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港规划通过国家批复 2020年TEU吞吐1700万

2008-8-6 13:0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市港口口岸局获悉,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规划--《大连港总体规划》日前正式获得了国家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的联合批复,为依法建设港口提供了依据。其中规划大连港吞吐量到2010年、2020年将分别达到2.5亿吨和3.93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800万TEU和1700万TEU。   据介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强力推动下,从2003年至今,历经5年时间,《大连港总体规划》于2008年7月15日正式获得国家交通运输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的联合批复。《大连港总体规划》是大连市港口又好又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实施港口发展宏观调控和岸线资源整合的重要依据。《规划》的批复,标志着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港口核心功能的规划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必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港航立市”战略实施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做好《规划》的宣传工作,现从规划的重要意义、规划的创新特点、规划的核心内容、规划的依法实施等四个方面解读规划。
  在《大连港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的同时,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大连市港口已经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从2003年到2008年,经过五年的建设,全市新增港口泊位56个,生产性泊位总数达到194个,港口通过能力达到2亿吨,比2003年提升2.5倍,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230万TEU。五年来,“一岛三湾”核心港区建设深度开发如火如荼,长兴岛新港区建设初见成效,以大窑湾二期、大窑湾三期、30万吨级原油码头、30万吨级矿石码头、汽车码头、长兴岛多用途泊位等一大批大型专业化深水码头陆续投入运营为标志,港口在适应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要求方面迈出了更大的一步。随着金窑复线铁路建成通车,长兴岛铁路工程、大连湾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大窑湾集装箱中心场站工程等铁路集疏运建设工程全面推进,使大连港口的辐射能力大大提高,口岸功能进一步延伸。
  大连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历史上就曾经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新的发展时期,大连港担负着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重任。为了充分反映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对港口的需要,本次规划突破了传统的港口规划理念,特别强调港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把港口的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发展水平与腹地经济振兴、环渤海区域发展乃至东北亚区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把港口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中,实施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力求使港口成为推动和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港口的规划目标上,充分考虑东北老工业基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在港口的规划布局上,与东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辽宁省“五点一线”、大连市“一岛十区”和“两区一带”产业布局紧密衔接,按照产业的需要来布置港口,以港口来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形成港口和产业互为依托互动发展的态势。
  大连市所属大陆和岛屿岸线共1906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288公里,约占辽宁省大陆海岸线的60%,辽宁省适于开发港口特别是深水港的基岩海岸几乎全部位于大连市辖境内,港口岸线资源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管理体制、航运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型港口规划建设仅仅集中在大连市沿黄海一侧的大连湾、大窑湾内,而在渤海一侧绵长的岸线上,没有大型港口布置,与大连市“两区一带”临港产业布局和公路、铁路等集疏运体系布置极不协调,更无法适应环渤海经济发展和港口竞争需要。
  规划突破原有港口发展范围的局限,放眼大连市1906公里的海岸线,在大量勘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大连港以黄海区域大窑湾核心港区和渤海区域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的两大发展重点,相应发展其他中小港站的多层次发展体系。在现阶段进一步加快 “一岛三湾”综合运输核心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渤海岸线开发建设长兴岛临港工业港区,形成大连市黄、渤海两岸大型港口比肩共进的发展态势。长兴岛港区开发填补了大连市在渤海沿岸没有大型港口的空白,为我市临港产业开发和港口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大连港百年发展历史过程中,大连湾西岸是大连港及大连市“以港兴市”的主要发源地,先后建设了大量的港口及厂矿企业码头、船坞等设施,是改革开放20余年来大连港运输生产的主要依托,从19世纪末开港以来,大连港港口布局结构未经历任何大的调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区域港、城发展关系中的客观矛盾已经凸显,一方面不合理的港区功能布置也给港口资源整合带来障碍,另一方面土地、岸线利用及城市交通、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难以继续适应港口现代化和国际航运大型化、集约化发展的需要。为此,本次规划明确提出港口分工调整的具体方案,特别是明确了集装箱、油品、散矿石、粮食等专业化货种的功能布局,从规划层面避免了大连市内部功能雷同的重复性建设,为把大连港建成层次清晰、功能完善、核心竞争力强劲的现代化国际大港奠定了基础。第一次把老港区城市化改造纳入大连港总体规划,对老港区改造所涉及的港口功能调整、港航商贸服务区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完整地阐述,为老港区改造提供了参考。 
  背景资料:
  港口目标:规划大连港吞吐量2010年、2020年将分别达到2.5亿吨和3.93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800万TEU和1700万TEU。
  港口定位:规划大连港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辽宁省、大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产业链、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支撑,是辽宁省、大连市和东北地区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联接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把大连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对外贸易、金融中心,全面提升大连市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础。
  岸线规划:规划大连市港口岸线共约370 km,优良岸线主要分布在黄海一侧的大窑湾和大连湾地区、渤海一侧的凤鸣岛~长兴岛地区。其中已充分开发的岸线66 km,已开发或起步开发的约103 km,200余km有待开发,具有广阔的港口开发空间。
  总体规划:规划大连港将以“一岛三湾”(大孤山半岛、大窑湾、鲇鱼湾、大连湾)综合运输港区和长兴岛临港工业港区为核心,相应发展大连湾西岸和普兰店湾诸港区、旅顺新港港区及庄河港等中小港站,形成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的总体发展格局。构建集装箱、石油、铁矿石、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七大专业化中转运输系统,打造以石化、装备制造、船舶制造、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四大临港、临海产业基地,构筑综合物流、国际邮轮、航运商务三大服务中心。依托“两大核心港区、七大运输系统、四大产业基地、三大服务中心”,形成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港口服务体系。
  “一岛三湾”核心港区:包括大孤山半岛周边的大窑湾港区、鲇鱼湾港区、大孤山南港区、大孤山西港区、和尚岛港区等。核心港区通过各港区的功能分工和有机结合,集中发展港口中转综合运输及相关的物流、保税、信息等现代化的港口服务功能,构筑大连港综合运输体系的核心,为整个东北地区各类物资转运和对外贸易服务,使之成为现代化大连港的重要标志,成为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载体。
  长兴岛港区包括:长兴岛、西中岛、凤鸣岛一带的葫芦山湾、董家口湾,是辽东半岛尚未开发的优良港口资源,其岸线、土地和交通位势等条件优越,具有发展成为大连港又一个大型深水港区的良好前景。规划长兴岛港区以葫芦山湾公共港区港起步,逐步形成大型临海石化、冶金、造船和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远景成为大连港公共运输功能进一步扩张和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和新的港口发展重心,总体港口容量相当于或超过现有的“一岛三湾”核心港区,可以满足21世纪大连市港口的发展需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