且这几个城市2007年在软件基地的建设上都有大的举措。
2、人才短缺。随着软件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大型公司进驻,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突出。一是对服务外包企业来说缺乏熟练掌握英语的专业人才;二是缺乏动漫创作、游戏内容创意、游戏开发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三是缺乏高端管理人才。再加上国内发达城市对西安市现有的创作、设计等专业人才的吸引,也造成了人才的流失和短缺。
对策:一要加快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建设,在原有软件园的基础上,向成都市学习,兴建大规模的软件产业聚集区;二要大力建设“数字西安”,鼓励数字内容服务商在数字传媒、文化娱乐、电子商务应用等领域开发,三要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市政府整合高校软件学院、民办培训机构和企业,共同开展有针对性的软件培训,并拿出专项资金,通过抵充学费、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手段,补贴给参加培训的学员。
2008年6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8]24号),为西安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区域性、国际化现代服务业中心,必将会进一步增强西安的“聚集—辐射”能力,加速西安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对西安实现率先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是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现代服务业一般包括现代物流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其他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具有现代性、先进性、创新性、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性以及高附加值等基本特征。现代服务业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一、发展规模日益壮大。近十年来,现代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主体已从原来的制造业转换到服务业,其现代服务业的增长又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在经合组织成员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等现代服务行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重超过了1/3。
二、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制造企业非主营经济活动的外包,带动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向现代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设计,中期管理、融资和后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现代制造业内部逐渐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
三、逐渐向大城市集中。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主要是先进科技和专业人才,这些生产要素正流向城市,并通过城市集散。大型城市良好的制度环境也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服务业的规模对当地的市场容量依赖性很强,人口规模和密度是决定城市服务业比重的重要因素,向大城市集中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四、国际转移趋势越来越突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服务业的国际转移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企业把非核心的辅助型业务委托给国外其他公司,跨国公司将一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低成本国家,物流、咨询、信息服务企业给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业务提供配套服务,种种新兴业态的出现使现代服务业的国际转移愈演愈烈。
注:现代服务业内涵及发展趋势。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结合西安实际,我们将现代服务业具体界定为以下内容:现代物流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其他现代服务业。
(首发子站:陕西西安商务之窗)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