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发展瓶颈 中国制造自我救赎
2008-8-29 16:1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2008年,对中国经济来说是艰难的一年,对已是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来说更是如此。原材料上涨、劳动力成本提升、物流费用增加,令原本价格低廉、产量巨大的中国制造优势不再明显。
“机会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己创造。”对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做出了剖析后,专家学者给出了中国制造唯一的出路。
突破低级制造,抓住调整机遇
中国制造业在经济发展当中占有主导的地位,制造业企业的数量在中国所有企业当中占91%,收入占86%,利润占73%。然而随着成本的提升,本处在微笑曲线低端的中国制造业形式更加严峻。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似乎正面临着工厂流失的窘境,一些工厂逐渐将目光转移到了印度、越南,或者东南亚那些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和地区。
不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却认为,这也正为中国制造提供了一次契机,从而摆脱过去低端的制造,加速研发和自主创新,走到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
“很大程度上,中国制造是依靠隐形的优惠政策。” 魏加宁指出,所谓隐形的优惠政策指的就是资源要素价值的扭曲,包括土地、资源、劳动力等的价格。因此在这样一个价格扭曲的环境下,中国实际上是把大量补贴给了外国的商人和外国的消费者,自己辛辛苦苦只挣了一点微薄的利润。
而中国制造这样的发展模式正面临越来大的困难。“不仅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越来越严重,而且我们自己的环境、资源方面的损耗也越来越大。并且要不断地为经济过热所困扰。”魏加宁说。今年的经济形势非常复杂,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由于通胀的原因,国家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贸易环境不会有太大改变,因此,中国制造把工作重点放到自主创新上来,加强研发和自主创新,才是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困境的唯一的出路。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分析认为,中国经济步入调整期后,中国制造业应该抓住其中的发展机遇,提高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当前形势是,中国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制造业短期面临宏观环境偏紧,但中期仍较宽松。
借此经济调整期,资金也将有机会流向中国制造。尽管未来三年可能都是调整期,但未来五到十年制造业还是有很大的机会。未来三年内与出口关联性大的制造业、房地产关联大的制造业和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但由于中国的社会资金充足、国内需求旺盛以及仍将存在下去的低成本优势这三方面的原因,中国的制造业还有很大的发展前途。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的错配问题,即过多的资金放在了房地产和依赖于外资的出口上,导致制造业资金不足。
“去年,中国整个资金的供给多于它的投资,多1.28万亿。94%给房地产了,制造业没有得到,而今后应该把钱更多地投到高端制造业。”王小广说,他估计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会在调整期后有大规模的增长,例如汽车每年的销量可以在三千万辆以上。这就是他所说的五年之后的大发展。
中国制造自主创新刻不容缓,国际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教训足以让中国企业吸取。曾经过分依赖出口的东南亚模式已经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破产了,中国持续这样的模式将来也会有危险,因此必须主动改变发展模式。王小广认为改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消费模式的转变;产业偏向的转变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内地转移。关于第一点,他认为中国的消费文化讲求吃住,是封闭型的;而西方讲求玩乐,是开放的;由此产生的结果是中国的投资趋向房地产等的消费,不能创造财富;而欧美的趋向于创新,能够源源不断的创造财富,这是最需要改变的。其次是国家必须改变对房地产和出口的过分看重,抵制住GDP的冲动,将资金投入到见效较慢的制造业上来。而将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内地的同时要在当地创造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现代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形成中国内部的雁阵发展模式。同时他不太赞同“通过高科技产业的突破,来实现自主创新”的提法,他认为重要的是在高端制造业上形成竞争力。
而日本的成功先例则值得借鉴,从一开始就考虑资源、环境的承受力,需要“紧凑化”的自主创新。要完成这样的转变就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需要用政策扶持民营企业,形成中国自己的跨国企业。
中国制造练内功,信息化成中坚
在对中国制造开具良方的前提是了解中国制造本身的特点。计世资讯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存在如下几个主要的特征:第一是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第二是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价值不高;第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近两年来,国内制造型企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压力在不断增加,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不断升值等宏观面上的巨大考验,导致企业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如何有效的控制成本,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已成为当务之急。事实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制造企业把实施ERP系统作为有效改善以上问题的主要手段,整合供应链。因此它们对ERP系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其中的生产制造环节。ERP的生产制造模块是用户目前和未来需求最迫切的产品,包含生产制造模块的ERP系统是制造企业未来几年的重要需求方向。
计世资讯副总经理曹开彬说:“我们谈到中国的制造业,实际上在中国国民经济的当中占有一个很大的比重,制造业选择ERP产品的时候,实际上对生产制造非常关注的。”
计世资讯在调研中发现,现在很多的制造企业以前的需求主要是管管库存,管管销售,管管订单,现在很多的企业的需求在加深。包括生产信息化的管理,包括车间的管理,包括很多的咨询工序的管理等等。这些是对原先的只有说财务的产品是不够的,需要对生产制造整个人财务,产供销的整个需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生产制造ERP是制造企业关注的一个热点。
同时,现在中国制造企业选择ERP也呈现出了几个新的特点。第一对ERP产品的功能,有两个特点的要求,第一覆盖面要求足够广,第二应用的深度要足够深;第二现在很多人对高并发的需求比较大;第三对海量数据的一个支撑,因为现在需求量大的话,对处理海量数据的要求很高。也是很多高端用户选择高端产品的一个关键点。所以很多重大型的企业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在加强。而未来ERP的发展趋势是,一是生产制造ERP还会跟行业化更紧密地结合;第二是整个ERP产品,它的灵活化和模块化的发展;第三,用户的ERP需求与相关的产品结合起来。
生产制造ERP行业白皮书发布 神州数码ERP本土登顶
在2008中国制造业高峰会上,计世资讯(CCW)发布的《2007年中国生产制造ERP行业白皮书》中显示,在中国生产制造ERP产品市场中,神州数码ERP以14.1%的市场占有率二度位居本土品牌第一,超越了国外厂商Oracle和国内的用友、金蝶等知名厂商,直逼世界管理软件巨头SAP,同时在产品成熟度、品牌知名度方面位列第一。
中国制造业通过采购、生产、销售实现盈利,通过盈利实现增值,这个增值的过程是一个制造业的核心的东西。不管是为资本谋回报,为员工谋盈利。制造业最核心的观点就是盈利,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神州数码ERP)的北方区总经理周增瑞深谙企业生存之道,这对神州数码ERP的研究设计起着指导作用。
“使用信息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率,主要体现在控制成本、提升速度和保证质量三方面。” 周增瑞解释说。神州数码ERP能够做到“第一是整合并优化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协同并行工作;第二是数据源统一,动态更新、并形成反馈闭环、实现对业务的连续性支持;第三是业务全过程受控,可持续跟踪、控制并改进业务流程。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缩短交货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综合竞争力。信息化战略和经营战略有机配合,提供产品创新和管理优化的协同平台。
先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富对此感同身受,三年的时间里他将一年几千万亏损的企业变成一个盈利几千万行业内排名第二的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去这个企业之后,我说我用三年的时间,使这个企业的利润翻三倍,通过今年上半年的经营来看,这个目标基本实现了。”刘文富说,运用易飞ERP进行管理,现在已经大胆放权,每天早上只看看电脑,会有更多时间考虑企业战略调整问题。
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未来与发展:一个是宏观政策,国家政策;另一个是微观政策,就是企业自身的内在素质。那么企业内在素质,就是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绩效管理、盈利模式、企业文化等。而信息化正是企业锻造内在素质的助推器。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