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口岸:为物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8-8-6 14:1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陈夏 林远凤 实习记者 黄雪仪 何锦明
    编者按: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 “MadeinChina”的商品遍布全球。制造业在珠三角地区生根发芽,由此形成 “黄金产业链”,也催生了物流行业。
    深圳作为国内首个物流基地,物流市场化程度最高,被定位为支柱产业;而香港以其发达的物流业和先进的管理、服务水平成为物流业的 “国际大家”。30年口岸史、30年物流史,都成为窥见改革开放30年成就的重要窗口。
    哈佛大学教授安瑟尼·G·欧廷格说: “没有物质,就什么也不存在;没有能量,就什么也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东西也没有意义。”深圳由改革开放前的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口岸作出了突出贡献,间接促成了物流业的发展。
    建立经济特区前,深圳只有罗湖和文锦渡两个陆路口岸。当时从罗湖口岸出入境的主要是深港两地边民,以客运为主。文锦渡口岸通过一座简易的木桥与香港相连,作为运输牲畜的通道。
    建立经济特区后,深圳成为中国改革的前沿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加强了与世界各国和地区进行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口岸顺势得到高速发展。在260公里的海岸线和与香港相连的27.5公里的陆地上,深圳改扩建了原有的两个小口岸,兴建了一批新口岸,形成了海、陆、空口岸俱全,一、二线并举的开放格局。
    回忆起深圳的建设,文锦渡的一位老居民深有感触。早在深圳建市前,文锦渡只是供港鲜活商品的贸易口岸。自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只有一座小木桥连接深港两地,出口鲜活商品依靠农用手扶拖拉机或人力运输出入境。成立特区后,很多运载物资的车辆出入文锦渡口岸,泥头车、货柜车随处可见,主要是城市建设的物资运送。1976年5月25日,该口岸第一座公路桥落成并投入使用,出口的鲜活商品开始改由汽车接泊——货物由内地汽车运过边境后,再由香港汽车运走。1978年10月,文锦渡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并于1979年1月12日与香港正式直通货运汽车,实现了质的飞跃。
    口岸在发展过程中曾面临种种难题。李先生1982年在口岸动植物检验单位工作,谈起当时的状况仍然记忆犹新。由于口岸通关设备简陋、货车流量大、通关程序较为复杂,当时大部分的检查工作都需要靠人工操作,检查人员工作量大,车辆达不到100%质检。加上检查人员数量有限,车辆拥挤的情况较为严重。
    “这些在过去经常困扰检查人员的问题,现在都已经解决了。”李先生感慨道。1989年开始便居住在口岸附近的魏女士回忆,口岸建设前片区附近是杂草荒滩,农田较多,道路难行,交通堵塞状况比较严重。后来政府开始建设口岸基础设施,并对片区环境进行了整治。如今,文锦渡口岸片区的环境已得到很大改善,极大地促进了口岸的发展。
    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经文锦渡口岸进出境的车辆、货物大幅增加,仅凭一座公路桥已经不能满足货车运输的需要。1985年2月10日,第二座公路桥建成并投入使用,扩大验放地3万多平方米,实行出入境车辆分桥行驶。2000年,文锦渡口岸通关时间延长了5个半小时,运力也得到了提升。资料显示,2000年经文锦渡口岸出入境车辆268.4万辆次,比1979年的9万辆次增长了28.8倍。
    1985年5月始建的皇岗口岸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客货综合性公路口岸,也是我国惟一一个全天候通关的口岸。1989年12月29日,皇岗口岸货运部分启用通车。
    口岸办秘书处副处长庞建虎把20世纪80年代对货车的检查比喻为 “八国联军”,包括海关、边防、动植物检验检疫、商品检验、卫生检验、港务监督、船舶检验和签证管理等八个检查部门。检查手续繁琐,技术设备落后,通关效率低。另外,由于货车尾气对检查人员的身体造成损害、培训期限有限制等因素影响,很多检查人员都提出辞职,间接影响着口岸发展。1993年,国家把深圳作为通关模式改革试点,对查验手续和技术观念进行改革,把边检、商检和动植检统一为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并且实行边检人员职业化,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1994年11月3日起,皇岗口岸在深圳率先开辟两条货检通道试行24小时通关,并设置了空车验放专用通道。1999年10月,口岸实行车辆自然分流通关,除部分货物、车辆按照有关规定维持现行做法从指定口岸进出境外,其他行走文锦渡、沙头角口岸的货车在原行走口岸关闸以后,可行走皇岗口岸24小时通关的货车通道,大大方便了货物的运输,口岸运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皇岗口岸逐渐发展成为深圳货运公司的首选口岸。1991年,出入口岸的车辆151万辆次,日均4136辆次。2004年,出入口岸车辆达到1075万辆次,日均2.94万辆次,比1991年增长7.1倍,年均增长率达18%。
    回顾历史,庞副处长提到口岸在发展初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的西涌口岸和梅沙口岸,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太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他认为当时口岸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不够完善,而现在得到了加强,越来越突出人性化的服务。
    目前,口岸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运输方式齐全,涵盖了海、陆、空三种运输方式,主要以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为主,在运输方式上直接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口岸;第二,口岸查验人员众多,人流量和货流量大,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运营科技含量较高,目前口岸日通关量占全国75%以上,并拥有全自动的电脑识别系统等较为完善的通关设备。
    1989年5月动工兴建的机场一期工程是我国第一家以地方投资为主兴建的机场。1991年10月,机场建成一条国际标准跑道,一座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的候机大楼,36个停机位和24万平方米的货运停机坪。一期工程还同时建成1座客货码头和油料专用码头以及其他配套辅助设施。199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机场口岸及附属的福永码头正式对外开放,机场口岸成为集空港、海港为一体的开放口岸。1995年5月,先后开通了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等客货航线。1996年4月,二期新航站楼扩建工程正式动工,投资额12.5亿元,原计划3年的工期提前于1998年12月落成。1999年开通马来西亚、汉城、菲律宾至深圳货运包机。2000年,货邮运吞吐量20万吨,已发展成国内第四大繁忙机场。
    从立项到建成再到投入使用,附近居民洪先生对机场一直以来的变化非常熟悉。在他的印象里,机场1989年以前是一片田地和鱼塘,当地居民以农耕为主。机场由建设到正式落实使用,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现在已经成为拥有一流的设备与技术的国际化机场。
    目前,机场拥有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航空货站和24万平方米货运机坪,建有现代化的立体散货及集装货处理系统,启用了货物存放、存取机械化自动系统,并配备了电脑自动化语音查询系统,方便了货运代理公司处理货物,为货主提供了规范、流畅、便捷的服务。
    作为全国四大航空港之一,深圳机场是中国境内惟一实现海、陆、空联运的现代化机场,带动了片区附近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给中国物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机场口岸的不断发展拓展了机场片区物流业发展空间,片区内的物流公司也从几年前的寥寥数家发展成为一个物流园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