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激增 出口企业急需四招防身法门

2008-8-6 12:5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出口坏账是出口企业的噩梦,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出口企业身陷这场噩梦之中,其导火索是2007年下半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而究其根源则在于企业内部管理。提升风险意识和管理,增强自身谈判地位,已成为出口企业的当务之急。     
  次贷危机激增出口坏账 
  “从年初开始,我们明显感到工作量大起来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浙江分公司业务管理处处长林晨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浙江出口企业向他们报损的案件数量激增,特别是涉美大案和金额超100万美元以上的大案显著增加。 
  今年2月,美国一家大型箱包企业破产,殃及浙江5家企业的500多万美元应收账款。1个月后,一家占据近一半美国市场份额的便携式发电机生产商提出破产申请,又导致我国企业1055万美元的出口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美国是全球转口贸易的最大贸易国之一,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已波及到欧盟、日本等多个经济体。因此,出口坏账激增的情况还不仅仅发生在单纯的对美出口领域。
  中信保浙江分公司今年1-5月共受理了报损案件169起,涉案金额3034万美元。今年1至5月的理赔已达到了89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25.6%。 
  出口坏账颇具杀伤力 
  商务部研究院曾经作过估算,中国企业被拖欠的海外商账已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正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而这一估算还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作出的。 
  商务部研究院的另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外贸坏账率约为5%。 
  出口信用保险报损案件反映的数字最为真实,但也只是冰山一角。林晨对浙江省的情况作了分析后认为,目前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对当地一般贸易的渗透率约为5%,而参保企业事先可以享受到国外客户的资信调查,出险率应当低于未参保企业。因此,今年1-5月,浙江出口企业已发生的出口坏账可能接近10亿美元。 
  与同期浙江约590亿美元的出口额相比,10亿美元只占到约1.5%。但考虑到出口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大多在10%以下,这笔出口坏账就相当于同期浙江出口企业约1/6的利润。      
  四招化解坏账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陈宇峰建议,出口企业不但要对境外企业进行充分的信用状况调查,并采用安全迅速的结汇方式,而且要积极催收呆坏账,提取坏账准备金,同时要充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这一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政策性金融工具,减少企业收汇风险。 
  而欧美出口企业的外贸坏账率只有0.25%至0.5%,这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外贸信用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国的政府公共部门应定期公开境外企业的信用情况,同时扶持建立信息评级机构,对国外客户来华贸易情况进行长期跟踪。 
  专家认为,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外商谈判地位不对等,也是导致应收账款风险积累的内部因素。特别是谈判地位不对等使中国企业被外商牵着鼻子走,在很多情况下,拖欠应收账款已经成了外商压价的杀手锏。而谈判地位不对等的重要原因,则是产品同质化,使得外商可以从容选择出口企业,出口企业则唯恐订单旁落。因此,"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泥淖"并非泛泛之论,而应成为出口企业的防身法宝。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