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水道再现繁荣 广西"江河经济"踏上"复兴路"
2008-8-12 10:4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河道上,一艘艘满载货物的船舶排列有序地前行,呈现出千帆竞航、百舸争流的画面。
靠近贵港罗泊湾码头的江面,停靠着数十艘货船,起吊机将船上的集装箱缓缓吊上岸,一辆辆大卡车满载货物浩浩荡荡开出港区。
河岸边,华润、台泥等大型企业依江而建,厂房倒映水中,犹如海市蜃楼……
盛夏7月,记者沿着西江航运干线采访,见证了这条“黄金水道”的繁忙和兴荣。
黄金水道再现“繁荣景象”
贵港,是最能看到广西“水运复兴”轨迹的地方。2003年,贵港港货物吞吐量突破千万吨,2006年,贵港港货物吞吐量达2276万吨,继续保持全国内河大港13强和华南、西部地区内河第一大港的地位。2007年超过2500万吨,一跃成为西南内河第一大港。
爱凯尔码头投资公司来了,中远、中海等大公司也来了,贵港港的集装箱业务越发红火。
“公司投资的码头集装箱吞吐量今年预计能达到6万标准箱,现在增长势头很好,计划5年内可以达到20万标准箱。”在码头作业区,印尼独资的爱凯尔码头投资公司副总丁磊向记者介绍。
由于千吨级船队从贵港30个小时左右即可直达粤港澳,云贵川一带的钢材、散货大宗货物乐于选择西江干线水路南下出口或转运至北方,而北方的大豆、玉米、杂货等也多数选择水路运进,使得爱凯尔公司的业务量一路走高。
“现在西江最难的就是没处下订单,造船厂的生意都排到明年去了。”走进广西民用造船业的龙头之一桂平船厂,“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不绝于耳。在这里,记者验证了船民的话——随着西江航道的改善,两岸造船热一浪高过一浪。
“由于生意火爆,厂里已经不接订单,你们所看到的正在建造的船都是一年前下的订单。”厂长马全荣向记者介绍,桂平船厂在建28条船,已经是满负荷运转。“厂里的生意从2001年就开始好转了,现在造的船越来越大了,最大的船2000吨,最小的船也是1200吨。”
沿江船民对西江复兴的反映更为直接。1964年出生的李超雄是贵港土生土长的数十位船老板中的一个,现在是贵港海安船务公司总经理,见证了贵港水运从小到大的发展历史。
26年前,高中毕业不久的李超雄在这个码头找到一份搬运工的工作。从小就与船和水打交道的他清楚地记得,当时,贵港所在的西江干线,几乎没有机动船,货船靠纤夫用绳子一点点拉回码头,更别说有集装箱及装卸设备了,“搬运货品都是靠搬运工用手搬,用肩扛。”
而今,昔日的搬运工李超雄变成了船老板,他的公司已经拥有数十艘大型船舶,资产也过千万元。
贵港市交通局副局长黄基告诉记者,目前贵港市拥有跨省水运企业63家、港澳航运企业6家,货运船舶2116艘、运力108万载重吨,运力占了广西区总量的60%。
“水上高速路”成就物流通道
“西江水道变好了!现在千吨级船可以从南宁直接开到广州。”
“西江上的船越来越大了,七八百吨的船都是最常见的,最大的有3000吨呢。”
“以前每年4月到11月进入枯水期就走不了船,现在桂平枢纽、贵港枢纽建成后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此次西江之行,记者从百色出发,沿西江南线通道右江进行采访,经南宁、贵港、桂平直至梧州,一路上沿江的人们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述着他们所感受到的西江干线航运的变化。
近年的一些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西江运输船舶平均吨位由1990年航道渠化前的110吨提高到2007年的609吨,而且1000吨级以上船舶占20%以上,西江航运干线的主力船型从1990年的110至250吨提高到目前的800至1000吨,最大船舶已达3000吨。
“西江航道能够提升为千吨级水道,西江航运建设工程功莫大焉。”广西西江航运建设发展公司董事长覃业传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广西率先在全国用“航电结合,以电促航”模式,完成了西江航运建设一、二期工程,建成了桂平和贵港航运枢纽,渠化了西江干线,使南宁至广州854公里航道从原来的六级航道标准提高到三级航道标准,常年可通航千吨级船队,形成了一条“水上高速路”。
船便于行,货通天下。航道的升级,也使西江水路货运量、港口吞吐量大幅增长。除贵港港外,另一内河航运大港——梧州港货物吞吐量也是连年增长,2006年达到830万吨,2007年超过950万吨。
如今,许多大型运输公司纷纷“抢滩”这条黄金水道的物流业。中海公司以贵港作为在西南发展的战略要点,开辟了贵港至南沙、上海、山东、江苏、天津等航线,通过铁水联运,开拓贵港及周边地区、云贵川的白糖、桉木片、粮食、矿石等货源运输。“再过三五年,西江水运会有更大发展。我们得抢抓机遇,做大做强企业。”中海集装箱运输广州有限公司经理张驰告诉记者。
此外,中远、中国外运、鑫金航(物资)物流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国内水运企业和物流公司也挺进贵港,开展至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水运业务。
记者了解到,每年西南、华南各地经贵港水路中转煤炭、水泥、金属矿石等货物有800多万吨,仅此一项为贵港带来经济收入8亿元。贵港已经成为广西内河航运中心。
“江河经济”一衣带水
利用西江得天独厚的黄金水道优势,近年来,南宁、贵港、梧州等沿江市县加快临江产业布局,大力发展“江河经济”。
依江而建的南宁市六景工业园,启动以来累计签订投资合同37个,合同投资额90.25亿元。其中广西正邦集团年产48万吨饲料项目、南船重工等26个工业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永凯20万吨浆纸项目、超大客货运等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
贵港则以江南工业园、桂平长安工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吸引了台湾水泥、中国华电、中国华强等一大批大型企业先后落户贵港,沿江而建;许多东部产业转移的企业也选择落户贵港,沿江经济走廊初步形成。据贵港市招商局介绍,2007年贵港市引入外来投资项目153个,实际利用外资9520万美元,增长105.6%,在全区排名第二位,而冲着“黄金水道”来投资的项目至少占六成以上。
“我们来这里投资,主要是看上了这条西江水道。”华润水泥(贵港)公司总经理助理郭华光告诉记者,华润投资10亿建厂,生产线年产水泥400万吨左右,今年有望达到500万吨,80%的水泥通过西江水道销往珠三角,每天通过自主货主码头的装船量在1万吨左右。
在华润的下游不远,就是计划总投资35亿元的台泥(贵港)公司,目前项目的一期工程很快将正式投产。总经理傅耀胤很兴奋:“当初选点选对了!这里不仅有丰富优质的石灰石矿藏,更有优良的水陆路交通优势,特别是西江,对大运输的水泥企业,实在是太重要了!”
“可以说,贵港今天的发展得益于西江的复兴。”贵港市副市长张南说,在临港工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助推了港口经济的发展,2007年,贵港港口及相关产业完成产值67.5亿元,拉动地区GDP增长3.7%,港口经济也成为贵港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曾经因水而兴的梧州市也不甘落后,依托西江构建港口物流平台,努力打造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东部产业转移基地。梧州市副市长刘可介绍,当前,梧州市以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码头建设为重点,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配套建立了梧州工业园、苍梧工业园以及岑溪、藤县、蒙山及各工业集中区为核心的一批临港工业园区,吸引腹地优势资源和东部转移产业向临港工业园区集中,实现区港联动,培育临港产业群。今年上半年,梧州市引进外来投资项目就有155个,投资总额达65.9亿元。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