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焦炭出口中国钢铁企业“曲线”谋权?

2008-8-19 13:1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 王亚彬 实习记者 李协商 焦健 综合报道
    假如企业同时进行多场至关重要的“战争”,那么在一个战场总是被动挨打,是否能在另一个战场上彻底扭转战局呢?
    一直在铁矿石市场被动挨打的中国钢铁业就正在试图选择另一个战场,以求扭转战局。
    中国钢铁规划院副院长李新创称,中国可以利用焦炭来制衡铁矿石谈判,谋求话语权,而多年以来,中国在这方面一直缺乏作为。日前,中国再次限制焦炭出口的政策行为也被一些业内人士赋予了这样的希望。
“限制焦炭出口可减少铁矿石消费”
    财政部15日晚间发布通知,从8月20日开始,对焦炭的出口暂定税率由25%提高至40%。
    这则新闻,引起钢铁行业界的较大关注,除了通常意义上的“进一步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型商品出口,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外,还被给予了“另类”的解读。
    有评论称,这是中国钢铁企业利用焦炭反击铁矿石涨价而使出的 “杀手锏”。
    近年来,国内钢铁企业对铁矿石迸发出无穷无尽的渴求。然而,不幸的是全球铁矿石70%的贸易额都被三家国际巨头所垄断。由于供求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每年中国钢铁企业都不得不面临要价“勒索”。
    因此中国钢铁协会此前曾主张,应将限制焦炭出口作为反击手段。
    其理由是∶中国焦炭产量和贸易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也是不折不扣的垄断者,如限制其出口,全球钢产量势必大幅下滑,从而为中国参与铁矿石谈判留足空间和筹码。
    业内人士称,中国作为焦炭国际头号供应国,其焦炭政策对欧盟甚至世界钢铁业可谓生死攸关。中国对焦炭出口实行配额管理是面向全球的,“要从全局角度来看待提高焦炭出口关税问题,这样可以提高中国在焦炭行业的话语权。”
    中国钢铁规划院副院长李新创曾推算,中国每年焦炭出口1500万吨,如果限制出口,全球钢产量就会大幅度下滑,从而少消费5000万吨左右铁矿石,“给中国铁矿石谈判留足空间和筹码”。
    李新创称,减少的5000万吨铁矿石消费量几乎占中国铁矿石总进口量的六分之一左右,而多年以来,中国在利用焦炭制衡铁矿石谈判中一直缺乏作为。
“用焦炭反击铁矿石涨价,
    合情合理”
    谁占有资源,谁就有话语权。中国的焦炭同样是如此。
    业内人士认为,提高焦炭出口关税,并不是单纯的唯利是图,在国内煤炭价格和国际煤炭价格互相倒挂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有必要减少中国的焦炭出口配额,提高国际焦炭的价格,另外从掌握焦炭国际话语权的角度来说,中国的作法不为过,甚至还有些不坚定。
    作为欧洲的钢企,当然是想要中国更多的放开焦炭出口的政策,大量出口,以此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如果中国政府在欧盟一有强硬态度就出现掉链子的表现,那么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中国又一次被剥夺了话语权,上述人士表示。
    据了解,焦炭出口几乎成为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耻辱”。
    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环保而大量削减焦炭产量,中国却长期低价输出焦炭,出口量从1991年的108万吨激增到2006年的1450万吨,增幅近14倍。
    李新创说,中国在大宗商品的进出口上缺乏经验和技巧。中国进口石油、铁矿石和铜等金属,价格年年上涨,出口焦炭和稀土等战略资源,却越卖越便宜。
    “限制焦炭出口,有利于制衡铁矿石谈判中我国丧失的话语权,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对国内而言,有助于缓解供应紧张,降低国内焦炭价格,扩大内需的同时,为中国的钢企增加了成本竞争力。”李新创说。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位人士表示,利用焦炭“反击”铁矿石涨价,重要的不是在针对某个企业、某个国家,是要平衡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虽然被称为“反击”,但作为商业活动和国家资源战略来讲,这样的作为是必要选择,也是合情合理。
    该人士称,尽管很难实现利用焦炭来制衡铁矿石价格,中国还是可以通过限制和减少焦炭出口,为自己争取一定的国际贸易公平,同时又达到保护本国资源和环境,保护本国企业利益的目的。
实行有难度 恐南辕北辙
    部分专家对此提出异议。
    专家们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中国占据优势的焦炭作为一张牌,来制约国际市场铁矿石的价格和贸易,这样的建议早在几年前就开始酝酿,但实行起来有很大困难。
    专家称,这样做有价格垄断的嫌疑,价格垄断是一把双刃剑,在打击对手的同时,自己也难免付出代价。
    国际贸易专家周世俭强调,铁矿石的价格机制有点类似 “石油输出国组织”,涉及多个以国家为主体的联合垄断,这在许多国家的反垄断法里是有外交豁免权的。“但是如果中国自身在国际市场上采取单边价格制定行动,就很有可能被看作是垄断行为,有可能遭到其他国家反垄断法的制裁。”
    有人称,就算由于限制焦炭出口,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供应商不得不对中国方面暂时做出妥协,是否就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从此能一劳永逸获得廉价铁矿石了呢?
    当中国钢铁企业的胃口越来越大时,铁矿石最终还是要涨的,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据报道,在中国沿海各港口,堆放着钢铁企业囤积的6000万吨铁矿石。可见,当前铁矿石的价格困境,有相当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钢铁企业自己造成的。
    例如,2005年,由于担心中国限制焦炭出口,印度决定增加出口铁矿石的税收,目的是逼迫中国同意以铁矿石置换焦炭。
    周世俭介绍说,中国曾经与印度进行过这样的谈判:印度没有焦煤,是含量高的铁矿石出口国之一;中国是焦炭的生产大国,但缺乏含铁量高的铁矿。来自印度装满铁矿石的船,在回程的时候如果带走焦炭,这似乎是一个各取所需的好方法。
    但 “生产铁矿石的是矿山企业,而购买焦炭的是钢铁企业。矿山企业希望铁矿石卖得越贵越好,而钢铁企业希望焦炭买得越便宜越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同样认为,这样做可能弄错了反击的对象。焦炭和铁矿石的需求方不一样。澳大利亚不需要焦炭,需要焦炭的是欧洲和日本。
    凤凰网对此分析,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宏观政策的制定无非是一个各种利益集团在幕后力量博弈的过程,但有一点很明确,中国钢铁企业在面临国内外垄断高价时,与其寄希望于政府部门的行政保护,不如从自身多找找原因。
    在整个国民经济都在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时候,只有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改进技术,向中高端产品转型,创造更多附加价值,才是从根本上化解生存压力的办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