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水道”通达长三角
2008-8-28 14:1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春水奔涌向东流,条条江河正成为安徽融入长三角的天然通道。尤其是淮河水系已成为皖煤东运的第一通道。条条水上“高速公路”落成,为安徽物流大进大出提供了最便捷的走廊;艘艘现代化船舶下水,让安徽的资源、产品通江达海,换来滚滚财源。安徽水运,流“金”淌“银”,成为奋力崛起的强有力支撑。
江淮水运异军突起
马鞍山港,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500万吨,同比增长50%以上;与港口铁矿石吞吐量一同增长的,是安徽国企龙头马钢的经营业绩:1至6月,马钢销售收入达380多亿元,同比增长约90%。
大江茫茫水运忙。运输船满载货物,连成一线,迤逦延伸至天边……这是八百里皖江上常见的风光。近年来,安徽水运犹如斜刺里杀出的一匹“黑马”,在全国异军突起。截至目前,皖江6市——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巢湖,港口总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在中部沿江四省高居第一。全省营运船舶近3万艘,总运力达1419万吨,内河总运力位居全国前列。
在人们的印象中,内河航运往往只是公路、铁路运输的补充。而省交通厅提供的数据却彻底颠覆这种“直觉”思维:上半年,全省水运货物周转量达245亿吨公里,而同期公路货运周转量为302亿吨公里。水路已与公路“比翼齐飞”,成为当前物流运输最主要的支柱之一。
与公路、铁路相比,水运运量大、污染小、运输成本低,与汽车、冶金、石化、水泥、建材等重化工行业正好匹配。对崛起的安徽制造业及如日中天的煤炭等资源产业而言,水运无疑是最好的运输方式。而安徽一省兼有长江、淮河两条“黄金水道”,加之河汊密布,湖泊众多,水运发展无疑具有“先天之利”。
但天然优势,并不意味着必然“胜势”。我省大力推进航道等级化、船舶标准化、港口机械化,将安徽水运送上发展“浪尖”。今年上半年,水运建设完成投资6.08亿元,同比增长83%。而整个改革开放30年间,全省水运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改善航道里程163公里,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04万吨,港口吞吐量自2003年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一年一个台阶,到去年底达2.4亿吨。今年预计将接近3亿吨。
皖江命脉生机勃发
“海螺”通过皖江运输的水泥,一年超过3500万吨。目前,这家企业的自建码头,遍及马、芜、铜、宜、池州等市,蓬勃发展的皖江水运,让企业在沿江扩张“如虎添翼”。
马钢、奇瑞、铜陵有色、安庆石化……长江黄金水道汽笛声声中,一大批龙头企业在做大做强。汽车、冶金、石化、水泥、建材等重化工行业,已成为我省沿江支柱产业。运量大、成本低的水路运输,与这些沿江经济“亮点”正好匹配。皖江水运,成为安徽水运的最大“亮点”。皖江形成以芜湖裕溪口为主的煤炭、以安庆石化为主的油品、以海螺为主的水泥、以马钢和铜陵有色为主的金属矿石、以芜湖朱家桥为主的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格局。长江黄金水道,成为沿江产业腾飞的摇篮、安徽东向发展的跳板。
除了皖江干线,以合裕航线、芜太运河、滁河、涡河、浍河等主要河流为基础的安徽航道网,上抵云贵川豫,下达东南沿海,全省222条航道(线),正成为我省外向经济交流的一条条水上高速“传送带”。
我省着力建造上规模、有特色的安徽船队。省港航部门与银行、保险公司合作,以船舶所有权抵押方式,为船民船舶升级提供融资。同时,积极开展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目前,全省民用船舶的平均吨位,已由“九五”末的142吨,提升至“十五”末的424吨。由于我省水运市场以散货船居多,容易造成恶性竞争。因此,我省正大力鼓励发展集装箱、油品等特色运输,不断优化水上运力结构。“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让安徽水运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省地方海事局局长蒋同富说“必须充分发掘内河航运潜力,早日将水运大省安徽铸造成一个水运强省。”
水上跨越指日可待
5月中旬,青弋江航道整治工程接受了“预可”评估,标志着安徽水运“一号工程”芜申运河安徽段建设启动。全长295公里、总投资48.3亿元的芜申运河建成后,皖、苏、沪之间将开辟长江外的第二黄金水道,我省沿江及长江中上游省份船只,不必经长江绕道苏南运河,而是经芜申运河直下长三角,缩短航程100公里以上。
安徽水运的宏伟发展蓝图已初步展现:到2010年,我省将改善航道里程550公里,使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超过1400公里,港口年吞吐能力超过3.3亿吨,其中长江2.9亿吨,初步建成长江水系现代化、专业化运输系统,预计总投资120亿元。
立足大流域,建设大水运,发展大交通,构筑大产业,“十一五”期间,我省重要航道、主要港口、专用船舶等建设将进一步“提速”。长江、淮河、合裕线、芜申运河、沙颍河“两干三支”水运主通道,和涡河、浍河、兆河—西河、青弋江、新安江五条区域性重要航道,将搭建起安徽航道主骨架。长江干流港口、合肥港集装箱码头、蚌埠新港二期……一批港口和船闸的兴建和完善,将使我省水运基础设施“脱胎换骨”。船舶大型化、标准化、专业化进程继续加快推进,到“十一五”末,我省船舶保有量超过1500万载重吨,基本实现淮河、长江主要干支流船舶标准化。
同时,水运建设,将与公路、铁路和航空建设协调、配套,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水平。我省通过发挥沿江区位和岸线资源优势,更有力地托起一条现代化沿江产业带。通过芜申运河,船舶可以从长江直接进入太湖,带动沿线经济的腾飞。马、芜、铜、宜地区,借助八百里皖江率先崛起。依托淮河输煤大通道,两淮一蚌城市群也将快速成长。
“‘十一五’期间,安徽水运将迎来发展的最佳历史时机,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几代交通人发展水运的梦想将在我们手中实现。”省交通厅厅长梅劲的话掷地有声。(吴晓征 吴敏)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