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面临结构瓶颈

2008-8-25 11:1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传统出口产品加快没落,新兴产品出口或受制或趋饱和下,中国出口正面临结构瓶颈的威胁,前景不妙。出口产品结构不当基本上是个发展滞后问题,必须由此寻找解决之道。   今年中国外贸形势出现了重大转折,不单继承了由去年末开始的出口增幅低于入口增幅趋势,上半年还出现了近年少有的顺差下降新情况。各方对出口面临的困境关注日多,当局亦已调整出口政策,由抑制改为支持,并于八月起提高了部分劳动密集加工出口的退税率,希望有助防止出口滑坡。但更值得注意者是,由产品结构问题引致的长远出口停滞。
  目前中国出口所面对的内外环境均欠佳:在外有国际经济不景需求下降,及保护主义上升的压力,在内则有成本急升及不利政策(包括人民币加快升值、信贷紧缩及抑制出口措施等)的打击,因此表现转差殊非意外。
  但这些不利因素大都属短期性质,国际经济将于几年内在寻底后复苏,通胀上升也有周期性,负面政策则可加以调整并转向正面。总之,经一段时间后目前的不利因素大都会消退。
  不利因素多属短暂
  从长远看,影响出口的除了国际经济的远景形势外,更关键者是本国的竞争能力。而这除了受成本、管理、技术及资源等各项因素影响外,还须注意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最根本的原理是淘汰欠缺优势的旧产品,而代以新的具优势产品。
  当然,产品结构调整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前述的成本等各方面的优劣势变化。产品结构调整更可成为出口增长的巨大动力:当发展水平提升,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不断增多时,若原有的出口增长极因市场饱和而老化,将有新的增长极出现作为替代,使出口旺势持续不衰。相反,若增长极青黄不接,便会导致出口增长下降,甚至停滞不前。这种现象可称为出口的结构瓶颈,必须结合外贸与产业发展政策来加以开解。
  中国多年来的出口强势,便充分反映了结构调整的巨大作用。在70年代,石油等资源产品曾成了出口增长极;到开放初期,劳动密集加工轻纺产品,则成了新增长极。到90年代末增长极又转到信息、消费电子及初级机电等产品上。这些大多是依赖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到近年,交通工具及冶金等重工产品,又成了出口热点。
  上述情况清楚地显示了出口增长极的交替转移。统计数字可更具体地反映情况:附表显示近十余年间中国出口的重心,已由轻纺转到机电:1993年时纺织服装及鞋类产品共占总出口约35%,到2007年却只占16%;而机器电器及交通工具等,则由约17%大升至约48%。到了新世纪,机电及高科技两大类产品的比重显著上升,在2000年至2007年期间分别由42.3%升至57.6%,和由14.8%升至28.6%。此外,近年部分重工产品的出口又进入了起飞阶段,如去年化肥出口增220%,钢铁增59%,交通工具(以汽车、造船为主)增43%。
  结构转变推动出口
  出口增长极的转移交替,在个别产品上表现为产品的出口周期(export product life cycle)。这可由摩托车的出口走势中清楚见到。90年代末摩托车产业取得突破,出口随之大增,由1999年不足26万部上升至去年逾千万部,但期间增长呈现了由起飞到成熟的过程。1999至2003年期间数量急升33.7倍,年均增长达143%,其中2000年更高达6.7倍!2003年后升势放缓,至2007期间年均只增5.2%,显示产品的增长极功能已老化。今后发展主要应从质素上着眼,由提高档次及增值来取得更高收益。看来这亦已开始:在1999至2003年的起飞阶段,单位价格下降67%,反映了技术趋向成熟及薄利多销状况;但2003至2007年期间单位价却上升.16倍,反映了档次及通胀的提高。
  目前中国出口面对的产品结构问题主要有:(一)传统劳动密集轻纺加工出口,在前述的压力下大幅放缓,导致珠三角等加工基地出现大量企业倒闭、裁员。(二)新兴的资源密集重工出口受国际保护主义,及本国抑制措施所限亦趋放缓,如上半年钢铁出口已下降约两成。这些产品正受到取消出口退税及加收出口关税等新政策打压,而钢铁出口还受到欧美及其它地区的保护措施限制。(三)机电及高科技产品两项出口增幅大降,增长极作用已消失。如上述此两项出口在2000至2007年期间增幅惊人,但也有前高后低之势。2001年这两项出口增幅分别超过总出口增幅88%及2.7倍,增长极功能明显。但在近年此种功能已大幅消减:2005年增幅只超出约12%;2006年更只超约6%;到去年机电产品超出约7%,而高科产品增幅竟首度低于总出口增幅达8%。
  机电高科出口放缓
  在传统出口产品加快没落,新兴产品出口或受制或趋饱和下,中国出口正面临结构瓶颈的威胁,前景不妙。当人们注意力集中到短期的国内外不利因素时,这个长远的深层因素更易被忽略。在此形势下当局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加大支持出口力度,暂时拖慢传统出口的下滑。(二)加快产业升级,特别是高科及重工业的创新、改造,以增加新的出口产品。出口产品结构不当基本上是个发展滞后问题,故必须由此寻找解决之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