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中国上半年粮食深加工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6.2%

2008-8-18 13:00: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据海关统计,2008年上半年中国粮食深加工产品出口33.5万吨,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同)下降2.8%,价值4.6亿美元,增长6.2%。 
  海关总署8月15日消息,据海关统计,2008年上半年中国粮食深加工产品(仅指谷物粉制品,不含豆类制品,下同)出口33.5万吨,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同)下降2.8%,价值4.6亿美元,增长6.2%。各种主要商品出口有升有降,其中即食或快食类面条(以下简称面条)出口5.8万吨,增长31.1%;粉丝出口4.2万吨,增长4.3%;包馅面食出口3.2万吨,下降26.6%;糕饼类食品共出口4.9万吨,下降31.9%。
  2008年上半年中国粮食深加工产品出口的主要特点:
  一、3月份以来出口量上升势头明显,增速有所加快
  3月份以来,中国粮食深加工产品出口量逐步放大,5月达到6.2万吨,6月份出口量回落到6万吨,但同比增长5%,比5月份增速加快1.1个百分点。
  二、面食出口所占比重超6成,糕饼类食品大幅下降
  上半年,中国出口各类面食20.8万吨,增长4%,占同期中国粮食深加工产品出口(下同)的62.1%,比2007年同期上升3.9个百分点。同期,糕饼类食品共出口4.9万吨,下降31.9%,占14.6%,比2007年同期回落6.4个百分点。
  三、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加工贸易所占比重继续减少
  上半年,中国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粮食深加工产品24万吨,略增1.4%,占71.6%;加工贸易出口8.2万吨,下降12.8%,占24.5%。此外,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1.2万吨,下降6.9%。
  四、外商投资企业为出口主体,国有企业出口下降明显
  上半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粮食深加工产品19.8万吨,微降0.5%,占59.1%;私营企业出口10万吨,略增0.6%,占29.9%;国有企业出口3.5万吨,下降13.4%,占10.4%。
  五、韩国取代日本成第一大出口市场
  上半年,中国对韩国出口粮食深加工产品5.9万吨,增长12.4%,取代日本成第一大出口市场。同期,对其他主要市场出口均呈现下降态势:其中,对日本出口4.2万吨,下降38.1%;对香港出口5.7万吨,下降6.5%;对欧盟出口3.9万吨,下降7%;对东盟出口3.1万吨,下降1%。
  六、广东、山东两省合计占据半壁江山,江苏、福建出口稳步增长
  上半年,广东、山东两省企业分别出口粮食深加工产品8.4万吨和8万吨,分别下降13.7%和1.4%,两者合计占同期全国粮食深加工产品出口总量的48.9%。此外,江苏、福建两省各出口3万吨,分别增长7.1%和13.4%。
  当前粮食深加工产品各品种表现各异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受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困扰,主要销往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包馅面食和糕饼等食品出口持续减少。近年来,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要求更加严格,针对食品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日趋制度化、法律化。2007年以来,随着 “美国宠物食品三聚氰胺”、“多宝鱼药物残留”、“大白兔奶糖含甲醛”、“水产品扣留”等事件的相继发生,中国出口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成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加上部分媒体的夸大宣传,许多消费者对中国食品产生不信任和排斥心理。受此影响,中国糕饼类食品出口量自2007年6月份以来已连续13个月同比下降;包馅面食也从2007年8月份开始连续11个月同比下降。尤其是2008年以来,受日本“毒饺子”、“毒包子”事件的影响,以上两种食品出口降幅明显加深。
  二是受原粮及其制粉限制出口影响,即食面条、粉丝等面条类替代品出口增长较快。2007年以来,由于全球粮食供应偏紧,粮食价格不断上扬,为确保国内粮食安全,中国连续出台若干政策对原粮及其制粉出口进行了限制。在原粮及其制粉出口受限的情况下,作为其深加工产品的即食面条和粉丝等面条类替代品由于不受原粮及其制粉出口政策的限制,且享受国家出口退税,出口增长较快。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面条,5、6月份连续两月出口量突破万吨,同比增幅分别达73.5%和52.9%。
  为此建议:一是继续完善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机制,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从源头控制食品质量;二是加强中国食品质量的正面宣传,重新树立中国食品在国外消费者中的信心;三是加强对面条类食品的出口监测,防止粮食通过简单加工变相出口,切实落实国家的粮食安全政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