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大桥公路桥今日正式通车

2008-9-1 14:0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今天,杏林大桥公路桥通车。一桥飞架,幸福相连。杏林大桥造型最美。它的“M”形的“驼峰”造型,形成视觉上的美感,就像一条空中的飞腾巨龙,寓意厦门龙腾飞跃。   杏林大桥也是厦门目前最长的跨海大桥。
  这座桥也很特别。全国首创设置景观平台,国内不多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大桥穿过白海豚保护区核心区,铁路下面钻隧道最薄处不到3米……
  杏林大桥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见证城市的发展,而这座大桥也成为城市跨越的一个例证。
  【设计】
  公铁两用减少重复污染
  杏林大桥是公路、铁路两用,并且同步建设。为什么要公、铁大桥合建?当初,专家们经过了精心考量和论证。
  路桥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厦门岛与大陆之间的北部海湾内,地域狭窄,目前已有厦门大桥和铁路海堤占据约70米宽的海域,桥位资源十分有限。如果公路桥和铁路桥分步建设,后建的公路桥与铁路桥之间必须留有足够的距离,不仅占用的海域加大,影响通航,景观效果也差,而且增加公路两岸与既有公路网衔接的难度和拆迁量。
  公、铁大桥合建可以合理利用空间,缩小海上施工范围,大幅度减少因不同步建设对环境造成的重复污染。现在的这个合建方案,不仅符合城市规划,有利景观和环保,对通航影响较小,而且节省工程投资和海域资源的优势都很明显。
  “M”形桥身“驼峰”造型
  杏林大桥在设计上是独具匠心的。两个“驼峰”如温柔的“M”形,蜿蜒在海上,这座美丽的大桥远离传统大桥平直的 “呆板”。这样的设计,除了美观,还有一个重要目的。
  杏林大桥是公铁两用,铁路桥与公路桥只隔咫尺,如果都是直线型设计,夜晚对面火车的灯光太亮,很容易让汽车司机眩晕。专家讨论后决定,将铁路桥设计成直线,隔壁的公路桥以“M”形起伏,高低落差,使得对面火车的车灯不会对公路上的车辆造成眩光影响。如果没有进行这样的设计,大桥上就得安装防眩装置了,麻烦不少。
  200多米景观平台全国首创
  在大桥最高的“驼峰”处,有景观平台,以方便市民观赏风景。这个平台长200多米,左幅最宽度20.3米、右幅最宽度27.3米,而大桥整体桥面单幅宽度15.5米。路桥集团说,这样的设计方案在全国都是首创。
  这个平台采用钢管型钢组合支架施工,仅钢管桩平台以上支架杆件就有70万多根,约4500吨。
  【工艺】
  “金钟罩”牢牢支撑住铁路
  “金钟罩”?对,没错,并不是武侠小说里才用到这东西,杏林大桥的建设也少不了它。这是一种现代化的施工工艺。
  杏林大桥公路桥东连高崎立交,这个立交与成功大道、疏港路高架相连接,形成两条下穿隧道。其中一条要穿过每天都有火车通行的铁路,而隧道埋深却很浅,最浅的不到3米,也就是说,隧道顶离铁路最薄的地方不到3米。怎么办?这么薄的厚度如何支撑飞速而过又非常重的火车?而且,施工过程中无论如何都必须保证火车的正常通行,不能使铁路发生下沉。“金钟罩”的工艺用上了。
  隧道开挖前,先在周围做一圈支护。也就是将一根根直径30厘米的钢管,打进土层,每根钢管之间相距40厘米,然后在钢管中间浇注钢筋混凝土。上侧、两侧,三面钢管形成一个坚固的“金钟罩”,牢牢支撑住上面的铁路。然后,才在中间开挖。隧道建成后,隧道本身也形成支撑力,“顶”住“头上”飞驰而过的火车。
涵盖常规桥梁施工所有形式 
  施工方告诉记者,杏林大桥结构形式多样,工序转换频繁,基本涵盖了常规桥梁施工的所有形式。
  杏林大桥跨海主桥海域位于潮滩地带,退潮时大部分都是滩涂,大型船舶无法进入,没法采用集美大桥那种比较先进的节段悬拼工艺,也就是陆地预制桥面,再运到海面桥墩上拼装。
  经过多种方案比选,专家决定,杏林大桥上部结构采用挂蓝、移动模架及支架现浇施工,这涵盖了常规桥梁施工的所有形式。
  【武器】
  钢护筒:防止泥浆搅浑海水
  海上建大桥,得在海底钻孔打桩,这必然会产生不少泥浆。钢护筒就是用来防止泥浆搅浑海水的。
  钢护筒用1厘米厚的钢板卷成,直径有的2米,有的1.8米。进行海底钻孔打桩时,工人先把钢护筒垂直打入海底要钻孔的位置上,然后在护筒里面钻孔。打桩产生的海底泥浆,不会漏出来,不会搅浑了海水,从而保证了海面的清洁。
  打桩产生的泥浆,全部运上岸,进行循环使用。海泥固化后,又可以成为土壤。
  钻锤:更耗时却保护生态
  钻锤,这东西似乎很常见。现代化的杏林大桥在施工过程中,有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特意“抛弃”了更先进的工具,采用比较“原始”的做法。
  海底钻孔打桩时,很怕碰到非常坚硬的大石头。机器打不下去,最方便的就是海底爆破法。但这是万万不行的,因为担心对生态造成破坏。于是,钻锤派上用场了,碰到坚硬石头,就用钻锤砸,虽然要花去更多的时间、更高的成本,但和生态做衡量,那就值得了。
  麻袋:减噪避免骚扰白海豚
  麻袋比钻锤更常见了,在杏林大桥的施工中,它除了装东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就是和土工布一起,垫在发电机下面。这可是新鲜事啊。其实,垫上麻袋,是为了减少发电机使用时产生的噪音,并防止油污泄漏造成污染。
  如此小心翼翼,是为了保护一种可爱并且珍稀的物种——— 白海豚。杏林大桥穿过白海豚保护区,如何在施工中保护好白海豚,成为施工单位考虑的一个重点。大桥建设前,专家就多次对施工中的生态保护工作进行了充分论证。
  施工船舶在西海域内航速限制在8节以下,以免白海豚躲避未及而受伤害。车辆在栈桥上通过时,不许鸣笛,以减少噪音。同时,施工单位制定了《中华白海豚应急救助预案》,在施工中落实白海豚保护岗位责任制,严禁水下爆破作业。
  施工方还在栈桥上专门搭设了白海豚观测站,配备高倍望远镜,安排专职环保员24小时对施工场地附近200米水域白海豚活动进行观测,最大限度减轻施工噪声和冲击波、震动对白海豚生活环境的影响。
  【数字】
  大桥建设用掉17万吨钢材。
  据预测,至2010年,杏林大桥的日交通量将达到33800辆,至2027年将达到67100辆,可大幅度缓解厦门大桥日趋严重的超负荷交通压力。
  【名片】
  杏林大桥起点接杏林侧杏前路至沈海高速,终点接厦门本岛高崎侧高殿二号路及成功大道,全长8.53公里。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全桥宽32米,设计行车速度为80公里/小时。工程总投资约27亿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