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化集团:利润增长285.1%的背后

2008-9-1 12:4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8年以来,经济“寒流”汹涌而来。有关中小企业倒闭的消息在珠三角、长三角各地频传,纺织业等传统的出口制造业企业生存形势尤其严峻。 
  以纺织、化工等为主导产业的萧山,不少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美国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银根紧缩等成为悬在中小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日益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与市场环境下,传化集团却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与服务业总收入79.33亿元,同比增长87.69%,实现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285.1%。

  在生存压力骤增的情况下,传化集团为何还能保持如此高的增长?

  企业样本:传化的“多元化”战略

  8月30日,传化物流基地交易大厅的电子显示屏不停地刷新着,成百上千条滚动的货运信息释放着市场信息。在人声鼎沸的交易大厅里,一位外地货运司机小曹在屏幕下记下电话号码并一一询问,最终拉着满满一车货物去了南昌。

  小曹以前卸下从南昌运到萧山的货物,只能空车返回。这次,他在传化物流基地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运货信息,不但回转的油费、过桥、过路费有了着落,还可以小赚一笔。而此时,扎营在物流基地的某物流企业账单上,又多出了一笔成功“匹配”司机和货源的生意。

  运营5年的传化物流基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新型的物流商业模式。入驻其中的一些物流公司,很多当初1年才几万、几十万元的交易额,如今已发展到了几千万元的业务规模。

  传化物流基地成为传化今年上半年闪亮业绩的一个有力支撑。

  “在化工产业发展积累一定实力之后,传化就积极谋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着企业的转型升级。从2000年开始,传化先后进入了农业和物流两大全新产业领域,开启了多元化发展征程。” 传化集团副总裁陈捷说。

  如同众多萧山的民营企业一样,传化的第一步是进入门槛较低的液体皂。

  从此以后,化工被确立为传化的主营业务,并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提升,在化工领域朝着“小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传化股份主攻纺织助剂,传化华洋主攻荧光增白剂,传化涂料是内外墙涂料,传化花王则生产洗衣粉、洗洁精等产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传化2005年接手的新安化工,在当前不景气的市场行情中异军突起。以草甘膦和有机硅为主要产品的新安化工,实现了“草甘膦—氯钾烷—有机硅—盐酸—草甘膦”的闭路循环生产系统,今年上半年的利润比上年同期翻了两番,巩固了传化化工的主业地位。

  在立足主业的前提下,传化实施的多元化战略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2003年,传化首创的“公路港物流”商业模式,依靠物流的信息平台和大型物流基地为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了全国物流信息网络,实现了往返物流业务衔接,并提供了一系列增值服务,如仓储、运输、配送、转运等多种功能,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物流模式。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何黎明说,传化公路物流港的建立,是对中国传统物流模式的一次颠覆式变革,宣告了一个新物流时代的到来。 

  运营5年的传化物流基地,如今几近是满负荷地在运转。400多家物流企业入驻,每天有熙熙攘攘的卡车司机在查看等待着货源信息。

  在农业领域,传化创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之路,建立了“政府扶持、部门支持、企业化运作、农民受益”的运作机制和“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种子、种苗和新型农资为载体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帮助农民克服“自然风险”和“经营风险”。传化农业的嫁接苗,使农民每年每亩增加收益3000元,累计让农民增收达2.9亿元,惠及约6500户农民。

  转型升级效果:利润增长285.1%

  传化在转型升级中的主导思想是做精主业。如今,传化化工在中国石油与化工行业百强企业中位居19位,进入了中国石油与化工行业的主流阵营,其化工类产品在业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纺织化学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造纸化学品APC产能全球第一,塑料化学品增白剂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草甘膦产量全国第一、全球第二。 

 为拓展发展空间而开创的“公路港物流”商业模式发展势头迅猛,2007年,江苏传化物流基地成了第一个复制的样本。如今,分别投资近10亿元的江苏传化物流基地、成都传化物流基地,计划将在今年底陆续投入使用。上海、郑州、长沙、福州等地的基地也已在调研规划中……

  传化农业,逐步朝着盈利的方向发展。

  根据传化集团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传化集团实现工业与服务业总收入79.33亿元,同比增长87.69%,实现利润14.6亿元,同比增长285.1%。

  转型升级感悟:提前10年想,提早5年做

  “做任何一项事业,传化都是提前10年想,提早5年做。”传化集团副总裁陈捷谈及企业转型升级时说,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产业选择上,要有领先一步的战略眼光,要选择符合国家产业发展导向、各级政府支持、自己愿意做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蓝海事业领域;要将创新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创新包括技术与服务创新、制度与机制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此外,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不可或缺的是,要以开放与包容的心态,善用能人,敢用能人,并且不断加强品牌文化等软实力建设,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