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百亿

2008-8-26 18:08: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上半年,经历了南方冰雪和四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考验,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物价上涨等诸多矛盾、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全市商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场”和“流通”两个主题,加快“商贸兴市”战略步伐,始终致力于壮大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规模,始终致力于进一步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大,始终致力于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实现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稳定。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5亿,同比增长18.1%。 
  一、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基本情况 
  上半年,衡水市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购买力日益增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零售总额快速增长。 
  (一)农村市场蓬勃发展,同比增幅超过城市市场。县及县以下地区农村市场实现66.3亿元,同比增长18.8%;城市市场实现36.2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村市场同比高出城市市场2.1个百分点。农村市场的发展得益于三个因素:(1)夏粮丰收,农产品价格有所上升,加之农民外出务工、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民收入增加,有钱消费;(2)国家全面免除农业税,实行完全义务教育,大力推进“新农合”,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农民的消费信心,农民敢于消费;(3)随着我市“万村千乡”工程的全面推进,农村市场发展规范化,农村消费环境大大改善,农民能够放心消费,乐于消费。 
  (二)批发业加速发展,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逐月增加。上半年批发业累计实现11.0亿元,同比增长28.8%;零售业累计实现79.4亿元,同比增长15.9%;批发业同比高出零售业12.9个百分点。批发业每个月的同比增幅分别为:18%、17.4%、25.4%、35.1%、42.7%、39.2%,呈现明显的加速发展态势。批发业的快速发展,说明在物流配送、直销等现代流通模式的支撑下,营销网络逐渐实现扁平化,流通环节大为减少,流通效率大大提高。 
  (三)住宿和餐饮业保持高速增长,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前六个月每月同比分别为12.5%、22%、23.6%、25.3%、25.2%、35.8%,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23.9%。促使住宿和餐饮业增长的原因有三个方面: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婚宴、家宴、生日宴、同学朋友聚会等成为餐饮企业的消费主力;二是随着我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特别是在“五一”、“端午”等节假日期间,外地来衡游玩的游客和开办会展的客商也成为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市场一支可观的力量;三是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不愿将宝贵时间浪费在烧菜做饭上,在外就餐已经成为职场人们的生活习惯。 
  (四)分县市区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0亿元的有桃城区、深州市和景县,分别实现16.1亿元、11.0亿元、10.1亿元;同比增幅超过20%的有枣强县、景县和阜城县,分别为20.4%、21.1%、21.9%。 
  (五)全市前六个月分别实现18.0亿、17.1亿、16.9亿、16.7亿、16.4亿和17.3亿,同比分别增长17.6%、16.4%、17.4%、16.6%、17.5%和22.5%,消费品市场呈现活跃而平稳发展态势。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特点 
  (一)大型流通企业带动效应明显。大型百货商场和连锁超市一向是城市居民消费的主要场所,我市的吉美超市、百惠超市、德隆超市、万得福、保龙仓等日臻成熟的营销方式和流通渠道使得这些大型的流通企业带动着整个城市市场的活跃繁荣;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大型连锁企业如爱特、星河超市的营销网络已经辐射到农村市场,并占领了农村市场相当可观的份额。在这些经营理念成熟、规章制度完善、商品质量可靠企业的精心经营和细心指导下,农村流通领域一改以前“散、乱、差”的经营状况,为农民打造了舒心的购物环境、放心的商品质量和安心的售后保障,农村消费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热点商品消费保持较高增长。据监测,上半年粮食类、鲜菜类、水产品、照相器材类、办公用品类、电视机商品销售额同比分别为增长281%、205.1%、332.9%、92.98%、105.36%和101%。 
  (三)假日经济拉动作用明显。近年来,节日集中消费特点日益明显,节日市场越发繁荣。春节、五一、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期间,各商家积极增加经营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消费环境,节日用品销售猛涨。 
  三、制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虽然收入增加,但消费信心仍显不足。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养老等问题,使城乡居民对预期支出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对消费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人们往往把钱投资基金、股票市场或存入银行。 
  (二)物价上涨抑制消费。从目前看,通胀的压力仍然很大,肉、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对广大消费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三)宏观调控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国际次贷危机、美元贬值等国内国际因素使下半年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 
  (四)消费环境不尽完善,制约了购买力的实现。目前消费品市场仍存在制假售假、虚假打折、不公平竞争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食品安全方面存在隐忧。 
  四、下半年趋势预测及建议 
  当前,全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市场持续壮大。下半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奥运经济、地震灾区重建以及我市“三年大变样”活动的深入开展等因素影响下,我市消费品市场将继续平稳快速发展:一是农村市场消费将进一步增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将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上得到落实,农民收入将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望继续提高。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信服工程”、“双百市场”等商务工作的推动下,农村的流通、消费环境将得到更大的改观和完善,农村“买难、卖难”现象将得到进一步好转;二是生活必需品市场呈现供应相对平稳运行态势,在“国庆节”黄金周和奥运会期间仍将面临较大压力,重要副食品如鲜猪肉、食用油价格存在再一次上扬的可能,保障市民“菜篮子”的任务较重;三是由于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的局面一时难以缓解,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下半年成品油和化肥价格仍将不同程度的上涨,尤其是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的呼声较大,由此引起的市场波动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早作防范;四是物价持续上涨本身就会带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五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品市场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望继续增强。居民消费结构将从以吃、穿为主向以住、行、教育、文化消费为主转变,以城市追求享受型、农村追求小康型为特点的消费结构正在形成。综合以上因素分析,下半年我市市场整体上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消费品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生产资料价格进一步上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实现213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到17%。 
  大力实施“商贸兴市”战略,促进流通发展,引导健康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各级商务部门的重要职责。为促进下半年消费品市场更好更快地运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劳务输出,促进农民增收,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城镇居民就业,提高市民购买力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1、扶优扶强,培育一批大型现代化流通集团。着力培育经营突出、核心竞争力较强、年销售规模达亿元以上的大型连锁企业,形成衡水零售业的支撑。加快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培育现代物流配送企业,加快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及信息化建设步伐。 
  2、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培育和规范农村市场。引导企业把目光转向农村,开发对农村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快农村市场建设,畅通商品流通和农民消费渠道,并切实解决好交通、输电和售后等问题,加强技术指导并送维修下乡,增强农村市场对城镇已趋饱和的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的吸纳能力,打开广阔的农村市场。 
  3、搞好城乡零售市场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商业中心,形成能够带动消费升级和创造都市商业氛围的消费中心。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向小城镇延伸经营网络,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鼓励流通企业开展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等服务业务,不断延伸服务链条,开创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便捷的购物条件。 
  (三)继续加强市场秩序的整顿,改善消费环境 
  近年来城乡消费市场环境有所好转,但还应看到我市消费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治理整顿市场秩序工作应当常抓不懈。争取尽早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消费品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