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进入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生变
2008-8-28 0:2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王小霞 王月金
由于外资的进入,目前我国“北粮南运”、“东进西出”的粮食流通格局将可能发生变化 。
出于比较成本的考虑,中国南方沿海粮食主销区可能改变粮食选购的方向与对象,从国外进口粮食,这样将对中国已经投资建设或规划建设的既定粮食市场体系、粮食物流网络港口、码头、车站、物流园区等的格局与功能产生影响,其经济与环境影响尚难以估算。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们普遍认为,粮食流通领域是中国狙击外资掌控中国粮食市场的最关键一环。
流通领域隐患迭出
“目前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中主渠道的作用不明显了,流通各个环节都市场化了,个体私营占了很大一部分,这种中小企业竞争的格局会非常有利于外资的进入。”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这种市场自由竞争的格局继续发展下去,外资就可以通过收购中国粮食流通中的中小企业来把持销售环节,而且还可能哄抬物价。同时,农民也更愿意把粮食以高价格卖给它们,国家储备粮制度就会失控。
“目前,国家储备粮在我国粮食流通格局中还占有很大一块,在流通格局中国家有主产区、主销区,都发挥了很大的流通作用,外资尚没有动摇中国的粮食流通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外资进入时基本上是按照中国的粮食流通格局进入的,玉米加工、油料加工主要在南方,外资在南方采取合资方式进入的比较多,但是在粮食主产区中部、西部以及东部外资进入的很少。
但是,现在外资有收购粮库、港口、铁路、散粮运输设施等现象,而快捷便利的流通系统是解决中国粮食进出口与国内运输的关键。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刘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粮食流通体制还不是十分健全。随着跨国公司陆续在我国建立小麦、大米等加工企业,会加剧粮食流通领域的竞争,对国内的粮食加工企业形成一定压力,局部地区实力较弱的粮食企业经营会比较困难,同时可能会加大粮食市场价格波动频率。但从一定意义上讲,也能促进加快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
“在前几年粮食丰收、供过于求的背景下,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抓住时机进行了市场化改革,粮食流通领域的经营主体实现了多元化,改变了以前各级国有粮食系统垄断的局面。同时为鼓励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证农民种粮收入的大体稳定,建立了中央储备粮直属库以及省市级国家粮食储备库,承担最低收购价政策任务。”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尹晨认为,外资的进入对原本已经建立起的粮食流通格局会起到破坏作用。
迫切需要加强管理
面对外资对中国粮食流通格局的影响,中国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应对措施。
“应该恢复国有粮食企业流通主体,限制外资在中国收购粮店和建立连锁经营,如果外资已经大规模进入,要强行令其退出。”曹建海表示,应当对外国粮商有区域性的限制,不可以任它们随意布点。
此外,要对中小粮食加工企业进行严格的管制,包括企业的规模,粮食的储存和加工量都要有明确的规定,防止它们囤积居奇。
为建立一个良好的粮食流通格局,“政府干预应适当加强,但其重点不应是对外资进入的限制,而应是在完善国家粮食储备制度的同时,抓紧建立公平竞争的粮食加工和流通市场环境。”尹晨告诉记者,利用现有的粮食加工和流通领域利润空间较大的机会,进一步放松市场管制,打破中央和地方、国有和私营、地域和产业等诸多羁绊,吸引和鼓励各种类型的国内资本建立和发展大的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以应对来自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挑战。
“中国应对农产品(17.72,-0.28,-1.56%,吧)贸易自由化条件下中国粮食生产流通的变化趋势进行客观评估、预测,科学地规划中国粮食生产与流通的未来,谋求国内粮食的区域平衡、品种平衡、环节平衡。”刘刚建议,还应完善中国的粮食期货、批发与零售市场体系,继续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以及国有粮食企业的主渠道作用,特别应发挥中粮、中储粮国家级大企业粮食进出口、粮食储备、吞吐调节市场的特殊力量,保证全国粮食市场价格与供应的基本稳定。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要加强粮食流通环节管理,完善流通环节市场相关法规和规则,加强市场环境的整治,严厉打击粮食经纪人、部分粮库、粮食加工厂以及外资粮食企业串通涨价、囤积居奇、价格欺诈、以及捏造、散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