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铜市场继续受到支持

2008-8-25 11:2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通讯员 冯绍健 记者 陈胜利
    国际铜研究小组 (ICSG)最近发表报告说,未来国际铜市场将继续受到支持,从而刺激价格趋于坚挺。实际上近几年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已逐年上涨。其中现货平均价格在2006年比2005年剧涨82.7%之后,2007年进一步提高了5.8%达7117美元,而且今年上半年继续比2007年上涨14.4%达8139美元,甚至连创最高记录,尤其是今年中曾攀升至每吨8985美元,但是最近以来逐渐回落至8310美元。
    报告指出,全球铜供需态势由2006年的过剩23.8万吨扭转为2007年的亏空9.1万吨。而且预计今后3年累计短缺量将达119万吨以上。尽管到2007年底铜市场供应曾短暂出现过剩,其中12月份过剩量达10万吨,但是库存仍处于危险的低水平。尽管当时业界普遍预测,由于需求的趋于疲弱以及供应的增加,从而可使2008年铜库存得到积累补充。但是实际上由于上半年季节性的增加需求,而在扩大供应方面则没有明显的反映。因此从年初以来LME库存仍趋下降,尽管初期降幅适度,但是最近以来降势加剧仅为约11万吨,比年初剧降8.6万吨,甚至出现每日剧降的态势。根据ICSG提供的资料,2007年世界铜矿产量仅比上一年适度增长3.2%,甚至铜精矿生产增幅更低仅为2%。相比之下,原预测的SX-EW生产增幅高达8%。而且铜矿生产能力利用率也从2006年的88.3%下降到2007年的87.6%。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区生产厂家发生劳资纠纷,甚至工人罢工。相比之下,从2001年到2004年期间设备开工率曾高达逾90%。而且铜矿开工率的低下也有助于解释为引起炼铜厂家开工率亦不高,尽管国际铜价仍维持在高水平上。而且实际上再生铜生产也远未达到原估计的7.5%的增长率,而仍处于减产。其中炼铜生产设备开工率从2006年的逾84%下降至2007年的83%。实际上炼铜开工率自从2001年达88.5%高点之后的6年均处于适度较低水平。
    而在某种程度上今年铜生产能否明显增长也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对生产前景仍不乐观。尤其是最近以来许多生产厂家宣布未来铜供应仍将面临各种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最大生产国智利因电力供应短缺,因此可能面临进一步削减铜产量。其中智利第2大铜生产者科尔邦公司不仅面临天气干旱水电供应不足,而且来自临国阿根廷天然供应亦严重不足。因此今年第2季度生产已面临危机,而且未来前景仍不看好。与此同时,该国铜生产巨头科得尔公司所属诺尔特分公司日前也宣布,今年铜产量仍趋下降。主要原因是公司所属丘基卡马塔矿和拉多米罗托米克矿品位下降以及矿壁稳定性问题。去年诺尔特分公司铜产量比2006年下降了48%至89.6万吨,预计今年产量将进一步下降6.2%至84万吨。
    但在其它地区,根据最近报道印尼纽曼公司所属巴都希乔矿因矿的程序设计,2008年产量将从去年的22万吨锐减至16万吨。相比之下,2004年以前产量曾高达30万吨。加拿大生产者帝国金属公司所属蒙特波利铜矿产量从2006年的2.52万吨下降至2007年的2.34万吨,而且大大低于原预计的3.08万吨,反映了废弃露天开采高于原估计数字。而公司所属另一座英属哥伦比亚胡克莱贝利矿产量也从2006年的3.19万吨下降到去年的2.5万吨,预计今年将进一步降至1.8万吨。主要原因是部分矿壁崩塌。另外,波兰生产者KGHMSA日前也宣布,产量将从去年的53.3万吨削减至今年的51.2万吨,原因是工人劳动时间减少以及矿品位下降。
    相比之下,展望国际铜市场需求则日趋不稳定。根据ICSG统计,全球2007年铜消费量增长了6.5%,但是这个增幅主要是受中国剧增驱动的。由于中国进口剧增134%,从而引起表观消费相应增长36%,但是这并不包括国家储备局所控制的未报道库存的变化情况。而除了中国以外世界铜消费则下降了1.4%,其中3大主要地区的美国、欧盟15国和日本锐降3.3%而抵消了其它地区的增长。而且主要西方经济环境的恶化仍抑制着未来铜消费的增长。因此虽然未来中国消费仍趋稳定增长,但是仍将弥补其它地区的下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