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供给者”共分一杯羹

2008-8-5 14:2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黄丽慧
    日前,在华东交通枢纽江苏省连云港市,钢铁龙头企业宝钢股份和来自煤矿、铁路、港口、海运等九家单位的负责人一起商讨建设互利共赢的华东煤炭供应链。而就在不久前,宝钢刚刚与澳大利亚FMG集团(Fortes-cueMetalsGroup)签订了一项长达10年的铁矿石购销协议,协议供矿最多可达2000万吨/年。此外,武汉钢铁集团也在就入股西澳大利亚州西皮尔巴拉区的磁铁矿项目50%的股权与中信泰富进行磋商。无论是找煤还是找矿,各大钢铁企业在国内铁矿资源无法满足供应的情况下,纷纷涉足国内外铁前资源,建立长远的供应链条。
    从煤炭、石油到天然气,再到铁矿石、有色金属,各种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一涨再涨。行业利润一再向上游集中,也正好给钢铁企业以战略性的眼光思考的契机。
    如业内人士所言, “中国钢铁企业的上游供应源头一直控制在别人手里,在历年铁矿石谈判中话语权非常微弱,发展相当被动。随着钢铁企业与矿石商两者利益争夺的加剧,缺乏铁矿石资源的钢铁企业将难以生存。”
    随着上游原燃料的不断涨价,使钢铁产品的利润空间随之压缩,成为目前制约钢铁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利润向上游转移的趋势比较明显,矿石、炼铁、生铁等的价格在2004、2005和2006年都呈稳定的态势,但到2007年就翻了一番。为了应对被动局面,各钢铁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上游产业,希望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占据上游部分原燃料,形成完整的闭路循环产业,从而增强自身抵御市场的能力,降低因成本上涨带来的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一些钢铁企业则将钢铁原料管理关口前移,与供应商建立牢固的供应链,为稳定供应奠定基础,应对钢铁原料 “货紧价扬”,缓解企业原料采购的压力。
    参股上游企业,作为钢铁企业应对涨价的一种成熟手段,越来越被国内钢铁企业所熟练掌握。正如中钢协一位人士所说,在面临铁矿石大幅涨价之时,国内钢铁企业借鉴国际钢铁企业的经验,大范围投资国际矿石开发行业,以期参与上游企业,在成本上涨的同时赚取矿石上涨的利润,平衡企业的收支。
    有人士分析,在当前煤价高企及库存紧张的情况下,可能不仅仅是经营电煤的企业在寻求合营,钢铁企业也要寻求与煤炭企业的合营,如武钢与平煤合作就是一例。
    不论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归根结底,钢铁企业的生存之路在向着争取上游原燃料产业,建立产业闭路循环的方向发展,钢铁企业应积极行动起来,共同抵御市场经济的挑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