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的四大调整将引发钢市变局

2008-8-14 15:5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陈克新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不断深化,其效应逐步显现,一定会引发中国商品市场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初步分析,这种调整和趋势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大调整是适度降低经济增速,引发中国需求总量增长势头回落,主要是出口需求增长势头的更快回落。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度收紧加工出口贸易政策、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抑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挤压投机炒作泡沫等,陆续出台的调控举措已经初见成效。
    中国经济增速,尤其是出口增速的大幅回落,势必导致整体商品需求增长势头回落,扭转需求过于旺盛局面。
    从一些重要商品的出口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钢材出口同比下降17.8%;轮胎外胎出口同比增长12.8%,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近11个百分点;其他一些商品,如家用电器、通讯产品、鞋帽、服装等出口增速都有较多回落,有些则出现下降。
    第二大调整是节能减排,引发耗能污染产业增长势头的回落。一般性加工工业,尤其是冶金、化工、建材加工业的过快发展,导致和加剧了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即金属、化工、建筑材料产能与农矿产品、能源、动力、物流发展的明显不协调,前者产能过剩与后者供给不足同时并存。尤为严重的是,重化工业的过快发展和其产品的大量低廉出口,还导致了国内环境的严重污染,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据统计,2008年1~6月份累计,全国钢铁、有色金属、煤炭、成品油、水泥等5大类重要生产资料产量同比增长8.8%,增长水平比去年同期回落了7.1个百分点。
    第三大调整是加工出口增速减弱,引发中国初级产品进口增长势头的回落。中国许多工业产品,如钢材、有色金属、新闻纸、服装、食品、耐用消费品等,所使用原材料的很大部分都依赖进口,比如铁矿石进口量占到全国需求量的40%以上(按实际含铁量计算)。另一方面,中国进口这么多的原材料,其中的很大部分并非自己消费,而是加工成产品后用于出口。
    按照粗略测算,2007年中国直接和间接出口粗钢超过1亿吨,约占国内粗钢产量的3成左右。也就是说,2007年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一半左右都是为世界其他国家进口的。
    第四大调整是中国国际市场采购力度减弱,推动国内外初级产品价格深幅调整。近些年来中国重要原材料采购因素的减弱,表明部分西方人士将全球通货膨胀归罪于中国需求的观点缺乏依据。实际上,这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初级产品价格所以强劲上涨,国际资本的投机炒作才是罪魁祸首,其次是美元的大幅度贬值。
    在中国需求增长水平大幅回落的同时,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脱离真实供求关系急剧上涨,其中石油价格、铁矿石价格和橡胶价格从2004年以来都急剧上涨了2倍以上,表明上述产品的价格泡沫正在产生,并且越来越大。因此,近期内受投机炒作和美元贬值影响,国内外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甚至还会上涨,但由于高价格对于供求关系的双向调节,特别是对需求的极大抑制,中期价格将出现深幅调整,钢材煤炭等原材料价格都将进入下降轨道。
    (作者系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高级经济师,部级专家。原文有部分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